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②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③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④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收:拘禁

B、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D、恢谢不与通                         谢:感谢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    )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2)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3)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译文:(焦永的)各位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惟独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于是矢志成为有名的儒生(2)译文: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因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    (3) 译文: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


解析:

【小题1】(谢:谢绝)

【小题1】(④叙述的不是乐恢,而是窦宪兄弟;⑥讲乐恢找借口退休。)

【小题1】(“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有误,说反了。 )

【小题1】(关键字:系、皦、笃)(3分)

      (关键字:数、毁、举、由是)(4分)

(关键字:以、乃、乞骸骨)(3分)

>参考译文:

①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准备把他杀了。乐恢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白天黑夜号哭。县令听到这个消息,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都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惟独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于是矢志成为有名的儒生。性情廉洁正直,孤高独立,那些品行不与自己相投合的人,即使尊贵也不肯与他们交往。信阳侯暗中接近乐恢,多次送礼请乐恢,乐恢拒绝他,不予应答。

②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因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朝廷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③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担任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政务,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得到朝廷回复。

④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趁此机会,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守丧、哀悼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开始主持朝政,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任命乐恢的儿子乐己担任郎中。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15年4月22日,我国对百名涉嫌贪腐的外逃罪犯发出了红色通缉令,之所以称其为罪犯,是因为他们具  2020-04-07 …

商朝设立了“三风十愆”罪,是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  2020-06-21 …

下列材料为萍浏醴起义颁布的檄文:特数鞑虏十大罪恶,昭告天下,以申挞伐:鞑虏逞其凶残,屠杀我汉民族二  2020-06-23 …

求助求一篇关于下列话的英文作文.字越多越好.今天,监狱是犯罪的最常见的解决方案.但有些人认为它会给  2020-07-21 …

《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监管人员)当官司,各减三  2020-11-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2020-12-07 …

2015年4月22日,我国对百名涉嫌贪腐的外逃罪犯发出了红色通缉令,之所以称其为罪犯,是因为他们具备  2020-12-16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  2020-12-17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  2020-12-17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