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题。秃的梧桐苏雪林——这株梧桐,怕再也难活了!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这株梧桐,所生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 — 5 题。

秃的梧桐

苏雪林

——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些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作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两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 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 ,不就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上醉得枫叶殷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又是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地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A .文章以“秃的梧桐”为题,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作者对梧桐的尴尬处境和坎坷遭遇的描述更引来读者对梧桐悲剧命运的同情。

B .文章采用了象征手法,写梧桐从茂盛到秃枝,却依然屹立不倒,实际上是借写梧桐描摹人的气节,表现作者的志趣。

C .文章构思巧妙。“这株梧桐,怕再也难活了!”在开头和结尾部分两次出现,既能使文章浑然一体,又增添了读者对梧桐命运的牵挂。

D .文中的对春天和秋天梧桐不同景象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了梧桐的大喜和大悲,其实,这种大喜大悲的人生正是作者所追求的。

E .作者善于用简洁的语言描摹景物,收到传神的效果。如“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又如“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2 .为什么人们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活了”?而作者却说“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

3 .第七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在说“它现在长了新叶”后还要补充“或者更会长出新枝”?

4 .文中着力描写其他植物在秋风中的景象,抓住了哪些主要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 .结尾为什么归结于明年?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 A 、 D

2 .人们说“怕再也难活了”,是因为梧桐为蚂蚁所蚀,为风所摧折,变得光秃。作者说“谁说不会再活呢”,是因为梧桐在与蚂蚁和风的搏斗中,不曾挫了志气,每到春天,总是吐出新绿。

3 .表现作者对梧桐顽强的生命力充满信心。

4 .衰败,枯瘦,凄冷。衬托梧桐“亭亭如青玉”的身姿和不畏秋风的坚强意志。

5 .是对梧桐顽强的生命力的礼赞。既表达了对梧桐的敬仰,又表达了对梧桐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