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乡关何处(节选)余秋雨①从日本回来后,我一直期待着一次故乡之行。正好余姚市政府聘请我担任文化顾问,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乡关何处(节选)

余秋雨

从日本回来后,我一直期待着一次故乡之行。正好余姚市政府聘请我担任文化顾问,我就在今年秋天回去了一次。一直好心陪着我的余姚乡土文化的研究者姚业鑫先生执意要我在进余姚城之前先去看看河姆渡博物馆,博物馆馆长邵九华先生为了等我,前一夜没有回家,在馆中过夜。两位学者用余姚话给我详细介绍了河姆渡的出土文物,那一些是足够写几篇大文章的,留待以后吧;我在参观中最惊讶的发现是,这儿,七千年前,人们已经有木构建筑,已经在摘食杨梅,已经在种植稻谷,已经在烧制炊具,甚至在陶甑所盛的香喷喷白米饭上已经有可能也盖着一层霉干菜!有的学者根据一个陶碗上所刻的驯良的野猪图形,判断当时的河姆渡人不仅烧食猪肉,而且极有可能正是由霉干菜烧成。难道故乡的生态模式,早在七千年前就已经大致形成? 如此说来,七千年过得何其迅速又何其缓慢。

    我在河姆渡遗址上慢慢地徘徊,在这块小小的空间里,漫长的时间压缩在一起,把洋洋洒洒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历史故事压缩在泥土层的尺寸之间。我想,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爬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探视地面上的家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整个儿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象的愉悦。我把这个意思说给了陪着我的两位专家听,他们点头,但转而又说,探视地底下的家乡也不轻松。

    我终于约略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就在我们脚下,当一批批七千年前的陶器、木器、骨器大量出土引起人们对河姆渡的先人热烈欢呼的时候,考古学者在陶釜和陶罐里发现了煮食人肉的证据,而且,煮食的是婴儿。多么不希望是这样,他们郑重地请来了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教授,老教授亲自鉴定后作出了确证无疑的结论。此外,又挖掘出了很多无头的骨架,证明这里盛行过可以称为 猎首 的杀人祭奠仪式。当然这一切绝不仅仅发现在河姆渡遗址中,但这儿的发现毕竟说明,使故乡名声大震的悠久文化中包含着大量无法掩饰的蒙昧和野蛮。

    可以为祖先讳,可以为故乡讳,但讳来讳去只是一种虚假的安慰。远古的祖先在地底下大声咆哮,儿孙们,让我真实,让我自在,千万别为我装扮!于是,远年的荣耀负载出远年的恶浊,精美的陶器贮存着怵目的残忍。我站在这块土地上离祖先如此逼近,似乎伸手便能搀扶他们,但我又立即跳开了,带着恐惧和陌生。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蒙昧--野蛮--文明这三个段落,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普遍阶梯。文明是对蒙昧和野蛮的摆脱,人类发展的大过程如此,每个历史阶段的小过程也是如此。王阳明他们的产生,也同样是为了摆脱蒙昧和野蛮吧,摆脱种种变相的食人和猎首。直到今天,我们大概还躲不开与蒙昧和野蛮的周旋,因此文明永远显得如此珍贵。蒙昧和野蛮并不是一回事,蒙昧往往有朴实的外表,野蛮常常有勇敢的假相,从历史眼光来看,野蛮是人们逃开蒙昧的必由阶段,相对于蒙昧是一种进步;但是,野蛮又绝不愿意就范于文明,它会回过身去与蒙昧结盟,一起来对抗文明。结果,一切文明都会遇到两种对手的围攻:外表朴实的对手和外表勇敢的对手,前者是无知到无可理喻,后者是强蛮到无可理喻。更麻烦的是,这些对手很可能与已有的文明成果混成一体,甚至还会悄悄地潜入人们的心底,

使我们在寻找它们的时候常常寻找到自己的父辈,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历史。

    我们的故乡,不管是空间上的故乡还是时间上的故乡,究竟是属于蒙昧、属于野蛮,还是属于文明?我们究竟是从何处出发,走向何处?我想,即使是家乡的陶、瓷器皿也能证明:文明有可能盛载过野蛮,有可能掩埋于蒙昧;文明易碎,文明的碎片有可能被修补,有可能无法修补,然而即便是无法修补的碎片,也会保存着高贵的光彩,永久地让人想象。能这样,也就够了。

1 、如何理解 如此说来,七千年过得何其迅速又何其缓慢。 这句话的含义?

2 、为什么作者开始认为探视地底下的家乡会很轻松,而后来却赞同两位专家所说的 探视地底下的家乡也不轻松

3 、(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第五段的中心意思。

   2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4 、综观全文,作者对于 故乡 情感态度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 “ 七千年 ” 单纯从时间的意义上来讲是相当漫长的,但作者发现故乡延续至今的生态模式竟然在七千年前就已经形成,所以才感叹 “ 七千年过得何其迅速又何其缓慢 ” 。(阐释总结句的含义一定要从
上文 ” 中找答案,抓住 “ 迅速 ” 和 “ 缓慢 ” 这两个关键词。)

2 、作者开始认为探视地底下的家乡会很轻松是因为他觉得这时候不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等等伤感的情绪,取而代之的将是历史的诗情和想象的愉悦。但当他知道考古学家们在河姆渡发现这里盛行过称为 “ 猎首 ” 的杀人祭奠仪式,领悟到使故乡名声大震的悠久文化中竟包含着大量无法掩饰的蒙昧和野蛮时,他便赞同了两位专家的所说。(问题涉及文章的二、三两段,信息集中,可以用原文语句作答 只需稍加组织即可。)

3 、( 1 )文明总是和 “ 蒙昧 ” 、 “ 野蛮 ” 相伴而生。( 2 )夹叙夹议。

4 、( 1 )期待。期待着一次故乡之行。( 2 )恐惧和陌生。发现使故乡名声大震的悠久文化中包含着大量无法掩饰的蒙昧和野蛮。( 3 )正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文明总是和 “ 蒙昧 ” 、 “ 野蛮 ” 相伴而生,因此应该正视 “ 故乡 ” 的历史,不必掩饰,不必逃避。(作者的情感变化分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都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找出来,难点在于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