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戴望舒《雨巷》的题目解读归纳主旨鉴赏设问分析手法设问质疑感悟延伸

题目详情
戴望舒《雨巷》的题目解读 归纳主旨 鉴赏设问 分析手法 设问质疑 感悟延伸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雨巷》就是这样.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看了戴望舒《雨巷》的题目解读归纳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