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美国人对朋友是怎么定义的:答99的问题
题目详情
美国人对朋友是怎么定义的:答99的问题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前些日子问了我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美国人对朋友是怎么定义的,是不是看得比较淡?因为大家都说美国人可以经常跟你一起出去玩,但很难把你当真正的朋友.common sense和common experience都让我第一反应是想说,对,好像是这样.其他同学来美国一段时间后也会这么想吧?大学四年尤其是心理学的训练教会我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不要凭感觉想事,要质疑common sense/experience,客观的分析过你的感觉之后再下结论.于是这个简单的问题就让我想了好久,扯出一堆紧密和不紧密相关的事,都跟大学经历,美国生活和我最关心的也是每年毕业典礼必讲的communication awareness 和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有关,所以整理出来回答99同学,可能对其他同学也有帮助.另外,想学心理学专业的同学看完这篇文章也能对这个专业研究的问题和方法有些了解.
第一反应是马上想要分析一下subjects所处的环境然后参照些已有科研结果.中美两国同学们的环境让他们有着很不同的交友经历,友谊的深浅是中国同学从自己角度出发的评价方式,那大家所谓的深度友谊真正的朋友指什么呢?我猜就是传统的能共患难之类的.定义明确了,再明确一下问题要对比的具体是什么,其实是:中国同学从小到高中对朋友的定义和美国大学里美国同学对朋友的定义.问题明确了,答案其实就已经出来一部分了.现在来看友谊怎么从0开始.
1. 频繁交往到加深友谊双方需要一些共同语言,中美两国同学文化差异大,大多中国同学刚到美国会觉得跟美国人说不了几句就没话说聊不了天.共同语言少,当然比跟本国同学成为好朋友的几率小多了,这不说明美国人把友谊看得淡.认识过了除了学业社团学校里那点儿事儿,作为最基本最平常的初步接触美国同学经常会聊到的话题会有音乐,体育,电影,游戏,书籍之类,他们大多不是像大部分中国同学那样求广度的涉猎,而是每个人会有比较个性的口味和追求.在某一领域如果你只能大面的谈几个众所周知的东西,那很可能就聊不深了.
2. 即使你找到很有共同语言的美国朋友,共患难的机会在美国比在中国少多了.美国人的生活相对简单,法律健全法制国家,社安福利更有保障,个人身上的责任和压力没有在中国那么大,比如赡养父母,结婚得买房买车,七大姑八大姨的忙都得帮,过条马路都得前后左右看好几遍.在美国大家多没这么多责任和压力在身上,对人脉关系需求也低,共患难互相帮忙的机会就少了很多,跟他们锤炼出深度友谊的几率又少了.
3. 相反,如果跟他们相处时间非常久,就可能有足够的机会继续发展共同语言然后共患难几次成为好朋友,这也是为什么同一球队的队友容易是铁哥们,他们每天一起训练还要共同担任球队的责任,也就是相处和共患难的机会远远多于其他人.不打球的美国人也有他们的best friends,大多是从小一起长大摸爬滚打n多年的.中国同学跟他们大学才认识,混完4年也难更熟过人家的发小儿和队友吧?这又不能说明美国人把友谊看得淡.我想到心理学课上学过的美国大学里交友的一项实验研究,调查大一新生交友的规律.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交友因素?性格相符?有某某共同兴趣或品味?外貌好?交友态度好?当大一新生被问到这个问题,他们想到的也是这几个.但实际数据显示和友谊correlation最高的参数是宿舍距离,也就是说宿舍住的近的同学最有可能成为好朋友,这个因素盖过所有其他大家common sense认为重要的交友因素.出乎意料吗?不出乎意料.结论很容易理解,累计接触的机会多相处时间久才最容易成为好朋友.现在你回头看看那些你觉得一起玩过好多次还不把你当朋友的美国同学,你跟他们出去玩一共几次啊?加起来有多少时间呢?你们除了一起出去玩几次还有别的接触吗?有跟他一起上课一同做作业一起打球吗?就算你们住同一栋宿舍,跟中国的一间屋4-8个人一栋楼里几百人的学生宿舍比呢?在中国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上课都是以班或系为固定单位的,那一天下来的见面次数和相处时间比在美国大学和任意一美国同学的见面相处要多多了吧?所以又是发展友谊的机会少了很多.
4.最后一个考虑因素是没有具体数据,我觉得每个人可以维持最亲密关系的名额是很有限的,不然那也就不能叫铁哥们儿,至亲,知己,真正的朋友,或best friends了.你的时间,精力,情感,和对情感的需求都有限.至亲加上真正的朋友这两层,对每个人来说平均是10个人应该比较 make sense吧,第三层好朋友就平均再加10个人.到了大学其实这inner circles里面就没剩几个位子了,而且美国同学平均有2-3个siblings,多数初高中里都有男女朋友,所以又比中国同学少了几个空位子给新朋友.综合上述,最后每个人的这几个空位子没那么容易让别人做进去.真正的朋友不光靠共同兴趣和性格,还需要时间的.现在回想一下,你认为是你真正朋友的那几个人是相处了多久才把他们放进inner circles的?何况是大学里才认识一两年,文化语言信仰生活背景迥异的美国同学呢.
看到这,如果你觉得中美两国同学对朋友的定义其实可能并没什么差别,那你没逻辑了(顺便推荐去上first order logic或者自己做些逻辑题锻炼一下,或者也可以直接major in psychology,心理学专业对我逻辑应用的锻炼绝对比物理多,这是心理学另一让我出乎意料的地方).上面4条分析根本没有直接对比过中美对朋友的定义,而是分析了中国同学到美国大学前和美国同学交友经历的不同之处,推导出的结论是在大学里美国同学跟中国同学一两年内成为真正的朋友挺难的,如果你觉得一起出去玩过好几次的美国人没把你当真正的朋友,那挺正常的.但别把这个直接归结到对友谊定义不同上去,这就属于那种很简单但2/3的Harvard/MIT的学生都会错的逻辑题(啊,又是另一组奇妙的囧死人的心理学实验啊!).
说点实用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猜想.如果你非常急于交到些美国的好朋友,那你可以按上述分析有计划的试一些策略,比如重点target最容易成为你朋友的人群(住的近,交集多,有共同兴趣等),主动创造见面相处机会,主动寻求共同承担重大责任(就是多参加活动和社团担任些职务呗),深入的发展一些兴趣爱好,然后总体再耐心一点.但归根结底,文化语言虽然不通,人性是通的,所以我觉得友谊的定义在世界各地都不会太不一样,都有至交知己这一说,只看双方是否都感觉到了这个份儿上.我在斯坦福那时本科基本没有中国本土高中毕业过去的,中文能说利索的大一到大四加起来也没几个,四年下来几个至交都是美国人.现在平时也不经常
第一反应是马上想要分析一下subjects所处的环境然后参照些已有科研结果.中美两国同学们的环境让他们有着很不同的交友经历,友谊的深浅是中国同学从自己角度出发的评价方式,那大家所谓的深度友谊真正的朋友指什么呢?我猜就是传统的能共患难之类的.定义明确了,再明确一下问题要对比的具体是什么,其实是:中国同学从小到高中对朋友的定义和美国大学里美国同学对朋友的定义.问题明确了,答案其实就已经出来一部分了.现在来看友谊怎么从0开始.
1. 频繁交往到加深友谊双方需要一些共同语言,中美两国同学文化差异大,大多中国同学刚到美国会觉得跟美国人说不了几句就没话说聊不了天.共同语言少,当然比跟本国同学成为好朋友的几率小多了,这不说明美国人把友谊看得淡.认识过了除了学业社团学校里那点儿事儿,作为最基本最平常的初步接触美国同学经常会聊到的话题会有音乐,体育,电影,游戏,书籍之类,他们大多不是像大部分中国同学那样求广度的涉猎,而是每个人会有比较个性的口味和追求.在某一领域如果你只能大面的谈几个众所周知的东西,那很可能就聊不深了.
2. 即使你找到很有共同语言的美国朋友,共患难的机会在美国比在中国少多了.美国人的生活相对简单,法律健全法制国家,社安福利更有保障,个人身上的责任和压力没有在中国那么大,比如赡养父母,结婚得买房买车,七大姑八大姨的忙都得帮,过条马路都得前后左右看好几遍.在美国大家多没这么多责任和压力在身上,对人脉关系需求也低,共患难互相帮忙的机会就少了很多,跟他们锤炼出深度友谊的几率又少了.
3. 相反,如果跟他们相处时间非常久,就可能有足够的机会继续发展共同语言然后共患难几次成为好朋友,这也是为什么同一球队的队友容易是铁哥们,他们每天一起训练还要共同担任球队的责任,也就是相处和共患难的机会远远多于其他人.不打球的美国人也有他们的best friends,大多是从小一起长大摸爬滚打n多年的.中国同学跟他们大学才认识,混完4年也难更熟过人家的发小儿和队友吧?这又不能说明美国人把友谊看得淡.我想到心理学课上学过的美国大学里交友的一项实验研究,调查大一新生交友的规律.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交友因素?性格相符?有某某共同兴趣或品味?外貌好?交友态度好?当大一新生被问到这个问题,他们想到的也是这几个.但实际数据显示和友谊correlation最高的参数是宿舍距离,也就是说宿舍住的近的同学最有可能成为好朋友,这个因素盖过所有其他大家common sense认为重要的交友因素.出乎意料吗?不出乎意料.结论很容易理解,累计接触的机会多相处时间久才最容易成为好朋友.现在你回头看看那些你觉得一起玩过好多次还不把你当朋友的美国同学,你跟他们出去玩一共几次啊?加起来有多少时间呢?你们除了一起出去玩几次还有别的接触吗?有跟他一起上课一同做作业一起打球吗?就算你们住同一栋宿舍,跟中国的一间屋4-8个人一栋楼里几百人的学生宿舍比呢?在中国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上课都是以班或系为固定单位的,那一天下来的见面次数和相处时间比在美国大学和任意一美国同学的见面相处要多多了吧?所以又是发展友谊的机会少了很多.
4.最后一个考虑因素是没有具体数据,我觉得每个人可以维持最亲密关系的名额是很有限的,不然那也就不能叫铁哥们儿,至亲,知己,真正的朋友,或best friends了.你的时间,精力,情感,和对情感的需求都有限.至亲加上真正的朋友这两层,对每个人来说平均是10个人应该比较 make sense吧,第三层好朋友就平均再加10个人.到了大学其实这inner circles里面就没剩几个位子了,而且美国同学平均有2-3个siblings,多数初高中里都有男女朋友,所以又比中国同学少了几个空位子给新朋友.综合上述,最后每个人的这几个空位子没那么容易让别人做进去.真正的朋友不光靠共同兴趣和性格,还需要时间的.现在回想一下,你认为是你真正朋友的那几个人是相处了多久才把他们放进inner circles的?何况是大学里才认识一两年,文化语言信仰生活背景迥异的美国同学呢.
看到这,如果你觉得中美两国同学对朋友的定义其实可能并没什么差别,那你没逻辑了(顺便推荐去上first order logic或者自己做些逻辑题锻炼一下,或者也可以直接major in psychology,心理学专业对我逻辑应用的锻炼绝对比物理多,这是心理学另一让我出乎意料的地方).上面4条分析根本没有直接对比过中美对朋友的定义,而是分析了中国同学到美国大学前和美国同学交友经历的不同之处,推导出的结论是在大学里美国同学跟中国同学一两年内成为真正的朋友挺难的,如果你觉得一起出去玩过好几次的美国人没把你当真正的朋友,那挺正常的.但别把这个直接归结到对友谊定义不同上去,这就属于那种很简单但2/3的Harvard/MIT的学生都会错的逻辑题(啊,又是另一组奇妙的囧死人的心理学实验啊!).
说点实用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猜想.如果你非常急于交到些美国的好朋友,那你可以按上述分析有计划的试一些策略,比如重点target最容易成为你朋友的人群(住的近,交集多,有共同兴趣等),主动创造见面相处机会,主动寻求共同承担重大责任(就是多参加活动和社团担任些职务呗),深入的发展一些兴趣爱好,然后总体再耐心一点.但归根结底,文化语言虽然不通,人性是通的,所以我觉得友谊的定义在世界各地都不会太不一样,都有至交知己这一说,只看双方是否都感觉到了这个份儿上.我在斯坦福那时本科基本没有中国本土高中毕业过去的,中文能说利索的大一到大四加起来也没几个,四年下来几个至交都是美国人.现在平时也不经常
看了 美国人对朋友是怎么定义的:答...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伟大的朋友赵丽宏泰戈尔曾经深情地说:"相信我的前世一定是一个中国人."泰戈尔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对 2020-06-09 …
一个中国人称赞一个外国朋友说:“你的中文说得很地道。”外国朋友说:“真的吗?谢谢你!”这个中国人认 2020-06-27 …
求老师解答:一个中国人称赞一个外一个中国人称赞一个外国朋友说:“你的中文说得很地道.”外国朋友说: 2020-06-27 …
我和几个爱英语的朋友是中国人,中国人在街上说英语会不会被人瞧不起我们几个朋友酷爱英语碰面时爱用英语对 2020-11-02 …
假定你是李华,你的外国朋友John想了解中国的春节,请根据以下提纲,给他这一封短信.1、春节在中国人 2020-11-21 …
一个中国人称赞一个外国朋友说:“你的中文说得很地道。”外国朋友说:“真的吗?谢谢你!”这个中国人认为 2020-12-09 …
一个中国人称赞一个外国朋友说:“你的中文说得很地道。”外国朋友说:“真的吗?谢谢你!”这个中国人认为 2020-12-09 …
翻译英文~高手进~请教一个英语问题~急外国人讲要来中国看他的好朋友,但是有一次他和他的中国朋友在聊天 2020-12-14 …
英语翻译1这些朋友圈的重合部分不大多,“球友”和“教友”之间可能不认识.2就朋友圈的改变而言,中国人 2020-12-14 …
200分求3个英语短篇对话!第一个:向外国人介绍北京(两人对话)第二个:向外国人介绍我的学校第三个: 2021-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