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清明姚化勤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徐徐迎面不寒。“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子孙上坟来。”一个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
姚化勤
还是唐人的清明雨 纷纷斜斜 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 微微徐徐 迎面不寒。“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子孙上坟来。”一个古老的节日 仿佛仍在家乡——古老的豫东平原上氤氲着 一如遍野的麦苗 苍苍郁郁。
然而,这已经不是家乡传统意义上的清明了。相似的惟有迷蒙的雨 缠绵的风 以及相沿成俗的祭祖形式 它的灵魂伴着父亲一代人的谢世 恐怕早就丧失殆尽了。
此刻 我站在葬着爷奶的祖坟前 不禁想起儿时跟随父亲前来扫墓的情景 想起当时的清明节。
那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啊!绝非仅仅添坟烧纸、摆设供品的祭祖形式 也绝非单单“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的耕耘劳作 它更多地凝聚着先人遗传的美德 该是“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千古诗句 是幼苗对阳光 子女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
进入农历二月中下旬 清明节莅临了。乡亲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就像自然地向着阳光生长的禾苗 也泛青拔节、萌发葳蕤起来。到了清明节的当天 子孙们则早早地赶到祖茔。当虔诚地祈祷已故的亲人们“尚飨”的时候 便油然地想起了他们的恩德 想起了自己的责任 甚至会反躬自问:我们的行为有无玷污祖先的地方?不能建功立业 起码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人 让列祖列宗们放心地享用自己的祭品吧?
听母亲讲 父亲青年时 正赶上家乡闹黄水 爷奶讨饭死在外地 曾经念过几年“子曰”“诗云”的父亲 几次放过被人聘为教师的机会 推车贩盐 扛活打工 拼命地多挣钱以养家糊口。累死累活十多年 终于实现了爷奶的遗嘱——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等黄水过后 又起回爷奶的遗骨 安葬在自己归来开垦的田地上。为此 他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以至 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 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
一种古老的文化 仿佛润物无声的雨 悄悄地潜入禾苗的根部 将后辈们滋养成一茬茬泥土般忠厚的庄稼人。父亲时代 村里的民风淳厚 温馨和谐 也可以用两句唐诗来形容: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老人们的生活闲适而安逸 虽然不够富裕 但一户户篱笆小院里父慈子孝 爷孙相乐 并不乏浸濡着古典意味的殷殷亲情。休说作奸犯科或伤风败俗了 即使轻浮放浪都是一种过错 至于不赡养父母的不肖子孙 更会遭人唾弃。
可如今 尽管风雨依旧 时令依旧 而实质上 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 犹如失去灵魂的人 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 依旧的风里 你再难寻见“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悠然老人 他们被子孙当作包袱抛在了外边。爹住瓦房儿住楼 爷爷奶奶住村头——住进村头的小屋里 打发着凄凉的暮年。依旧的雨中 你也再难觅到“遥指杏花村”的牧童了 他们也逐渐进化为城里的孩子 变成金丝笼里的鸟 囚起野性 囚起天真 囚出对“龙”“凤”的期望 又小皇帝般地颐指气使 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做了亦城亦乡的打工族,他们丢掉了泥土的本色 不伦不类地嫁接起城里人的新潮和作派 于是 偏僻的乡村里也出现了烫发描眉的女孩 出现了未婚先孕的村姑 更出现了宝贵儿女、奴仆老人的现象。试想 谁会舍得自己的小宝宝去做什么牧童呢?
直到15年前 沿海的村庄恐怕全现代化了 这儿仍在使用大概还是秦汉时发明的三吊弯铁犁 继续演绎着文人们称作“田园牧歌”的恬淡和清贫。没想到 自从第一对打工的青年搬回村里第一台电视机 人们思想大变 一心挣钱 日渐富裕 日渐时髦起来。“牛背横笛信口吹”的牧童 包括辘辘摇月亮的风景 尤其四世同堂的家庭全走到了尽头。从这大野的深处 我分明感觉出了古老乡村断裂的欢乐和痛苦 莫非任何变革都必须付出代价?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要一步步地淡出生活?记得父亲病故时 举村皆哀 家家来人奉礼致祭。可几年后 待到四叔逝世 抬棺的青年们 竟然提出了要收“抬棺钱”!铜臭熏心 以至于此。应该说从那时起 我的纯朴的村庄也死了——死在一个灵魂泯灭、金钱至上的小楼换茅屋的时代里。
雨越发地密了 迷蒙一片;风越发地紧了 咝咝作响。想起父亲 想起四叔 蓦地也想起一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仪。可我的逐步富起来的乡村呢?礼仪哪去了?难道它只是一种上坟的形式?想着 想着 我忘了坟前的潮湿 不禁双膝下跪 心中默默地呼唤着:爷爷、父亲 我的传统的清明节啊 魂兮归来!
——(选自《散文选刊》 2010年第2期)
作者认为,清明应该是个具有着哪些蕴涵的节日?
答: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 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
答:
②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 犹如失去灵魂的人 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
答:
这篇文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是如何进行对比的?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面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小题1】①祭奠先人;②耕耘劳作的开始;③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④想起自己的责任 对自己的行为反躬自问。⑤滋养淳朴民风,营建温馨和谐生活。(4分。答对其中的四点即可给4分)
【小题2】①(句中要重点理解“大写”的含义,以及“墨水”“汗珠”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指代。)父亲在爷奶去世后,牢记爷奶嘱托,舍弃了轻松的生活,用自己的辛苦劳作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并重新安葬父母,他成为孝敬父母、爱护幼弟的典范。(3分)
②(关键是抓住比喻修辞理解,清明失去灵魂,即失去了它的内涵。)现在的清明节已经不具有原本的内涵,失去了实际意义,成为了一种上坟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清明节文化传统丧失的遗憾之情。 (3分)
【小题3】①过去父慈子孝 爷孙相乐 同住一院,亲情浓浓;现在老人们独居陋室,暮年凄凉。②过去民风淳朴,人心单纯;现在却本色尽弃,人心不古。③过去孩子们田野放牛,自由快乐,天真野性;现在被圈养溺爱,颐指气使。④过去有着“田园牧歌”般的恬淡和清贫;现在铜臭熏心,灵魂泯灭,金钱至上。(6分。答对其中的三点即可给6分,意思对即可)
通过上述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对现在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遗憾、惋惜。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
(示例)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有着丰富的意蕴,深刻的内涵,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要去继承和发扬的。 像清明节这样的一些传统节日,它能使人们不忘先祖,感恩父母,反思自我,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近年来这些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在渐渐退去往日的色彩,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富足了,但很多人却丧失传统美德,长此以往,会造成我们整个民族精神的迷失。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4分)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求探讨对逐渐淡化的传统文化的态度。考查分析和探究的综合能力。从文章看,作者充满了对过去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欣赏,也确实让我们
感觉到过去人们的善良民风的淳朴。而实际生活却追求浮华,舍弃内涵,与崇高的传统文化背道而驰。从这个角度谈看法容易有话说。当然也可以从反面谈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种紫色的宝石有白色斑点微透明应该叫什么什么蓝的还有一种和这种宝石很像的也是紫色的纹理是条带状的是 2020-05-17 …
观察金属矿那种显微镜好?用多少倍的显微镜好?反光的还是什么的显微镜?具体说明下因为不是很了解这方面 2020-05-17 …
谁知道动能定理适用的范围是什么?动能定理,但是很精的去研究的话很深奥啊,谁知道它的适用范围啊?具体 2020-06-07 …
最近高数入门,落了一次课,自己看的,还有微分到底是什么意思,跟求导一样么?求详解 2020-06-11 …
微风鼓浪是使动用法么老师说是‘名作动’可是我认为,也可以说它是使动用法你看‘微风使浪鼓动’还是‘微 2020-06-28 …
初中生小明是个“微博控”,他经常在微博里记录、转载一些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小明微博: 2020-11-02 …
绿化设计中,微地形在图纸中如何体现?刚刚学习,不懂微地形要不要画等高线什么的?还是用文字说明直接在绿 2020-11-0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清明姚化勤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 2020-11-21 …
谁能说说导数,微分和积分的关系(简明易懂)至今不明白微分的作用,有了导数为何还要微分请阐述下这三者的 2020-12-12 …
活动一探究微生物是引起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目的:说明微生物是引起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器材:澄清的肉汤、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