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乡愁的滋味肖复兴关于乡愁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过的:乡愁是一枚邮票。这样说,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乡愁的滋味
肖复兴
关于乡愁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过的:乡愁是一枚邮票。这样说,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种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乡愁的必备条件,所以,乡愁才需要借邮票邮寄。也就是说,没有了这种距离,便无所谓乡愁。
记得几十年前,我到北大荒插队,第一次离开北京的家那么远,远得仿佛到了天之外。到达北大荒的第二年,中秋节那一天,一清早天就飘起了细碎的小雪花,渐渐变大,很快天地一片白皑皑。早知道北大荒冬天冷,没有想到冬天也来得这么早。但再大的雪,也要过中秋节呀!坐上一辆小型柴油车,赶到一百里外的富锦县城,买回来的月饼,掉在地上能砸个坑,咬得牙生疼。思念北京,那里毕竟是我的家,那种感情一下子浓得化不开,却又无从发泄。那时生产队的小卖部只剩下了罐头,其他可吃的东西早被知青抢购一空。最后,买了两筒罐头,是那种香蕉罐头,一个罐头里两根截成四节的香蕉。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香蕉的滋味伴随着乡愁的滋味。那是我第一次尝到了乡愁的滋味。
如今离开北大荒已经整整40年,却一次次地思念那片曾经风雪弥漫的荒原。这40年中,尽管我曾经前后回去过三次,却依然怀念那里的乡亲和那里的土地。40年让曾经的荒原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远离那里越久,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就越长,乡愁便不由而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乡愁随之加深。
后来看学者赵园的著作,她在论述荒原和乡土之间的差别时说: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而荒原更联系于认识论,它是被创造出来的,主要用于表达人关于自身历史、文化、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的认识。她还说,乡土属于某种稳定的价值情感,属于回忆;而荒原则由认识的图景浮出,要求对它的解说与认指。
赵园的话,让我重新审视北大荒。对于我们知青,它属于荒原还是乡土?属于乡土,那里却确实曾经是一片荒原,我们只是如候鸟一样的匆匆过客;属于荒原,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那么多知青如今把它当作自己的故乡一样频频含泪带啼地还乡?过去曾经经过的一切,都融有那样多的情感价值的因素。对于我们知青而言,北大荒这片中国土地上最大的荒原和乡土的关系,并不像赵园分割得那样清爽。这片荒原,既有我们的认识价值,又有我们的情感价值;既属于被我们开垦创造的荒原,又属于创造开垦我们回忆的乡土。
于是,我更加明白了,乡愁,除了和乡土或者说和故乡的时间与空间距离的关系之外,还需要一个必备的条件,那便是回忆。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像血脉一样,流淌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让这种情感,在这样一次次回溯流淌中,日久弥新而情不自已。
今年的中秋节,我再一次要在美国度过。我居住的地方只是美国中部一个很小的大学城,我春天来这里的时候,这里只有一家华人超市,很小,只能买到一些简单的东西。而现在,仅仅半年的时间,已经又开张两家华人超市。前些天,听说新的一家华人超市开张,是占领了原来一家高档家具店的地盘,空间大许多,重新装修开业。慕名而去,一进门,便看见了熟悉的月饼,摆在了醒目的位置上。想必店家也是想赶在中秋节前开业。赶节日前开业,是中国店家传统的做法,为的就是讨个口彩,在这里是为赢得远离家乡海外人的乡愁。不管怎么说,毕竟可以吃得到家乡正宗的双黄莲蓉月饼了。
其实,年轻人已经不像我们那样喜欢吃月饼了,觉得油腻又太甜。但我去这家华人超市的时候,不少华人大学生花比买一个汉堡包贵几倍的价钱买一块双黄莲蓉月饼。排在我前面到收银台的一个女大学生拿着一块月饼付款的时候,和收银员对话说的是汉语,一听口音就知道是老乡北京人。和她说起话来,她举着月饼一笑:好几年没回家了,但也要过中秋节呀,怎么也得吃块月饼尝尝家的滋味呀,就当是回家了。
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这一点,赵园说得对,正因为如此,乡愁才有了价值。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无论是千里迢迢真正意义上的还乡,还是如这位女大学生一样精神还乡。
(选自2014年9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文中写了哪些“乡愁”?请依据文本加以概括。
(2)作者对学者赵园关于“荒原和乡土”的论述持什么态度?
(3)统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对于“乡愁”有怎样的深刻认识?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乡愁的滋味
肖复兴
关于乡愁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过的:乡愁是一枚邮票。这样说,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种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乡愁的必备条件,所以,乡愁才需要借邮票邮寄。也就是说,没有了这种距离,便无所谓乡愁。
记得几十年前,我到北大荒插队,第一次离开北京的家那么远,远得仿佛到了天之外。到达北大荒的第二年,中秋节那一天,一清早天就飘起了细碎的小雪花,渐渐变大,很快天地一片白皑皑。早知道北大荒冬天冷,没有想到冬天也来得这么早。但再大的雪,也要过中秋节呀!坐上一辆小型柴油车,赶到一百里外的富锦县城,买回来的月饼,掉在地上能砸个坑,咬得牙生疼。思念北京,那里毕竟是我的家,那种感情一下子浓得化不开,却又无从发泄。那时生产队的小卖部只剩下了罐头,其他可吃的东西早被知青抢购一空。最后,买了两筒罐头,是那种香蕉罐头,一个罐头里两根截成四节的香蕉。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香蕉的滋味伴随着乡愁的滋味。那是我第一次尝到了乡愁的滋味。
如今离开北大荒已经整整40年,却一次次地思念那片曾经风雪弥漫的荒原。这40年中,尽管我曾经前后回去过三次,却依然怀念那里的乡亲和那里的土地。40年让曾经的荒原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远离那里越久,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就越长,乡愁便不由而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乡愁随之加深。
后来看学者赵园的著作,她在论述荒原和乡土之间的差别时说: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而荒原更联系于认识论,它是被创造出来的,主要用于表达人关于自身历史、文化、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的认识。她还说,乡土属于某种稳定的价值情感,属于回忆;而荒原则由认识的图景浮出,要求对它的解说与认指。
赵园的话,让我重新审视北大荒。对于我们知青,它属于荒原还是乡土?属于乡土,那里却确实曾经是一片荒原,我们只是如候鸟一样的匆匆过客;属于荒原,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那么多知青如今把它当作自己的故乡一样频频含泪带啼地还乡?过去曾经经过的一切,都融有那样多的情感价值的因素。对于我们知青而言,北大荒这片中国土地上最大的荒原和乡土的关系,并不像赵园分割得那样清爽。这片荒原,既有我们的认识价值,又有我们的情感价值;既属于被我们开垦创造的荒原,又属于创造开垦我们回忆的乡土。
于是,我更加明白了,乡愁,除了和乡土或者说和故乡的时间与空间距离的关系之外,还需要一个必备的条件,那便是回忆。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像血脉一样,流淌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让这种情感,在这样一次次回溯流淌中,日久弥新而情不自已。
今年的中秋节,我再一次要在美国度过。我居住的地方只是美国中部一个很小的大学城,我春天来这里的时候,这里只有一家华人超市,很小,只能买到一些简单的东西。而现在,仅仅半年的时间,已经又开张两家华人超市。前些天,听说新的一家华人超市开张,是占领了原来一家高档家具店的地盘,空间大许多,重新装修开业。慕名而去,一进门,便看见了熟悉的月饼,摆在了醒目的位置上。想必店家也是想赶在中秋节前开业。赶节日前开业,是中国店家传统的做法,为的就是讨个口彩,在这里是为赢得远离家乡海外人的乡愁。不管怎么说,毕竟可以吃得到家乡正宗的双黄莲蓉月饼了。
其实,年轻人已经不像我们那样喜欢吃月饼了,觉得油腻又太甜。但我去这家华人超市的时候,不少华人大学生花比买一个汉堡包贵几倍的价钱买一块双黄莲蓉月饼。排在我前面到收银台的一个女大学生拿着一块月饼付款的时候,和收银员对话说的是汉语,一听口音就知道是老乡北京人。和她说起话来,她举着月饼一笑:好几年没回家了,但也要过中秋节呀,怎么也得吃块月饼尝尝家的滋味呀,就当是回家了。
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这一点,赵园说得对,正因为如此,乡愁才有了价值。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无论是千里迢迢真正意义上的还乡,还是如这位女大学生一样精神还乡。
(选自2014年9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文中写了哪些“乡愁”?请依据文本加以概括。
(2)作者对学者赵园关于“荒原和乡土”的论述持什么态度?
(3)统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对于“乡愁”有怎样的深刻认识?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文本全文,然后可采用逐段归纳的办法,从中筛选写到“乡愁”文字,最后再归纳分类.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北大荒思念家乡北京;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写作者离开北大荒40年来不断怀念北大荒;第七自然段开始写作者在美国华人超市开业时引起的乡愁;等等.
(2)解答此题,应主要根据文本第四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的文字进行分析归纳.既要从中归纳出作者的态度,也要说明这种态度在文本中的依据.
(3)回答本题第一问,要从全文筛选信息并归纳概括.比如文本开头第一段中有“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种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乡愁的必备条件”一句,文本第六自然段有“乡愁,除了和乡土或者说和故乡的时间与空间距离的关系之外,还需要一个必备的条件,那便是回忆.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一句,文本最后一段有“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一句,这些都是答题的依据.至于第二问,只要选择其中一点谈谈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①在北大荒过中秋思念北京老家;②离开北大荒40年来不断怀念北大荒;③华人超市开业延续中国传统做法迎合海外人的乡愁;④在华人超市购买月饼品味海外人的乡愁.(4分,每点1分)
(2)①作者对北大荒怀有特殊感情,所以对赵园所说的荒原和乡土之间的差别并不完全认可,他认为荒原和乡土的关系并不像赵园分割得那样清爽.(2分)②对赵园所说的“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作者表示赞同.(2分)
(3)第一问:①与家乡的距离和时间是乡愁的必备条件;②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③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3分)
第二问:选择其中一点认识,言之成理即可.(3分)
(2)解答此题,应主要根据文本第四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的文字进行分析归纳.既要从中归纳出作者的态度,也要说明这种态度在文本中的依据.
(3)回答本题第一问,要从全文筛选信息并归纳概括.比如文本开头第一段中有“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种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乡愁的必备条件”一句,文本第六自然段有“乡愁,除了和乡土或者说和故乡的时间与空间距离的关系之外,还需要一个必备的条件,那便是回忆.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一句,文本最后一段有“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一句,这些都是答题的依据.至于第二问,只要选择其中一点谈谈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①在北大荒过中秋思念北京老家;②离开北大荒40年来不断怀念北大荒;③华人超市开业延续中国传统做法迎合海外人的乡愁;④在华人超市购买月饼品味海外人的乡愁.(4分,每点1分)
(2)①作者对北大荒怀有特殊感情,所以对赵园所说的荒原和乡土之间的差别并不完全认可,他认为荒原和乡土的关系并不像赵园分割得那样清爽.(2分)②对赵园所说的“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一种价值态度”,作者表示赞同.(2分)
(3)第一问:①与家乡的距离和时间是乡愁的必备条件;②回忆是填充乡愁情感的物质;③乡愁升华的最高形式,便是还乡.(3分)
第二问:选择其中一点认识,言之成理即可.(3分)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1分)月是故乡明季羡林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 2020-05-13 …
已知某DNA分子长度达30mm,DNA复制速度约为4μm/min,但复制整个过程的完成时间仅需30 2020-05-1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故乡的里菜周作人①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 2020-05-16 …
2014年2月安徽省民政厅下发名为《关于同意宿州市埇桥区西寺坡镇更名为大泽乡镇的批复》的文件,正式 2020-05-17 …
求大家把《梅花魂》进行复述!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求大家把《梅花魂 2020-06-02 …
小弟在回家的车上作了一首现代诗,在此谢过.13岁,多少给点建议.疾风般的列车上我倚着车窗望着南方, 2020-06-12 …
阅读理解。荷塘飘香我的家乡在安远。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家乡的荷塘。春天,万物复苏。荷塘也蓄满了春水 2020-06-13 …
某公司由A,B两台复印机,办公室用它们给公司会议复印材料,如果用复印机A,B单独复印,估计分别需要 2020-06-17 …
若公司有A、B两台复印机,办公室用它们给公司回忆复印材料.如果用复印机A、B单独复印,估计分别需要 2020-06-17 …
5.阅读下面文字,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将句子补充完整。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温馨的街道,萦绕着质朴的 2020-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