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唐代诗歌意境美的营造中国古代多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抒情。但情比较难于直接描写,而要通过景来反映、来衬托、来显示。而这种用景来反映情,用物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唐代诗歌意境美的营造
中国古代多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抒情。但情比较难于直接描写,而要通过景来反映、来衬托、来显示。而这种用景来反映情,用物来写心的过程就是意境的创造过程。我们且用唐人的诗歌为例,看看唐代诗人是如何营造诗歌的意境美。
首先是写景抒情。诗人在写作中,渗透进、灌注进了一股浓郁的感情,使这感情笼罩在景中,因而我们所看到的虽然全都是景,但我们所感受到的却处处都是情。例如陆龟蒙的《白莲》: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唐人写诗,除了写景写事外,其中还流露着某种思致,沁透着某种感情。由于有了这种思致和感情,原来的景与物,就披上了一种“感荡性灵”的东西,使人读着,不仅实获我心,而且意味无穷。“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写的是白莲,但白莲能有什么情什么恨呢?它什么都没有。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进去,与白莲的物性特点相融合,从而产生出情景交融的新的意境。这意境,离不开景,而且必须符合景的物性特征,但是,只有当诗人的情沁透进去,借景抒情的时候,这时,客观自然的景,才会转化成心灵的景,充满了感情的景。一句话,景由外境变成了内心的境,变成了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世界,这就是意境。
其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应当是一个有机的生命的整体。我国的意境,更多的从诗人的主观感受出发。诗人在兴发感应的基础上,移情入景,化景为情,然后创造出一个独立自足的、生气盎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如皎然在《诗式》中所说的:“如壶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我们走进诗人所创造的这个天地,不仅自成气象,而且自我满足。例如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这里,诗人把他所感受到的情与景,融合统一在一个月色竹林的天地里。这个天地确实小,小到只有诗人一人。然而,它却是那样自足、和谐,那样有秩序,而又那样充满了生气和生机。因此,它又是那样丰富和充实。它是安静的,但却不是死寂的。在无人的月夜中,却有人怀着深情,在弹琴,在长啸。正是这一切,使人读着的时候,在抒情的想象当中,走进了一个诗人所创造的世界。我们陶醉在这个世界,感到美。
第三,唐诗意境美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司空图所说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不可言说,只可意会。然而,为什么能够意会?它是通过已经言说的来意会。这样,归根到底,它又是可以言说的。不过,它不是通过言语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形象的描绘,来启示,来渲染。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撩乱边愁”而结之以“弹不尽”三字,下无语可续,言情已到尽头处。但弹不尽的“边愁”,作者却用“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景来加以烘托和渲染。没有直言,但却比直言更能令人“思入微茫”,富有更多的情味。 ——(节选自蒋孔阳《唐诗的审美特征》)
1.根据本文对意境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要营造意境美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的诗歌都是抒情诗,而情比较难以直接抒写,只有通过景物来反映和显示。
B.意境是景由外境变成了内心的境,变成了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世界。而这个世界更多地从诗人的感性出发,并融合统一于自己所感受和创造的情与景的天地中。
C.只要诗人将情沁透进景中,客观自然的景,就成为了心灵的景,充满了感情的景。这样,意境就出现了。
D.“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既是不可言说的,又是可以言说的。我们正是通过已经言说的景物描绘来意会。而这个意会则是可以凭着我们自己的想象任意驰骋。
2.下列不属于唐代诗人对意境美营造的方法的一项( )
A.将自己的情感移植进事物的物性特点之中,将客观的景转化为心灵的景。
B.发挥抒情的想象,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天地之中,感受其气象,陶醉于此中的美感。
C.不直接说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而是通过景物等形象的描绘来启示,来烘托和渲染。
D.在兴发感应的基础上,移情入景,化景为情,然后创造出一个独立自足的、生气盎然的世界。
3.根据原文的意思和内容,下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新意境,直接导致了作者写景写事时,会流露出某种思致,沁透着某种感情。
B.王昌龄的《从军行》最后那句景物描写,将一种不可言说或不好言说之情用景物加以渲染,使得诗歌更加意韵深长。
C.王维的《竹里馆》一诗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人,但诗中并不显得死寂,相反,倒很饱和很充实。原因就在于诗人把他所感受到的情与景,融合统一在一个月色竹林的天地里。这个天地是那样的自足、和谐,那样的有秩序,那样的充满了生气和生机。
D.诗人在写景抒情时,将感情沁入景物之中,这种能“感荡性灵”的情感,使人读着,意味无穷。就像陆龟蒙的《白莲》诗,白莲本身不过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通之一物,但作者将情感渗透其间,天下拥有和作者人生体验相似之人当会为之动容。
首先是写景抒情。诗人在写作中,渗透进、灌注进了一股浓郁的感情,使这感情笼罩在景中,因而我们所看到的虽然全都是景,但我们所感受到的却处处都是情。例如陆龟蒙的《白莲》: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唐人写诗,除了写景写事外,其中还流露着某种思致,沁透着某种感情。由于有了这种思致和感情,原来的景与物,就披上了一种“感荡性灵”的东西,使人读着,不仅实获我心,而且意味无穷。“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写的是白莲,但白莲能有什么情什么恨呢?它什么都没有。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进去,与白莲的物性特点相融合,从而产生出情景交融的新的意境。这意境,离不开景,而且必须符合景的物性特征,但是,只有当诗人的情沁透进去,借景抒情的时候,这时,客观自然的景,才会转化成心灵的景,充满了感情的景。一句话,景由外境变成了内心的境,变成了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世界,这就是意境。
其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应当是一个有机的生命的整体。我国的意境,更多的从诗人的主观感受出发。诗人在兴发感应的基础上,移情入景,化景为情,然后创造出一个独立自足的、生气盎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如皎然在《诗式》中所说的:“如壶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我们走进诗人所创造的这个天地,不仅自成气象,而且自我满足。例如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这里,诗人把他所感受到的情与景,融合统一在一个月色竹林的天地里。这个天地确实小,小到只有诗人一人。然而,它却是那样自足、和谐,那样有秩序,而又那样充满了生气和生机。因此,它又是那样丰富和充实。它是安静的,但却不是死寂的。在无人的月夜中,却有人怀着深情,在弹琴,在长啸。正是这一切,使人读着的时候,在抒情的想象当中,走进了一个诗人所创造的世界。我们陶醉在这个世界,感到美。
第三,唐诗意境美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司空图所说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不可言说,只可意会。然而,为什么能够意会?它是通过已经言说的来意会。这样,归根到底,它又是可以言说的。不过,它不是通过言语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形象的描绘,来启示,来渲染。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撩乱边愁”而结之以“弹不尽”三字,下无语可续,言情已到尽头处。但弹不尽的“边愁”,作者却用“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景来加以烘托和渲染。没有直言,但却比直言更能令人“思入微茫”,富有更多的情味。 ——(节选自蒋孔阳《唐诗的审美特征》)
1.根据本文对意境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要营造意境美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的诗歌都是抒情诗,而情比较难以直接抒写,只有通过景物来反映和显示。
B.意境是景由外境变成了内心的境,变成了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世界。而这个世界更多地从诗人的感性出发,并融合统一于自己所感受和创造的情与景的天地中。
C.只要诗人将情沁透进景中,客观自然的景,就成为了心灵的景,充满了感情的景。这样,意境就出现了。
D.“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既是不可言说的,又是可以言说的。我们正是通过已经言说的景物描绘来意会。而这个意会则是可以凭着我们自己的想象任意驰骋。
2.下列不属于唐代诗人对意境美营造的方法的一项( )
A.将自己的情感移植进事物的物性特点之中,将客观的景转化为心灵的景。
B.发挥抒情的想象,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天地之中,感受其气象,陶醉于此中的美感。
C.不直接说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而是通过景物等形象的描绘来启示,来烘托和渲染。
D.在兴发感应的基础上,移情入景,化景为情,然后创造出一个独立自足的、生气盎然的世界。
3.根据原文的意思和内容,下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新意境,直接导致了作者写景写事时,会流露出某种思致,沁透着某种感情。
B.王昌龄的《从军行》最后那句景物描写,将一种不可言说或不好言说之情用景物加以渲染,使得诗歌更加意韵深长。
C.王维的《竹里馆》一诗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人,但诗中并不显得死寂,相反,倒很饱和很充实。原因就在于诗人把他所感受到的情与景,融合统一在一个月色竹林的天地里。这个天地是那样的自足、和谐,那样的有秩序,那样的充满了生气和生机。
D.诗人在写景抒情时,将感情沁入景物之中,这种能“感荡性灵”的情感,使人读着,意味无穷。就像陆龟蒙的《白莲》诗,白莲本身不过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通之一物,但作者将情感渗透其间,天下拥有和作者人生体验相似之人当会为之动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2.B3.A
看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用的反衬的手法,语文高手来啊我国的优秀诗歌中,哪个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举实例对此作简要分析 2020-03-31 …
作文,要求托物言志,要有反衬或正衬 2020-05-20 …
渡湘江中“今春花鸟作边愁”,诗人用花鸟反衬“愁”之深重.杜甫春望中也有一连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这联 2020-06-09 …
有关于运用了反衬手法或象征的诗句.请写出诗名作者和整首诗的内容并写出哪句运用了反衬手法或者象征.我 2020-06-22 …
反衬与映衬怎么区别 2020-06-22 …
《爱莲说》的几个题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 2020-07-23 …
我不明白衬托和对此的区别.还有正衬和反衬有什么特点?(好象是衬托有主次之分)什...我不明白衬托和 2020-07-24 …
为了使我写的玄幻小说生动形象,麻烦各位把简要的写作方法说一下.(如果我写了10万子,恐怕里面也找不到 2020-12-03 …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中描写雪景,主要反衬什么 2020-12-19 …
下列说法中对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①“王孙”实是诗人自况,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