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 轼言,尽 告之, 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 欧阳公, 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予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 汉中,论刘、项长短,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 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 曹操、孙权,规取刘璋, 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 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先生 轼言,尽以告之  奇:感到惊奇。

B.又十三年,乃 为之   克:能够。

C.汉中之言,无一不 者  酬:兑现、实现。

D.与先主 曹操、孙权   策:驱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先生奇轼言,尽 告之     曰:“韩、范、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A.              B.

    故为成言书 遗宰相      不义而富 贵,于我如浮云

 

    始见知 欧阳公        公以识韩、富

C.              D.

    淮阴侯见高帝 汉中      蜀之资以争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叙(序)文是写在正文前的文章,这篇叙(序)文以作者自己对范文正公的景仰为主线行文,感情深挚,读来自然而亲切。

B.作者写此文,一来慰藉自己平生未识“公”面之恨,二来满足“自托于门下之士之末”的夙愿,三是颂扬范文正公的功德。

C.作者从“见属为叙”到动笔“为之”,时隔十三年之久,“然不敢辞”,足以体现他对写这篇序文的重视和谨慎的态度。

D.第一段虽用大量文字写作者幼年聪颖好学,求知欲强,但实际上是写范文正在社会上的影响及自己对他的景仰之情。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2)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D2.B3. C4.(1)(如果)这些人是天上人,就不敢了解了;如果也是人,为什么不可以了解呢? (2)又过了十一年,就与他的四儿子(小儿子)范德孺一起在徐州当官,都是一见如故,并且把范公的遗稿 (给我)...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