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诗中的四季作文,是仿写诗中的秋一文的

题目详情
诗中的四季作文,是仿写诗中的秋一文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诗词中的一年四季(原)
文/豫之
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奇异多样,气候环境极其复杂而又丰富多彩.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繁荣昌盛的民族文化,其中重要的一支就是诗词.我们祖先在诗词的创作中是如何描写四季的呢?
一、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就让我们从春天说起吧!春风料峭,乍暖还寒,树枝上的嫩芽却已悄悄探出幼蕾,“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贺知章在《咏柳》诗中借柳树来歌咏春天到来的著名诗句,把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裁出了春天.在贺知章之前,谁能想到春风似剪刀呢?巧妙地刻画了春天的到来.春天是新生命的伊始,虽是点点滴滴却伫满了勃勃生机.北宋诗人秦观在《春日》里写道:“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雨后的庭院,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羞,蔷薇娇卧妩媚,把春天的灵动描绘得极其传神,惹人喜爱.描写春天脍炙人口的诗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孟浩然“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李白“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在诗人的眼里,春天的空气清新宜人,让人的心情轻松惬意,是充满诗意的季节,那些腐朽、灰暗的东西被春风吹得烟消云散,被万紫千红的春天所替代!世间万物都要接受春天的洗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当春天来的时候,让我们在心灵里、在肥沃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
二、夏
春去夏来,人间四月,身边景物已悄悄发生变化.宋.贾弇“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孟夏及初夏,一般指农历四月.诗人看到,眼前成片的竹笋象编排起来一样,而远处透过不同密度空气的折射,在空中显现出海市蜃楼,耳边蛙声阵阵,如同奏乐.陆游的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那些争艳的花朵经过了春天已凋零化做尘埃了,在布谷鸟的声声啼叫里夏天到来了,两边种有桑麻的道路一直走不到尽头.此时,南宋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感慨,也许只有大自然还能显示点太平之世.杜甫在《夏夜叹》里写到:“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这些都是描写初夏的佳句.描写中夏的诗,白居易的《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在这首五言诗里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夏日炎炎,却是农家最繁忙的季节,全家妇幼都在田头劳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人在游望湖楼时捕捉到夏日天气突变的一幕,“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用“翻墨”写积雨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形态,“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让人眼前陡然一亮.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别具另一番风味.六月的西湖,有着夏季独特的风光.浓绿的莲叶无边无际,碧波涟漪,似水天相接,红花映日,若出浴芙蓉,荷花的艳丽就是与众不同,诗人妙笔生花,把西湖六月的夏季彩绘成人间天堂.描写夏末的有唐·白居易的《宴散》,“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时值夏秋之交的一个夜晚,主人在家中设宴款待客人,虽是小宴但主人举办的很隆重,笙歌穿水而来,灯火上下呼应.宴散后,诗人来到庭园,但见月色如水,微感凉风习习,这正是夏末时候的景象,诗人用“追凉”二字巧妙概括.
三、秋
有人说秋日言志,有人说秋风伤怀,更有人把时局动荡说成多事之秋.可见对秋天形容众说纷纭,在诗人的眼里秋天却是另一番景象.唐·岑参的“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说天空中的流云将夏天的暑气收尽,秋雨带着雾气飘然而至.唐.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子夜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描写洗衣妇思念在远方征战的亲人,秋风吹来,天气逐渐寒冷,盼望亲人早日归来.诗人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想尽快结束战争,过上安宁生活的朴素愿望.李白写秋天的景色道:“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苏轼的《水调歌头》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仕途坎坷,恰逢中秋却独对明月,弟弟子由也多年未见,心中难免抑郁惆怅.但最终他没有被消极悲观的所情绪淹没,而是用乐观的态度,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青天碧水,浑然一色,彩霞与孤鹜、秋水与长天,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被后人称作描写秋景的千古绝句.孟浩然登高寄怀,“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登上高山遥望远方,心绪早随了鸿雁一起飞到天尽头.秋日的薄暮常招致我的忧愁情绪,而天高秋清也能引发我一些兴致,最盼望的还是朋友张五能载酒到这里来,在重阳时能畅饮共醉.杜牧的《秋夕》或许比孟浩然的心情好一些,“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甫《登高》抒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以景物为背景,抒发情怀,又用万里悲秋来烘托气氛,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愫便跃然纸上了.红楼梦里“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更兼“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自古以来谁能比上黛玉的悲秋情怀?如泣如诉,泪伴秋雨,彻夜难眠.宋.范仲淹的词《渔家傲》却是另一番悲秋情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天也是劳动人民收获的季节,地里的庄稼一片金黄,丰收在望.山上的红枫带霜,景物被秋色宣染得庄重、成熟.
四、冬
冬,四时尽也.寒九朔风,苍凉大地,给人一种深深地震撼!冰雪晶莹,又让人沉醉在洁白的世界里!虽说冬天万物萧条,但厚厚的雪被下却孕育着新生命的子芽,只是冬夜漫漫,诗人在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里怎样感怀呢?白居易在《冬至夜思家》里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都说中秋念亲人,冬至亦是思家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心情孤独郁闷,冬天无处可去,便独自一人行至山野,看到的却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四面的山上飞鸟没了的踪迹,小路悠长却没一丝人的踪影,一个披戴蓑笠的老渔翁,孤零零地在船上独自垂钓.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诗人冬天坐在窗前,看着雪花飞入庭户,窗外的青竹旋即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荒野的崎岖艰道一定被大雪覆盖,盼望白雪也把世间的一切丑恶掩埋,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李白在《北风行》中发出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是典故,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怀念亲人之恨却难裁,北风呼号,漫天飞雪,满目凄凉的寒冬景象.歌颂冬景的词要首推毛泽东的《沁园春》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首先从宏观视角对北国冬景进行描述,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则从另一个角度作出旁证来进一步细化主题,从而引申冬雪的大气磅礴,然后把自然风光与人物相结合,以伟人的胸襟,俯瞰历史,评说帝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经时空转换,归结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眼前虽是白雪飘洒,一片静谧,但毛泽东胸中却是心潮起伏,激情难按,北国的冬雪,是一部活的历史、是红妆素裹与天公比高的校场、是抒发情怀的佳境!伟人的胸怀自有冬雪的特质.
四季交替,各具特色,诗情画意,吟唱不尽.倾听春的声音,品闻夏的气息,陶醉秋的渲染,眷恋冬的孕育,让人陶醉、让人赞美,迷人的诗词、迷人的四季,让我们更加热爱民族文化,更加热爱亲爱的祖国,在新时期共同创造中华灿烂的文明!

网上粘贴来的,修改一下 做个参考吧
看了诗中的四季作文,是仿写诗中的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