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孔子云:“何陋之有?”4、花之富贵者也

题目详情
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花之富贵者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之 《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草过彻,枝茎渐益大,有所之也,一者地也。”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 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⑤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⑥云之崔嵬。 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⑶作动词:往,到......去。例: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一首示子侄》)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陈涉世家》)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过秦论》) ▆⑸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例: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③句读之不知。(《师说》)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7)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同时可说成取独,如: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④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9)向。例: 然后驱而之善。 ▆(10)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 通“也”义 《墨子·大取》:“圣人也,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义。《韩非子·解老》:“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贾子·大政》:“何君子之道衰,之数也。”最后的也字作肯定语气助词,其他两个“也”字,都作“之”字义。(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4页) 之的中文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丶部外笔画:2总笔画:3 五笔86:PPPP五笔98:PPPP仓颉:INO 笔顺编号:454四角号码:30302Unicode:CJK统一汉字U+4E4B 基本字义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往,到:“吾欲~南海”。 详细字义 〈动〉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go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1.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韩愈《师说》 5.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 1.的[of] 2.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 1.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1.之后zhīhòu (1)[after]∶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2)[behind]∶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3)[afterwards]∶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2.之乎者也zhī-hū-zhě-yě [archaism;literaryjargons]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3.之流zhīliú [suchlike]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4.之前zhīqián [before]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吃饭之前要洗手 5.之字路zhīzìlù [switchback;curveinaroad]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 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
看了 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1、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沐则心覆中表现了头须怎样的性格?原文文公之出也,竖头须,守藏者也,不从.公入,乃求见,公辞焉以沐.  2020-06-16 …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以顺为  2020-06-18 …

求文言文翻译!自古及今,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  2020-06-21 …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  2020-06-27 …

韩愈这句话强调的是:A、君、臣、民分工合作B、臣民必须效忠于君主C、君主勤政,臣民敬业是故君者,出  2020-07-2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仲兄①字文甫说(宋)苏洵淘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  2020-07-26 …

3、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  2020-11-08 …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卑微者不是指一个人成就、地位的低下,而是由于卑微导致的  2020-12-12 …

填空题(1)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②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  2020-12-17 …

也许一棵开花的树的朗读节奏划分也许——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