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弦凝指咽声停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三句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上.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也许晚间真的飞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中.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好象迷蒙在雾雨之中.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乐造成了这样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
(2)“断弦收与泪痕深”,“收”“泪”属于细节描写,写出弹与听的人的表情动作,折射他们痛苦的内心;“别有深情一万重”,从听者来写筝声,属于侧面描写.

答案:
(1)实写微月之下孤舟之上所见层层山岭烟雾笼罩的迷蒙景象,(2分)想象(虚写)(1分)乐声的凝重繁促.(2分)(共5分)
(2)王诗:通过写弹者哀切、听者动容的细节,表现出弹者与听者的天涯漂泊之苦.(3分)白诗:从听者听曲感受角度加以衬托(侧面描写),写出筝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分)(共5分)
 
译文:
王诗: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赏析:
王诗: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真叫人感到“青枫浦上不胜愁“呢.“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这种手法,后来在元人马致远《天净沙》中有最尽致的发挥),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水调子“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这里的“分付“和“与“,下字皆灵活,它们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意味又决非演奏弹拨一类实在的词语所能传达于万一的.它们的作用,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钩连,使之融成一境.“分付“双声,“鸣筝“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诗句之妙,恰如钟惺所说:“'分付'字与'与'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唐诗归》).所谓“解不出“.乃是说它可意会而难言传,不象实在的词语那样易得确解.
次句刚写入筝曲,三句却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上.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也许晚间真的飞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中.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好象迷蒙在雾雨之中.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乐造成了这样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在写“鸣筝“之后,这样将“岭色“与“千重万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叙写、关联词语,造成诗句多义性,含蕴丰富,打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
白诗: 白居易的这首 《夜筝》,开篇以明月夜中,乐妓弹琴写起,“紫袖红弦”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分,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惰态.“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维妙维肖.旧时乐妓大抵都有一本心酸史, 《夜筝》中的筝人虽未能象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仅“暗低容”三字,已能使人想象无穷.  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 
   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  《夜筝》全力贯注的这一笔,不就是《琵琶行》“冰泉冷涩弦凝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么?  但值得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这又不是偶然的了.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尤其涉及叙事时,绝句不可能象叙事诗那样把一个事件展开,来一个铺陈始末.因此对素材的剪裁提炼特别重要.诗人在这里对音乐的描写只能取一顷刻,使人从一斑见全豹.而“弦凝指咽声停处”的顷刻,就有丰富的暗示性,它类乎乐谱中一个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读者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诗从侧面落笔,的确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看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天早上,小明的闹钟因没电而停了.小明给闹钟换上新电池,把时间暂时调整在8时,然后步行到图书馆,图书  2020-03-31 …

小明的大闹钟因没电而停了,小明给大闹中换上新电池.把时间占一天早上,小明的大闹钟因没电而停了,小明  2020-04-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  2020-05-1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那些遥远的读书人洪烛坐飞机去长沙,然后乘车去湖南大学,在校门口,我让出租  2020-05-16 …

“明月浩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是谁的故居上的楹联广东惠州一名人故居题写了这样一幅楹联:“明月浩无边,  2020-06-11 …

逗号,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说明句子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毕.正如生活一样,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  2020-07-03 …

振动与发声的问题请说说这些是对滴还是错的理由1.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一定停止2.物体发声停止,振动一定  2020-11-03 …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力的方向不一样?如果一样为什么有些题明明有磁感应强度方向了,还要问磁场力的方向?比如  2020-11-28 …

人类从居住洞穴到走主洞穴盖房子定居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0-12-12 …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医改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11年,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