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可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1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曩者赐书                     辱:侮辱

B.若仆不相师                   望:希望

C.阙然久不                     报:报告

D.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强颜:厚颜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蝼蚁何以异                    夫人之相,俯仰一世

B.而世又不与能死节比            今项庄拔剑舞

C.及在槛阱之中,摇尾求食        今急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至于鞭箠之间,欲引节          度我至军中,公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人所以重施行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15.作者列举西伯、李斯、韩信等“王侯将相”受辱的情况,有何用意?

16.用“/”给下面语段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2.D

13.D

14.古人慎重对士大夫施刑的原因,大概是这个缘故。

15.作者以这些著名人物为例,说明一旦“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也不得不受尽羞辱这古今一样的道理。这实际上是劝人要宁死不辱,但人若已受辱,还想为守气节而死,则为时已晚。

16.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解析】

12.

试题分析:A项辱:承蒙;B项望:怨恨;C项报:回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B项“若望仆不相师”的“望”,根据“不相师”可知,选项“希望”错误,根据句意应该译为“怨恨”。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3.

试题分析:A项介词,同;动词,交往。B项助词,……的人;助词,表停顿;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D项副词,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D项①句“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译为才,②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译为才。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4.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所以——……的原因,殆——大概。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所以”“殆”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内容的能力。本题应先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根据句意概括出。题干要求“列举西伯、李斯、韩信等“王侯将相”受辱的情况”的用意,就是要求回答作用,作者以这些著名人物为例,说明一旦“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也不得不受尽羞辱这古今一样的道理。这实际上是劝人要宁死不辱,但人若已受辱,还想为守气节而死,则为时已晚。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只是简单的引用原文,一定要整合,分条理概括。如本题“列举西伯、李斯、韩信等“王侯将相”受辱的情况”的用意,就是要求回答作用,作者以这些著名人物为例,说明一旦“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也不得不受尽羞辱这古今一样的道理。这实际上是劝人要宁死不辱,但人若已受辱,还想为守气节而死,则为时已晚。

16.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如本题“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之间停顿,虚词“者”,疑问词“孰与”,连词“而”,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本句话的意思为:“人世间事情的发展变化,道理情势的相互因循,其空疏难知、变化莫测的程度,怎能与天地阴阳之事相比呢?而贤能的人也有不知道的,那是什么缘故呢”本题可据此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之间停顿,虚词“者”,疑问词“孰与”,连词“而”,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 >

【参考译文】

少卿足下:早先一段时间,委屈您给我写信,教导我要慎重地待人接物,把向朝廷推举贤能人士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情意十分诚挚恳切,但怨我不效法于您去推荐贤才,而听信俗人的见解。我并非敢这样做。

我的父祖辈没有享受特殊待遇的功劳,职掌文献、史籍、天文、律历(这都是太史令所掌管的),地位接近于占卜官和祭祀时赞辞的人之类,本来是皇上所玩弄的,像收养乐人戏子般收养著,(是为)社会上一般的人所轻视的。假如我伏法被杀,那好像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蚂蚁有什么不同?世人又不会拿我之死与为气节而死的人相提并论,只不过会认为我是办法想尽了,罪过到了极点,不能免于死刑,而终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