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宋理学的背景

题目详情
宋理学的背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宋代理学之起源
  从唐末五代之乱以来,道德沦亡,廉耻尽失.宋代士子为振衰起敝,从学问修养上挽救人心社会,加之当时国家的统一,君主的提倡,与书籍流传之盛,而大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的发达.
  宋代理学的起源有两个思想的背景:一是外来的影响、一是内在的变化.
  外来的影响:就是无形中受到「佛」、「道」的影响.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影响最为大.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论者遂以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难以满足好学深思之士进一步探究的欲求.因此唐代儒学虽为政府倡导,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深远.宋初学者戒五代之混乱,为挽回世道人心,重新提倡儒学,并为能与佛学相抗衡,特别著意於儒家思想的「形上学」体系的建立,同时亦吸收「道教」中关於宇宙的本体的概念,作为建构理学「宇宙论」、「本体论」的重要部份.但是理学家著述立法的目的,在於救世济民,寻求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和人生,故此仍以伦理为主.故儒、道、佛三种思想揉合的结果,乃产生「理学」.
  内在的变化:就是儒家本身的思想变化.儒学自两汉以迄隋唐,已由孔、孟、荀的儒家之学变为经学.而且所谓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亦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学经,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又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为「注」作「注」的「疏」了,致力於文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已有偏重书本研究之嫌,去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日远.而且经生喜欢自夸博学,笺注日趋繁锁,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纰漏,亦必曲说以为弥补.这种繁屑的讲疏,有遗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遂末,正是经学末流之弊.到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儒家思想开始转向一新的路向.韩愈的「原道」指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脉相承,并感慨地说:「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真传焉!」从此孟子的地位提高,《孟子》一书亦得与《论语》并列.同时「原道」又引《大学》:「明明德」、「正心诚意」之说,表而出之.李翱之「复性书」三篇:上篇论性、情及圣人.中篇论修本成圣之法.下篇论人必须修养,其思想备受佛学的影响,为儒家学说开创一条新途径,更走向「经学」的境界.
  所谓「理学」,便是「体认性命之学,而求配当事物之理,合天理物理而一之.」的一种学问.《宋史‧道学传》云:「道学之名,古无是也……孟子没后无传,至宋中叶周敦颐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阴阳五行之理,命於天而性於人者,了若指掌.张载作西铭,又极言理一分殊之情.程颐、程颢受业周氏,表章大学、中庸与论、孟并行……迄宋南渡,朱熹得程氏之传……大体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说明宋代理学发展的大概.而在黄宗羲等人所辑的《宋元学案》中所记,宋代的理学家著名的有,胡瑗、孙复、司马光、邵雍、张载等人.但宋初诸儒的思想理论,还是陈义粗浅,未能深入精微之处,所谓理学,也末建立起来.故宋初诸儒努力的结果,只是开其风气,为理学家铺平道路而已!及至周敦颐起,凭其博大精深之学识,碓切地发挥儒家「心性学」之精微处,而后理学始成立.故周敦颐实是称为理学创始者,传之程颐、程颢而定理学之基础.
  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除了上述的思想的背景外,其实还有一些的客观因素影响的.分述如下:
  (一) 宋代君主的提倡:由於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社会风气及士人的道德尽败坏,朝秦暮楚的臣子屡见不鲜,如有历四朝之丞相冯道,厚颜无耻,自称「常乐老人」,尝唾面自乾,士子风败坏至此;而且由於政治风气亦为之腐化,篡弑的行为,无日无之,严重影响政府运作.故宋代统一后,为了改变这种社会及政治上之颓风,君主大倡重视气节,及重文轻武之政策,故理学中的修身思想正合於时势也.
  (二) 私人教学之风盛:於宋代,私人讲学之风极盛,盖由於唐末五代以来,社会动乱,累世经学之家遭受打击,而流落民间,而且部份大儒者亦为了逃避战乱,又无心政治,故纷纷逃入山林开馆受学.此等私人讲学所多重视者为「修身」之学,而少谈治世之学,并且重视发扬经义的研究,重视道德教育.盖由於时势所限也,而此种修身之学术,也正合於理学者之要求.
  (三) 印刷术的发展:唐宋以前的书籍都由手抄,故流传不广,而至唐代已发展出雕版印刷术,至宋代毕升发明了活版印刷术,使到书籍流行更广,理学传播更易、更广,此亦为促进理学之发展也.
  宋代理学重要学派学说之大要
  宋代理学之宗派,就地域而分论者,以为濂、洛、关、闽四派.濂学的开宗者为周敦颐.洛学的代表则为程颐、程颢兄弟.关派则关中的张载.闽派为侨居建州的朱熹.此外尚有邵雍的百源学,陆九渊的象山学说等,合之便构成宋学的整个系统.
  (A) 濂派–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及《通书》,是为濂派.其学说乃源自道家太极阴阳五行之说,从宇宙观讲到人生观.他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於「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阴静而生金、木、水、火、土五气,分布四时行焉.」太极为理,阴阳五行为气(阴阳为二气,五行为五气).阴阳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此为周敦颐宇宙论之要旨.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为灵秀,禀太极之理,其五行之性,接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亦本来是善.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阴阳).仁义之性皆是善的,然用之不得其当,则皆可以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欲立人极,必须主静无欲,故圣人能主静,而立人极,故其德与天地冥合为一.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由是规模逐渐碓立.
  (B) 关派–张载,世称横渠先生,著有《东铭》、《西铭》、《正蒙》等书.其学说从现象的开展立论,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都由於「气」的聚散动静.一气之中又有「阴阳二性」,气之涵有阴性的,是静沉而下降的;气亦有阳性的,是动浮而上升的.气有聚散,气聚则物盛,气散则物毁.气的聚散有一定的规律,故物的成有一定的秩序.此则所谓「理」.人亦由气聚而成,故亦得「性」的部份.故人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人与万物俱生於天地之间,天地是人与物的父母,人就应该努力破除「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和天地万物合一,为达此目的,首先要变化「气质之性」,使之恢复为原来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就是朱子所说之「理」.张载在《西铭》一文中,阐明吾人对宇宙所应持的态度,以为「吾人之体即宇宙之体」,「吾人之性即宇宙之性」,吾人应该视宇宙为父母,应以事父母之道事之,应视天下人皆为兄弟,天下之物皆如同类.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故张载是碓立「气」在理学中心地位的理学家.
  (C) 洛派–程颢、程颐,程颢世称明道先生,程颐世称伊川先生,著有《语录》一书.二程幼年曾受学周敦颐,后居洛阳,是为洛派.宋代理学虽创始於周敦颐,而能碓定宋代理学地位者,则为程氏两兄弟.
  二程认为「一物须有一理」,天下万物皆可用理去理解,而且永远不变,「放诸四海皆准」.吾人心中能具备众理,故曰:「万物皆备於我.」而人心既具众理,即能应万事,故:「叔然不动,感而遂通.」於是程颐由此衍出「用敬致知」之说,他认为「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一方面用敬涵养,勿使非僻之心生.一方面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以穷其理,而求贯通.然吾人心中本具众理,故格物以穷理,实穷吾人心中之理,「性」又是「理」,穷理亦即尽「性」.
  至於程颢则衍出「识仁」之说:「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此所谓仁,即万物一体之仁,浑然与万物同体,就是仁者的仁.吾人识得此理之后,即常记而不忘一切行事,皆本此心作之,此即所谓以「诚敬存之」.如此久而久之,自可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到达万物一体的境界后,则吾人之性即得到最大的发展,是谓尽性,将性发展到至善.
  (D) 闽派–朱熹,学者称之为紫阳先生,为南宋人,讲学於闽,成闽派.朱子思想宏大,集北宋理学的大盛,使之融合为一,再上接孔孟组成一大理学系统.
  朱子的宇宙观,是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本,而融合邵雍、张载与二程之说,而提出一个「理」和「气」.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有一个「理」的存在,这个客观的「理」就是「太极」.「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而「太极只是极好至善的道理」,及至表现而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於「气」,曰:「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身的形成,「理」与「气」合构而成人,而「气」中之「理」,即人之「性」.他又认为气有清浊,禀气清者,为圣人;禀气浊者,为愚人.人之所以明德修身,就是用来涤除此「浊气」.
  根据上述原则,朱子乃提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的主张.他认为修养的目的在於「存天理,去人欲」.方法便是要在「持敬」与「致知」方面用力.「持敬」所以专心致志,「致知」在於「格物」,即「物而穷其理,穷理以故其知」.若能将宇宙事物一一研究,用力既久,自能豁然贯通.至此时,则万物之理皆在吾性中,「众物之表裏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E) 百源学–邵雍,学者称之为康节先生.其学说从宇宙论推论到人生观,认为人为万物之一,亦万物之灵,而「人心」为一切的主体,宇宙万物万事的变化,皆由於人心的观察而生.所谓「万化万事生於心」,而以心为「太极」,因此人要「养心」、「去利欲」,而任「至诚」,则宇宙之道,无所不通,亦可穷天地性理之奥.
  (F) 象山学–陆九渊,学者称之为象山先生.陆九渊特别著重於持敬的内在工夫,主张「心即理」,不容有二.以即物穷理为支离破碎,而教人先发明其本心之明,而后博览以应万物之变.尝曰:「学苟知本,六经皆我驻脚.」与朱子读书穷理的见解,大异其趣,下开明代王阳明之心学.
  (G) 淅东派–吕祖谦,学者称之为东莱先生,与朱陆同时.吕祖谦虽讲理学,然重视学以致用,论者称之为「事功派」.此外叶通与陈亮亦同样反对正心诚意之学,而提倡事功.浙东派为宋思想界一大转变.
  综合上述各派之学理内容分析,实可分为「象数」、「理气」与「心性」三种主要派系.趋向「象数」者,本《周易》象数之义及道教所传的图书而立论,如周敦颐、张载等的理学属於「象数」这一派.另趋向於「理气」与「心性」者,理论多根据《四书》以发挥,程颐、程颢与朱熹以「理」为形式法则,「气」为实质内容,皆为「理气派」之代表人物.陆九渊之学说,重在探讨主观之心,阐发天赋之性,得「宇宙则吾心」之论,为「心性」派之代表.有宋一代的理学家,其所发挥者都不外循著这种以「象数」、「理气」、「心性」三种趋势而行.
 理学之影响
  宋明理学对后世影响甚大,由朱熹发展并集大成的理学,成为其后几百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元朝恢复科举以朱熹的《四书集注》来考试文人,明清两代也以朱熹的思想为科举的标准答案,康熙在《朱子全书》作序说:“朱夫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之规……虽圣人复起,必不能逾也.
  陆九渊强调发明本心,轻视一切权威,谓“六经皆我注脚”.王守仁讲求理于心.陆王强调主观意志、自立精神、独立意识,不依赖别人不迷信权威、不拘于习俗、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凝固了的程朱理学都起着冲击和破坏的作用,对封建朝代的异端思想家、改革家都有启迪作用,对近代、现代的革命人士也有一定的影响.
  从宋明理学发展史上看,宋明理学存在着浓厚的泛道德主义倾向,自始就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理想超越现实的弊端,特别是理学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统治者以其道德说教进行片面利用,致使伦理异化,成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扼杀人的本性的武器,使之愈益教条化和僵化,必然受至历史的批判.
  纵观宋明理学的思想,宋明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发展的最高形态,它以儒家思想为本体,汲取易学、佛学、道学中某些思想养料以丰富儒学理论,建立了以“理”或“心”、“气”为本位,以“格物致知”或“穷理尽性”“致良知”为方法,以“内圣外王”为目的哲学理论体系,使它具有在哲学思维的深度上、理论体系的严密精致上超过先秦子学、汉唐经学的成就与特色.宋明理学还是一种以道德为本体的人文主义哲学,确立道德为主体的独立性,执着地追求人生精神价值,对培养气节情操,发奋立志,重视品德,以理统情等主体意识结构以及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对宋明理学,应当进行切实的分析,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求真务实”之原则,结合我国当代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吸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新文化,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看了宋理学的背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理学家们所创造的理学思想究竟中心思想是什么?理学里面同样也包含了儒学道家以各种学术  2020-03-31 …

心学理学的关系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和朱熹北宋五子为代表的理学是什么关系?我知道它们都是儒学但具体  2020-03-31 …

宋代理学家构建了一个自古至宋以来的儒家思想传承谱系,谓之“道统”,并宣称其阐释的理学思想是“道接千  2020-06-11 …

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  2020-07-07 …

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  2020-07-13 …

宋明理学家中,有的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有的强调“慎思明辨,格物致知”,要设法“正君心”;  2020-11-05 …

2003年12月l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宋代一位理学家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  2020-11-07 …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灏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A.此心无  2020-11-21 …

两宋时期书院盛行,当时各位著名的理学家都曾在书院讲学。下列关于书院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创了私人办学的  2020-12-01 …

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  20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