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避往国外,而谭嗣同不愿离开,甘愿未变法儿死,评价,为什么

题目详情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避往国外,而谭嗣同不愿离开,甘愿未变法儿死,评价,为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众所周知,梁启超和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两位先驱.其中,梁是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人,并在变法失败后坚持和自己的维新式君主立宪制观点;谭则是变法的主要思想者和组织者,在变法失败后作为六君子之首英勇就义,召起了人们爱国的热潮,点燃了日后革命的火种.无需置疑,他们都为变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们两个人,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
在西太后决定兵变之前,康、梁、谭等变法领导人都已从光绪的衣带密诏和民众的流言中得知了事泄.光绪密劝“三日之内出逃”.康、梁风行雷厉,迅速逃往日本,准备往后死灰复燃.谭嗣同在他们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留者,无以酬圣主.”于是作为“留者”,他毅然留了下来.他坚决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就这样地去了,而梁启超却继续主持变法.当我们现在看到那时的风云,该怎样评价谭和梁的行径呢?谭的话是否有矛盾呢?
和谭来比,我们也许可以说梁贪生怕死;和梁来比,我们也许可以说谭木讷不化.但是,从整个历史来看,变法需要谭嗣同这样舍己为公,用自己的鲜血来换取民心的;也需要有梁启超这样的人,以保存实力,东山再起的.如果没有谭嗣同,变法行动必将像他所说的那样因为无流血者,国之所以不昌也.变法失败时,就是需要这样一位有号召力的人的死,来唤起人们对变法需求和信任.没有谭,那么梁启超就是上天入地,也无力阻止变法的早早草草地收场.要进步就是需要有所牺牲,这是历史的必然性.
但是,谭的另一句话说得更有道理: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梁启超就是此“行者”.要使变法再次成功,就必须要保存实力.因此,梁启超无可厚非地作为“保留品种”留了下来.虽说梁最后还是没有力挽狂澜,再次发动变法,但是,谭嗣同的眼光是相当有远见的.全像他那样就义了,当然不可能“图将来”.但是,他选择了自己留了下来以酬民心,梁启超去继续他们的事业.这,都显出了他舍己为公的精神.
在知道了梁和谭的事迹后,我们的同学不是笑谭“愚鲁”就是骂梁“怕死”,但是,宏观上来看,变法有谭嗣同,又不能缺梁启超.历史也就是这样,既要歌功“舍己为公”的壮烈,又要发扬“东山再起”的魄力.但是,两者不可兼得而不可缺一,不是吗?
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但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
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但是,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牲者.
看了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避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按短文内容填关于“死”的词语葬身去世丧身毙命死亡夭折牺牲捐躯人都有一死,但死的具体情形又各不相同.  2020-06-20 …

用葬身、去世、丧身、毙命、死亡、夭折、牺牲、捐躯这几个词填空人都有一死,但死的具体情形有各不同。有  2020-06-20 …

1.在古代,人们对死有许多别称.指出下面关于死的称谓.一般僧人的逝世.()未成年就死亡.()婉言人  2020-06-30 …

下面都是表示“死”的词语,选择恰当的填在括号里.葬身去世丧生毙命死亡夭折牺牲捐躯人都有一死,但死的  2020-07-02 …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  2020-07-0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冲击下,他的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几番拼死挣扎  2020-07-10 …

英语翻译答案是皇恩未报,死所也未可得知.可他不是知死所吗?就是说他知道自己所死之处,是在这南方啊啊.  2020-11-03 …

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词语:去世丧生毙命死亡夭折牺牲捐躯人都有一死,但死的情形又各部相同.有的年志高龄  2020-11-11 …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  2020-12-17 …

人都有意思,死的情形各不相同:有的未成年就()了人都有意思,死的情形各不相同:有的未成年就()了,有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