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叶子时期的梅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

题目详情

叶子时期的梅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④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⑧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⑨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⑩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 :“你认识它吗?”

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选自《名作欣赏》)

1. 文章写的是初夏“叶子时期的梅,可开始却从“早春”的“梅花”写起,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A.请从修辞手法和内容理解两方面,品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B.文中第⑧段说:“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这里的“长久”和“佳美”分别体现在哪里?

3. 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语句“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的理解。

4. 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①以早春的梅花作为引子,引出初夏时节寻梅,观梅,赞梅;②通过早春之梅的“金黄的花色”和“独有的芬芳”,对比反衬盛夏之梅的安宁,纯洁,朴实,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③虽然不是“早春”,作者在“初夏”仍挡不住梅的诱惑,突出作者对梅的钟爱。

2.A.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废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光彩夺目,抒发了作者的赞叹热爱之情。

B. 长久:体现在从深春到晚秋

佳美:体现在青枝交错、碧叶婆娑,不需要寻求和赞赏、不需要记取和安慰

3.示例:作者采用整齐的句式(四字短语)、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形成强烈反差,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凋谢时的寂寞,表达出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浅的。人”对梅花的态度

4. 示例:作者托物言志,以梅喻人,表达了从容恬淡的人生态度,含蓄地告诉人们,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像这叶子时期的梅一样从容坦荡,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