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以墙为题的话题作文题目中含有墙字

题目详情
以墙为题的话题作文
题目中含有墙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一)作文题目
现实世界中有各式各样的墙,用砖砌的,用石头垒的,用土筑的……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的作用,这些墙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形的墙.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提示
(1)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话题只有“墙”一个字,根据材料,有三种写法:只写有形的墙;只写无形的墙;既写有形的墙,也写无形的墙.比较而言,后两种写法比较容易,联想、发挥的余地比较大.如果选择第一种写法,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有关联的墙,深入挖掘,展开议论,写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或者写与“墙”有关的人和事,表现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
(2)如果写无形的墙,一定要明确写出“墙”在文中比喻什么,不能飘忽不定含糊不清.
(3)要注意提示部分有一个关键句“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的作用”,而且没有别的语句告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写“墙”的其他作用,所以无论写有形的墙还是无形的墙,都应该扣住“隔断”“屏障”来写.有些同学只看话题,写“承重的墙”,“沟通的墙”,这样审题立意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造成偏离题意的后果.
(4)根据材料,“墙”的作用是“隔断”或“屏障”,但并未限制这个作用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所以既可以写要“建墙”,要建抵御诱惑、对抗邪恶之墙,也可以写要“拆墙”,要拆阻碍沟通、破坏统一之墙.
(5)既然墙的作用是“隔断”或“屏障”,就有“墙内”和“墙外”之分,在构思时必须想到说不清内外之分的材料不能写,否则很难扣题,例如:“正是心中的那一面墙,把丛飞和孩子们之间的陌生隔绝开来了,使丛飞能够把他们当作亲人般看待,无私地奉献,成就了丛飞伟大而光辉的形象.”
(6)话题只有一个名词“墙”,可以选择各种角度来写,比如我们需要或不需要什么样的墙,为什么要“建墙”或“拆墙”,怎样“建墙”或“拆墙”,面对“墙”应该怎么办等.
(三)评分标准
(1)“墙”的喻义不明确、不突出的,45以下.
(2)通篇不点“墙”字,离题的,10分以下,暗扣题的,40以下.
(3)点到“墙”,但重点不是“墙”,30以下.
(4)立意选材,提倡正面的,积极的,完全写负面的,消极的,如自己的封闭、社会的冷漠,45以下.
(5)思路不清,结构较乱的,45以下.
(6)空泛议论,抽象说理的,45以下.
(7)堆砌材料,缺少分析的,40以下.
(8)一事一议,单调贫乏的,40以下.
(9)虚构故事,胡编乱造的,36以下.
(四)主要问题
(1)卷面潦草,字迹不清.
(2)开头罗嗦,入题太慢.
(3)叙述事例,拖沓冗长.
(4)堆砌事例,不作分析.
(5)编造故事,幼稚乏味.
(6)散漫随意,没有章法.
(五)优秀作文
1、筑起心中的墙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万里长城,中国第一墙,成为中国文明的标识.
哭墙,一座历经沧桑的墙,它让那流落各地的人有了一种心灵上的归宿.
那么我们人自己呢?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世界中,要想坚持方向,不落深渊,我们也应筑起心中的墙.且看先贤的做法.
(一)
用不屈筑起心中的墙.
李白,诗仙,奇士,一朵青莲,生长在大唐腐败黑朽的土地中,他能出淤泥而不染,因为他在心中筑起了墙.
虽有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汤,他却仰头大笑出门去,要去访名山,拜明月,举杯邀明月,要对影成三人,他用心中的墙抵住了重重压力,抵住了巨大的诱惑.
他从而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袖间一挥便洒出明月光辉.
呵,奇特的墙.
(二)
用为民筑起心中的墙.
苏子,词宗,通子,一颗铁碗豆,他捶不扁,蒸不熟,一颗响当当的铁豆.面对重重挫折,他常以风雨任平生,只因他心中筑起了如苏堤般为民造福的墙.
乌台诗案,众人诬告,千夫所指,他却淡然自若,他不屈强权,面对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争斗,他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上的苏堤,便是他的为民之墙.
他胸怀天下,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因心中有墙,他与清风明月为伴,以为民为责任.
呵,崇高的墙.
(三)
用理想筑起心中的墙.
司马迁,太史公,所成《史记》乃正史之首,无韵之离骚.
虽然汉武帝用刑打翻了他,但他不屈.“人可以被消灭,却不能被打败”,他为“偿前辱之责”,他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那从小就有的理想之墙让他有了生的动力,才有了流传千古的宝物——《史记》.
呵,智慧的墙.
筑起心中的墙,要不屈不挠.
筑起心中的墙,要心怀人民.
筑起心中的墙,要聪慧有志.
世界因墙而更美好!
【点评】从写作角度上看,大部分都是写“打墙”,本文是写“建墙”.从结构上看,主体部分同样分为三层,三层之间同样讲究章法的对称,但本文采用序号分层,比较适合自身内容特点,效果较好.同样采用古代名人事例,但本文比第二篇更能显示作者的语文素养.从语言上看,比前两篇似乎更有文采.从论证过程看,本文有明显不如前两篇的地方,就是只有第一个例子扣住“隔断”“屏障”来写“墙”的作用,后两个事例,都未扣住.如果不是点题、例证和语言方面的长处,也许不一定能上一类卷.
2、血泪之墙
春意盎然,一切是那么的生机勃勃.枝上的柳绵吹落在行人的肩头上,在行人的肩上,欢快地跳着舞.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匆匆赶路的行人蓦然停住了脚步,他的心为那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而震动.他傻傻地站着,望着那一面墙,想象着墙内佳人那笑靥如花的模样.他默默地站着,却不敢,也不可能跨过那面墙去见见那位美丽的小姐,直至“笑渐不闻声渐悄”,才黯然神伤地迈开了离去的步伐.
为什么他不去寻找那位令他倾心的小姐呢,只是因为那堵墙吗?不,当然不是,横在他面前的,是一堵围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礼教”之墙!他所不敢跨越的,也正是这堵沾满了中国儿女相思之泪,相思之血的“墙”!
几千年来,有多少的人在这堵墙前哭泣徘徊?
焦仲卿与刘兰芝,这对相爱的人,却被这堵“墙”无情地隔阻在了两边,最终只得双双殉情.
梁山泊与祝英台,这对千古传颂的恋人,也被这堵“墙”围困着,他们试图反抗,他们试过私奔,却也最终逃不过这面“墙”对他们的审判,直到最后由于老天的眷顾,他们才得以以蝴蝶的身份双双飞离这堵浸满他们血泪的“墙”.
陆游和唐婉,他们的爱情由美满变成了曲折,变成了不幸,他们无力抗争,只能独自坐在这堵“强”的两边,含泪饮着杯中的苦酒,回忆着过去的种种美好.时间流过,只留下两首凄婉的《钗头凤》让后人评赏,嗟叹!
但是,也有人勇于冲破了这面血泪之墙,不再像别人一样在“墙”的两边哭哭啼啼地终老一生.那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一曲凤求凰,让他们的故事被人传唱千年.不顾世人的反对,与自己所爱的人私奔,然后幸福美满地过一辈子,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他们的精神让这堵墙摇摇欲坠.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陋习,那毫无人情人性可言的封建礼教,筑成了这面横在世人眼前的墙,它上面的血,它上面的泪,简直让闻者心伤,让听者动容.这堵早就应该拆掉,阻碍了人们追求自由脚步的墙,是令人愤恨,遗臭万年的“墙”,它正一丝一丝地碎裂,一块一块地崩塌,而今,只剩下那碎了一地的破石块了.
这堵浸透了血泪的墙,终于被推翻了,它发出了愤恨的余音,淹没在了一片尘土中.
【点评】本文的长处和第三篇相似,选用同类事例,体现语文素养,主要问题是前三段作为开头,太罗嗦.
3、爱墙
我喜欢这世界上的墙.有故宫里赤红庄重的宫墙,也有江南园林中淡雅宜人、雪白古朴的墙.我常认为,世间再美的风景,倘若没有一堵墙,隔开它与外界,那也是枉然.
就比如说,大观园里有墙.如诗如梦的大观园,若没有一入门那“曲径通幽”的大山,那碧透清绝的沁芳闸,还有“一抔净土”隔开它与外界的一切喧嚣、尘杂、罪恶,那末,只怕这人间仙境也最终要沾上几分俗气.
所以,这世上清高的人会筑墙.陶渊明会筑墙隔开外界的庸俗,哪怕沿街乞讨、卑微也透不过他的心墙.朱熹会筑墙,任窗外风雨淋漓,世界沉浮,透过他心墙的,也不过是读书声罢了.
所以,这世上忘我的人会筑墙.归有光建项脊轩忘我读书,竟日不出;苏东坡建思无邪斋,忘怀仕途;欧阳子于西湖建屋,忘俗而寄情山水……能筑一堵墙的人是坚定的人,纯洁的人,纵外界浮尘喧扰,风云变迁,他的心灵永如当初,他的微笑永不枯萎.
庄子说过,外邪不能入侵的世界,必是美好的世界.所以,去爱一堵墙吧!
爱林和靖建一堵诗意的墙.梅妻鹤子,孤山独居,他的诗意与孤绝伴他在孤山度过一生.所以陈人杰甚至极赞:西湖名胜,只说孤山.
爱李白建一堵狂放恣意的墙.他隐居终南山,一心求取功名,失败后却也不以为意.终日纵酒高歌,浪荡放舟来去.想世俗的偏见和非议,对他却不过是清风过耳.他回首高吭,自然云飞风起.
想这世上的墙也无非如此.然而,有些可笑.故宫的红墙,据说参八卦五行而起,极得天时地利人和,想这墙却也挡不过百年风雨.江南园林的墙,极其古雅高深,却也挡不住主人身后的名声与财富.
瞧来,墙,还是心中那堵坚强顽固不可摧的墙,挡得住一切,保得住一切.
可我仍然爱墙.特别是今天,所有的旧墙都纷纷倒塌——无论它守护的,是风景,是精神,还是一段凄咽的故事——我仍然爱所有残存的墙.我不但爱墙,还要筑造心中的墙.墙挽留了这世上的美好.
【点评】显然,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文,没有得到满分或接近满分,只有一个解释:在快速阅卷、迅速判分的情况下,这篇富有灵性的作文并未引起老师应有的关注——文章的确耐人咀嚼,但阅卷者无暇品味.
4、一枝红杏出墙来
墙,是一道屏障.
具体地说,墙是空间的屏障.因为有了墙,才有了房间;有了墙,才有了门户;有了墙,才有了小巷.
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弟弟,年轻时手足情深,共同帮助父亲打下了大唐江山.也许,他们只能同患难,而不能共富贵吧?兄弟间的猜疑、嫉妒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墙.他们之间明争暗斗,终于发展到了兄弟相残的地步.现在,我们这个时代,个人主义泛滥,各种各样的墙到处都是.上司与下属之间、同事之间、夫妻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比比皆是,致使公司倒闭,家庭破裂,父子反目.看着这些事实,你难道不想推翻身边的墙吗?
不仅仅在中国,外国的许多小说也都从侧面反映了“墙”的危害.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女主人公就是因为与丈夫之间有一层层墙,最终导致卧轨自杀.《茶花女》中的那个可怜的女子,在失去了她的美貌之后,伴随着疾病的痛苦死去.
想象一下没有墙的社会吧,我们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草原,各国人民欢聚在一起,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服装的人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拆掉你周围的墙,打开你的心窗,将你的快乐与痛苦与大家一起分享.只要我们手牵手、心连心,再牢固的墙也会倒塌,再大的矛盾也会化解,再深的仇恨也会消除.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风景也别有一番滋味,大家要的都是一个和平的环境啊!
点评:这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开头用两组排比句对“墙”的含义作了很好的诠释,接着,作者从古(唐太宗)到今(现代社会)论证了“墙”的危害性.为了使论证显得更有力,作者还进一步的列举了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例子,使文章的内容显得更加丰富.让人眼睛一亮的还有文章的结尾,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后人们欢聚一起的其乐融融的美好前景.
5、找回温情
像是通过了一条幽暗的无尽的隧道,终于在远方灯光的引导下来到了路的尽头.我仿佛听见了那个角落里的欢声笑语,它久久地在我的耳畔萦绕.我憋着内心的一股冲动狂奔到自家的房屋下;然而,我看错了,也听错了,那是邻居家温情的海洋.即使这样,我也愿意被这份温情包围着,伫立着不愿离去;可,没多久,那盏灯也灭了.
掏出那大串的钥匙,它冷冷地在空气中撞出声响,唱出寂寞的歌,那歌声轻轻地、缓缓地、狠狠地敲击着我的心脏.走进房间,没有开灯,在这偌大的房子里,我独自一人闷闷地苦笑着,难道人与人真的就那样难处吗?曾经的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瞬不见,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大,曾经的美好幸福的家庭也经受不住它的考验,它就像一堵无形的墙把人们隔离在心门之外.静静地躺在床上,一遍一遍地吟着三毛《蝴蝶的颜色》中的句子:“坚强地活着,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
又是电话铃,我拔掉电话线,然后起床.冰箱上照例贴着字条(有关吃的提示),我一把扯下它,不停地撕着,直到将它撕成碎片.“又是纸条,难道人类没有语言了吗?”我噙着一汪泪水愤愤地自语.
第二天,照例没有吃早饭,虽然这两天我的胃已经开始不听话,但我也没有办法,不知道走了多久,我突然失去了知觉.
等我醒来时,我已经躺在了白色的病床上了,身边同时出现了那两个人,原来,还是可以让他们同时出现的.我没有说话,只是怔怔地看着墙壁,父亲一把抓过我和母亲的手,亲切地说:“孩子,对不起,以后我们一家子会永远在一起的!”不知不觉中,泪水灌满了我的双耳……
现在,每天放学,我知道那温暖的灯光中定会有两双期盼的目光,他们正等着一个幸福时刻的到来.
也许隔阂就这样烟消云散了,也许幸福就这样悄然而至了.在生命的每一段旅途中,我们都有着不同的风景,它们或风和日丽、或闪电雷鸣、或晴空万里、或狂风骤雨,演绎着各
自人生的每一个时期的每一出戏,在这些戏中,我们会伤心、流泪,但我们最终会找到属于我们的那一份温情.
点评:读这样的文章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文句,给我们娓娓讲着一个故事,尽管这个故事让人神伤.真的很佩服作者语言有这样的功底,这肯定得益于平时大量的阅读和勤奋地写作.这是一篇用散文的笔调抒写的有关人与人之间先有看不见的“心墙”到“心墙”倒塌的文章,很是含蓄蕴藉.
6、墙
墙只不过是一种构成建筑的东西,有什么文章可做?事实不是这样.不甘寂寞的“人”偏偏在这本是最简单最朴质的墙上做起文章来.人们开始不喜欢那单单的一堵墙,于是上面贴起字画.墙成了一种展示艺术的东西.日子久了,人们不满足这墙上的小字小画了,于是就干脆把画画在上面.你见过敦煌莫高窟吗?没见过就一定听说过吧!其中的壁画被那位“道士”用石灰水“粉刷”之后,依然在国际艺坛享有盛名,墙在人们的作用下成了国家的宝贝,世界的宠儿.
之后,人们不光不满足于它在外形上的单调.他们利用自己的“作为”让墙有了更奇妙的变化.使它们从“泥土之身”摇身一变,到了现在“金属之身”、“玻璃之身”.他们那“金属之身”被人们安装在重要地方.比如,国防军备处、银行蓄金处.它们成了安全的保障.他们那“玻璃之身”被人们安装在休闲的地方.比如,游览厅、茶室.人更可以把它的名字改掉,称之为“落地玻璃窗”.它们成了人类休闲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人们还把墙作这样那样的比喻.古诗人说:一枝红杏出墙来.俗话说:墙内开花墙外香.形容费劲儿但只有一时的成效却毫无长远意义,用“拆东墙补西墙”这样的话是再合适不过了.
墙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东西,让它存在是为了挡挡风,遮遮雨.就是这么单纯的东西在历经了岁月之后变得复杂了.
永不知足的人类将它创造,又将它改变.可是它能做什么?甚至,人类在厌烦了之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它毁灭.如果让墙去反抗,说起来可能连墙自己都会觉得可笑!
也许还有更可笑的,因为人类自己也不正是这样?我们本善良,我们本单纯.可是我们在这凡尘世俗中开始厌恶,开始抱怨,变得势利,变得尖锐.
难怪诗人会迸发出这样的呐喊:“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
看了 以墙为题的话题作文题目中含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