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日出的时候,北京时间约为(10/13/16/19时?)这是2010年文综地理卷,答案
题目详情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
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日出的时候,北京时间约为(10/13/16/19时?)
这是2010年文综地理卷,答案到处都是(根据材料“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说明由黄河站由极夜转为有昼夜交替现象,即昼由0小时逐渐增加,根据材料“首个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好升起,就得落下,应该为当地地方时的12:00,黄河站与北京时间的经度相差约为108°,时间差约为7小时12分,即北京时间约为19:12,故选9题应该选D)
为什么首个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好升起,就得落下啊 ,
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日出的时候,北京时间约为(10/13/16/19时?)
这是2010年文综地理卷,答案到处都是(根据材料“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说明由黄河站由极夜转为有昼夜交替现象,即昼由0小时逐渐增加,根据材料“首个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好升起,就得落下,应该为当地地方时的12:00,黄河站与北京时间的经度相差约为108°,时间差约为7小时12分,即北京时间约为19:12,故选9题应该选D)
为什么首个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好升起,就得落下啊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当两条日界线合二为一时,即180度经线和零时,全球同属一天,因为日界线为新一天的起点,180度经线的地方时就等于新的一天已经转过的时角,从180度经线向西到地方时为零时的范围为新的一天,其余就是旧的一天,所以知道某点地方时,即可算出今天和昨天在地球上所占比例,如180度经线为12点,则今昨平分
地理计算能力专题复习指要
1.地图的计算
(1)比例尺的计算 依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 过程中,要将实地距离单位千米或米换算成厘米. 求实地距离则要把得出的厘米换算成千米或米).
方法: 第一步:先求出该图要表示的实地距离 第二步:量出图上距离; 第三步:根据比例尺公式进行计算.
依据比例尺公式还可以进行实地距离或图上距离的 计算.图幅的变化与比例尺的变化的关系是比例尺 放大2倍,图幅扩大4倍. (2)地面高度的计算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数值,或对流层中温度变 化规律(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方法: ①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线数值均为海拔,即某 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绝对高度.依据两点 的海拔可求其相对高度——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 直高度.
②等温线表示地形.因不同高度的气温不同,等温 线的分布可反映地形特点,并可依据温度变化求出 地形相对高度. (3)陡崖高度的计算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方法:崖顶部海拔高度的计算:A≤H<A+d. 崖底部海拔高度的计算:B-d<H≤B.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 (其中n表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A 表示陡崖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陡崖重 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2010·全国卷I]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16℃ D.18℃
【答案】C
(4)坡度大小的计算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及比例尺. 方法:坡度= 如:读等高线示意图,若该图的比例尺是 1:50 000,则b、c之间的坡度是 ( B )
A.1/5 B.2/5 C.3/5 D.4/5b
计算时,算出b、c两点的相对高度和b、c两点之间 的实际水平距离,找出坡度的三角形对应关系,算 出坡度的正切值.由图可知,b、c两点的相对高度 是300米,即30 000厘米,图上距离(投影到平面 上的距离)约是1.5厘米,b、c两点的实际水平距 离是1.5×50 000厘米,即图中坡角的邻边长为1.5×50 000厘米,对边长(即两点的相对高度) 是30 000厘米,可得出答案为2/5.注意:不能将图中b、c的图上距离看成b、c之间斜 坡的图上距离.
(5)地球表面两点间最短距离的计算
依据:地球大圆的每1°的弧长约为111千米(通过 球心的截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叫地球的大圆). 方法:同一条经线上两点的实地距离=两点纬度差 ×111千米;赤道上两点的实地距离=两点经度差 ×111千米,其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间距=两点经度 差×111cosφ(φ为纬度).
如:我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昆仑站 (80°25′S,77°06′E)在2009年1月底建成. 昆仑站至南极点的距离约为 ( C )
A.600千米 B.999千米
C.1050千米 D.1500千米
昆仑站的纬度是80°25′S,与南极点相差9°35′,地球上任意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 约为111千米,则昆仑站与南极点的距离为 111×9°35′≈1060千米,与C项最接近.
2.有关地球与地球运动的计算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依据:两地经度相差15°,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 东加西减. 方法:①已知经度求时区:时区数=经度÷15(按 四舍五入法取整数,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 区). ②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方时:地方时=已知 地方时±经度差÷15°/时,所求地在已知地以东 用“+”,反之用“-”. ③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 时±时区差(东“+”,西“-”).
④时区差=甲时区数±乙时区数(同时区加,异时 区减). ⑤已知两地地方时及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地方时差÷4分/1°(两地 同为东经且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用“+”,两地同 为西经且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用“-”,如一地为 东经,一地为西经需讨论计算). ⑥已知某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求该地经度:所 求经度=120°E-(北京时间-12时)÷4分/1°.⑦已知日出或日落的北京时间及昼长,求经度: 先求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日出+昼长/2=日落 -昼长/2,再根据⑥中公式计算.
(2)两个日期范围比的计算
此类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某地的时间求全球 的日期范围;二是已知全球的日期范围求某地的时 间. ①一般方法:关键是确定两条日期分界线——国际 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理论上是180°经线) 和0时经线.方法:向东跨过180°经线日期减一 天,向东跨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新的一天”的 范围是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的范围,“旧的一天”的范围是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的范围.
②特殊方法:一般题目不必确定地球自转方向(南、 北半球)和具体的经线,可直接运用新的一天跨过 的时区数等于180°经线地方时数这一规律解题. 若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日期范围,可先运用时间的 换算方法,求出180°经线的地方时,再运用“规律” 得出“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日期范围,即新一 天/旧一天=15°n/(180°-15°n)(n为180° 经线上的地方时);若已知全球的日期范围求某地 的地方时,也可以运用“新的一天跨过的时区数等 于180°经线的地方时数”这一规律,首先得出 180°经线的地方时数,进而运用时间问题的换算 方法求出某地的地方时.
例[2010·全国卷]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1)~(3)题.
(1)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2)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3)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
A.9月21~30日 B.10月1日~10日
C.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答案】(1)D (2)C (3)B
例[2010·福建卷]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 )
A.开普敦(18°32′E)
B.伦敦(经度0°)
C.惠灵顿(174°46′)
D.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
【答案】B
(3)昼夜长短的计算
依据:地球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 方法一:昼(夜)长=昼(夜)弧所跨经度÷15°/ 小时. 方法二:昼长=日落地方时-日出地方时=(12时- 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12时)×2. 方法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点,一点的昼长
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4)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依据昼长公式可得:日出=12时-昼长/2,日落=12 时+昼长/2.晨线上各点均为日出,昏线上各点均 为日落.赤道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与昏线 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依据:所求地与直射点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 高度就相差多少度,即H=90°-纬度差(太阳直 射点和所求地点的纬度之差). 方法: 第一步:计算纬度差; 第二步:利用图解法或公式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如右图,某地水平地面上垂直立一h 高的竹竿,竿影长l,则此日该地的 正午太阳高度为:tan H=
(6)对跖点的计算 依据:地面上某点通过地心的延长线与地球表面交会的另一点,即为对跖点. 计算的方法是对跖点的纬度数不变,但南北纬正好 相反;对跖点的经度数之和为180°,而东西经相 反.
(7)地球自转与公转线速度的计算
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为1670千米/小时, 在南北纬60°处,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任意纬度 的线速度=1670cosφ千米/小时(φ为纬度);地 球公转平均角速度1°/天,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在远日点(7月初)较慢,在近日点(1月初)较 快,故从春分到秋分的时间约为186天,从秋分到 春分的时间约为179天.
3.关于大气温度的计算
依据:(1)对流层温度的变化规律:随高度增加 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2)逆温现象:当对流层中温度的垂直递减率小于 0.6℃/100米时的现象叫逆温现象. 对流层辐射逆温的全过程为发生—发展—消亡.在 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变小,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 层随之降温. 方法:假设近地面空气的温度为T0;上升到高空 H时的理论温度为T(T=T0-0.6H/100);H处的实 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
即出现逆温现象.当地面进一步冷却,逆温层逐渐 向上扩展,厚度加大,日出前(黎明时)达最强(即逆温层厚度最大).日出后,随太阳辐射逐 渐增强,地面很快升温,大气温度也随之升高,逆 温层向上不断收缩,逐渐变薄.当对流层任意高度 上气温Ts≤T时,逆温层消失,逆温现象结束.所 以,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4.有关人口的计算
(1)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总数/总面积.
(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 (迁出为负,迁入为正).
(4)资源、产值等人均占有量=总量/人口总数.
(5)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数/人口总数.
(6)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地区总人口×100%.
(7)人口性别比:100名女性人口对应的男性人口 数,即:男/女=x/100.
5.各种构成比例的计算
主要有人口就业比例的计算、农业产值的计算以及 工业产值的构成、能源消费的构成、出口贸易的构 成的计算等等.这些计算内容大都以各种统计图表 的形式出现,需要对图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计算. 如: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题.
该地区10年内森林覆盖率下降的百分比和耕地面积增加的百分比分别是 ( B )
A.9%30.3% B.9% 43.5%
C.13.9% 30.3% D.13.9% 43.5%
将两年的森林覆盖率相减即得出下降了9%,耕地面积增加的百分比=(1995年的耕地面积-1985年 的耕地面积)÷1985年的耕地面积×100%=(478 -333)÷333×100%=43.5%
地理计算能力专题复习指要
1.地图的计算
(1)比例尺的计算 依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 过程中,要将实地距离单位千米或米换算成厘米. 求实地距离则要把得出的厘米换算成千米或米).
方法: 第一步:先求出该图要表示的实地距离 第二步:量出图上距离; 第三步:根据比例尺公式进行计算.
依据比例尺公式还可以进行实地距离或图上距离的 计算.图幅的变化与比例尺的变化的关系是比例尺 放大2倍,图幅扩大4倍. (2)地面高度的计算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数值,或对流层中温度变 化规律(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方法: ①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线数值均为海拔,即某 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绝对高度.依据两点 的海拔可求其相对高度——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 直高度.
②等温线表示地形.因不同高度的气温不同,等温 线的分布可反映地形特点,并可依据温度变化求出 地形相对高度. (3)陡崖高度的计算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方法:崖顶部海拔高度的计算:A≤H<A+d. 崖底部海拔高度的计算:B-d<H≤B.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 (其中n表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A 表示陡崖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陡崖重 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2010·全国卷I]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16℃ D.18℃
【答案】C
(4)坡度大小的计算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及比例尺. 方法:坡度= 如:读等高线示意图,若该图的比例尺是 1:50 000,则b、c之间的坡度是 ( B )
A.1/5 B.2/5 C.3/5 D.4/5b
计算时,算出b、c两点的相对高度和b、c两点之间 的实际水平距离,找出坡度的三角形对应关系,算 出坡度的正切值.由图可知,b、c两点的相对高度 是300米,即30 000厘米,图上距离(投影到平面 上的距离)约是1.5厘米,b、c两点的实际水平距 离是1.5×50 000厘米,即图中坡角的邻边长为1.5×50 000厘米,对边长(即两点的相对高度) 是30 000厘米,可得出答案为2/5.注意:不能将图中b、c的图上距离看成b、c之间斜 坡的图上距离.
(5)地球表面两点间最短距离的计算
依据:地球大圆的每1°的弧长约为111千米(通过 球心的截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叫地球的大圆). 方法:同一条经线上两点的实地距离=两点纬度差 ×111千米;赤道上两点的实地距离=两点经度差 ×111千米,其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间距=两点经度 差×111cosφ(φ为纬度).
如:我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昆仑站 (80°25′S,77°06′E)在2009年1月底建成. 昆仑站至南极点的距离约为 ( C )
A.600千米 B.999千米
C.1050千米 D.1500千米
昆仑站的纬度是80°25′S,与南极点相差9°35′,地球上任意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 约为111千米,则昆仑站与南极点的距离为 111×9°35′≈1060千米,与C项最接近.
2.有关地球与地球运动的计算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依据:两地经度相差15°,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 东加西减. 方法:①已知经度求时区:时区数=经度÷15(按 四舍五入法取整数,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 区). ②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方时:地方时=已知 地方时±经度差÷15°/时,所求地在已知地以东 用“+”,反之用“-”. ③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 时±时区差(东“+”,西“-”).
④时区差=甲时区数±乙时区数(同时区加,异时 区减). ⑤已知两地地方时及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地方时差÷4分/1°(两地 同为东经且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用“+”,两地同 为西经且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用“-”,如一地为 东经,一地为西经需讨论计算). ⑥已知某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求该地经度:所 求经度=120°E-(北京时间-12时)÷4分/1°.⑦已知日出或日落的北京时间及昼长,求经度: 先求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日出+昼长/2=日落 -昼长/2,再根据⑥中公式计算.
(2)两个日期范围比的计算
此类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某地的时间求全球 的日期范围;二是已知全球的日期范围求某地的时 间. ①一般方法:关键是确定两条日期分界线——国际 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理论上是180°经线) 和0时经线.方法:向东跨过180°经线日期减一 天,向东跨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新的一天”的 范围是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的范围,“旧的一天”的范围是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的范围.
②特殊方法:一般题目不必确定地球自转方向(南、 北半球)和具体的经线,可直接运用新的一天跨过 的时区数等于180°经线地方时数这一规律解题. 若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日期范围,可先运用时间的 换算方法,求出180°经线的地方时,再运用“规律” 得出“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日期范围,即新一 天/旧一天=15°n/(180°-15°n)(n为180° 经线上的地方时);若已知全球的日期范围求某地 的地方时,也可以运用“新的一天跨过的时区数等 于180°经线的地方时数”这一规律,首先得出 180°经线的地方时数,进而运用时间问题的换算 方法求出某地的地方时.
例[2010·全国卷]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1)~(3)题.
(1)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2)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3)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
A.9月21~30日 B.10月1日~10日
C.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答案】(1)D (2)C (3)B
例[2010·福建卷]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 )
A.开普敦(18°32′E)
B.伦敦(经度0°)
C.惠灵顿(174°46′)
D.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
【答案】B
(3)昼夜长短的计算
依据:地球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 方法一:昼(夜)长=昼(夜)弧所跨经度÷15°/ 小时. 方法二:昼长=日落地方时-日出地方时=(12时- 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12时)×2. 方法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点,一点的昼长
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4)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依据昼长公式可得:日出=12时-昼长/2,日落=12 时+昼长/2.晨线上各点均为日出,昏线上各点均 为日落.赤道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与昏线 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依据:所求地与直射点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 高度就相差多少度,即H=90°-纬度差(太阳直 射点和所求地点的纬度之差). 方法: 第一步:计算纬度差; 第二步:利用图解法或公式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如右图,某地水平地面上垂直立一h 高的竹竿,竿影长l,则此日该地的 正午太阳高度为:tan H=
(6)对跖点的计算 依据:地面上某点通过地心的延长线与地球表面交会的另一点,即为对跖点. 计算的方法是对跖点的纬度数不变,但南北纬正好 相反;对跖点的经度数之和为180°,而东西经相 反.
(7)地球自转与公转线速度的计算
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为1670千米/小时, 在南北纬60°处,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任意纬度 的线速度=1670cosφ千米/小时(φ为纬度);地 球公转平均角速度1°/天,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在远日点(7月初)较慢,在近日点(1月初)较 快,故从春分到秋分的时间约为186天,从秋分到 春分的时间约为179天.
3.关于大气温度的计算
依据:(1)对流层温度的变化规律:随高度增加 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2)逆温现象:当对流层中温度的垂直递减率小于 0.6℃/100米时的现象叫逆温现象. 对流层辐射逆温的全过程为发生—发展—消亡.在 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变小,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 层随之降温. 方法:假设近地面空气的温度为T0;上升到高空 H时的理论温度为T(T=T0-0.6H/100);H处的实 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
即出现逆温现象.当地面进一步冷却,逆温层逐渐 向上扩展,厚度加大,日出前(黎明时)达最强(即逆温层厚度最大).日出后,随太阳辐射逐 渐增强,地面很快升温,大气温度也随之升高,逆 温层向上不断收缩,逐渐变薄.当对流层任意高度 上气温Ts≤T时,逆温层消失,逆温现象结束.所 以,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4.有关人口的计算
(1)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总数/总面积.
(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 (迁出为负,迁入为正).
(4)资源、产值等人均占有量=总量/人口总数.
(5)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数/人口总数.
(6)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地区总人口×100%.
(7)人口性别比:100名女性人口对应的男性人口 数,即:男/女=x/100.
5.各种构成比例的计算
主要有人口就业比例的计算、农业产值的计算以及 工业产值的构成、能源消费的构成、出口贸易的构 成的计算等等.这些计算内容大都以各种统计图表 的形式出现,需要对图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计算. 如: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题.
该地区10年内森林覆盖率下降的百分比和耕地面积增加的百分比分别是 ( B )
A.9%30.3% B.9% 43.5%
C.13.9% 30.3% D.13.9% 43.5%
将两年的森林覆盖率相减即得出下降了9%,耕地面积增加的百分比=(1995年的耕地面积-1985年 的耕地面积)÷1985年的耕地面积×100%=(478 -333)÷333×100%=43.5%
看了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芥子气)泄漏伤人事故。中国外交部副部 2020-04-06 …
2012年8月25日23时27分,经过77天的飞行,“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受 2020-04-11 …
关于一道房产税计算题的疑问某企业2013年自建一栋办公楼,6月30日建成投入生产经营,入账金额80 2020-04-26 …
北京时间2016年8月17日,2016里约奥运会男子双杠决赛在里约奥林匹克体育馆展开角逐,中国选手 2020-05-13 …
英语写作请根据一下提示,用英语写一则日记.1.时间8月19日,星期六,刮风.2.早上8:00起床. 2020-05-13 …
2006年8月10日,联华商厦向运光服装厂订购一批服装。合同约定,联华商厦8月20日前支付全部 2020-05-17 …
某银行2009年8月1日至8月8日平均存款余额为102万元,8月9日至8月21日平均存款余额为108 2020-05-21 …
在纽约外汇交易市场(以美元为本币),2008年8月28日纽约外汇交易市场欧元兑美元汇率为1:1.47 2020-05-22 …
甲工厂8月3日向乙公司发出要约信件,购买一批原材料,要求乙公司10日内答复。乙公司于8月5日收到该 2020-05-27 …
求两个集合的关系A={1,2,4}B={x|x是8的约数}答案是A是B的真子集为什么不是子集(A含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