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我国南北自然环境差异!我主要要的是 中国南北方不同的自然景观!如南方西湖 北方长白山!这些文化的差异 为什么有这些差异 越多越好 还有人文环境的差异.南北双方人爱吃什么.不同名族的
题目详情
我国南北自然环境差异!
我主要要的是 中国南北方不同的自然景观!如南方西湖 北方长白山!这些文化的差异 为什么有这些差异 越多越好 还有人文环境的差异.南北双方人爱吃什么.不同名族的习俗 什么的主要是地理论文谢谢 多讲讲 不要抄袭的 最好是有关这方面的专家发表下谢谢!
我主要要的是 中国南北方不同的自然景观!如南方西湖 北方长白山!这些文化的差异 为什么有这些差异 越多越好 还有人文环境的差异.南北双方人爱吃什么.不同名族的习俗 什么的主要是地理论文谢谢 多讲讲 不要抄袭的 最好是有关这方面的专家发表下谢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 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出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台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南涝北旱: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急,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
此外,形容南北方地理和文化差异的词汇还有南拳北腿、南腔北调、南柔北刚、南甜北咸等等.总之,南北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其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南北双方应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的最北境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位于北纬53°31´;最南境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位于4°附近.南北相距5500千米.
从海陆分布看,我国位于全球最大陆地与最大海洋之间,因而季风气候显著,加以青藏高原的影响,使季风气候更加发达,季风在一年内的交替与进退,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地域差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东部海洋性湿润气候至西部大陆性干旱气候间水平变化使得自然景观的经度方向的干湿带性差异颇为显著.我国大陆东海岸带的地理位置,使得西风带影响微弱.
我国的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北回归线穿过华南地区.由于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理论昼长、日地距离不同,使理论辐射量也有所不同.各纬度上的太阳高度角与理论昼长的季节变化,使理论辐射量相应地发生季节变化.夏至时,太阳正射北回归线,我国南方北回归线一带太阳高度角大而北方小,但理论昼长却是北方长南方短,结果南方与北方的理论辐射量差别并不太大.冬至时,太阳正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和理论昼长都比夏至小且南方比北方大,结果理论辐射量普遍比夏至少且南北差异大.虽然这都是各纬度大气上界出的理论辐射量的季节变化,但这正是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且南北温差小,冬季普遍低温且南北温差大的重要原因.
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是北冷南热.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从南海诸岛的25℃以上到黑龙江省北部约-5℃,南北相差达30℃以上.西部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南部的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而北部的塔里木盆地等却多在5℃以上.1月是最冷月,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分布密集,纬度效应明显.黑龙江省最北部,1月气温低于-30℃,台湾南部和海南岛南部则在20℃以上,平均每向北跨1个纬度,1月气温降低1.5℃.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最热.7月平均气温20℃-28℃,南北气温差异不大,东部地区平均跨1个纬度,气温差0.2℃左右.淮河流域以南,基本上在28℃-30℃之间.全国著名的高温中心,是深居内陆的吐鲁番盆地.我国各地四季分配长短不一,大体是北方冬长夏短,南方东短夏长.
中国地理中水文要素也有明显的南北分异.年际变化通常用径流变差系数(Cv)和实测最大与最小年平均径流的比值来表示.我国径流变差系数最大的地区是华北一带.华北平原的Cv值一般都大于1,最大可超过1.3.次高区为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部地区,其Cv值也大于1,最大的亦可超过1.2.再次为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和西北的塔里木与准葛尔盆地地区.Cv值最小地区是常年出于西风带控制的新疆伊犁河流流域.南方夏季风比较稳定的地区Cv值也较小,四川盆地西部Cv为0.2左右,西南大部分地区为0.3-0.4.而年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四川盆地、南阳盆地和海南岛西部地区,Cv则比较大,可达0.6.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0.6-0.8.年径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与径流变差系数(Cv)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v大的北方诸河Km也大,Cv值较小的南方诸河,Km值也比较小;集水面积较大的河流,其Km值亦较集水面积较小的河流为小;干流Km值比支流为小.
在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下,我国气候从西北向东南由干到湿,自北而南由冷到热,这样的水热分布规律,决定着我国土壤与风化壳的地球化学过程由西北向东南、由北向南逐渐加强.青藏高原及西北高山地区,为第四纪以来的强烈隆起区,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均处于初始阶段.发育了碎屑状风化壳和年幼的高山土壤;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水分稀缺,阻滞着地球化学过程的顺利发展,在土壤与风化壳中石灰与石膏以及其他易溶性盐类均得以保存,形成含盐风化壳和盐渍干旱土;半干旱地区雨量稍多,土壤风化壳具有明显的钙化过程,发育了碳酸盐风化壳和草原钙积干旱土、半干润松软腐殖土,前者如棕钙土、灰钙土,后者如黑钙土、栗钙土等.东部湿润地区雨量丰沛,在排水良好的情况下,地球化学过程大大加强,土壤与风化壳中不仅易溶性盐类多被淋失,就是难于迁移的硅、铝、铁等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发生迁移和聚积,粘化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占统治地位,发育了硅铝风化壳,发育的土壤为湿润硅铝土、铁硅铝土和铁铝土,自北而南,随热量增加,粘化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加强,主要地带性土壤由寒棕壤递变为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
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水平分布纬度地带性规律,可分为东部和西部两种情况.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变化,自北向南形成了不同的纬度植被带,寒温带针叶林,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分布着大面积兴安落叶松林,间或混有樟子松林.温带针叶树-落叶阔叶树混交林带,包括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本带阴湿生境中分布着槭、椴等落叶阔叶杂木林,在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生境分布着蒙古栎林,间或有成片的红松林,但红松多与杂木林混交,特别是在地带北部形成红松-落叶阔叶树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着多种栎林.过度性亚热带含有常绿阔叶林,包括泰巴山区和淮阳丘陵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常绿栎林为主,东部含喜湿树种,西部由耐旱树种组成,亚热带是我国常绿果树产区,主产柑橘类,枇杷、杨梅等,经济树木有油桐、茶等.南亚热带雨林性常绿阔叶林带,在砖红壤性土生长含有大戟科、罗汉松科等热带树种.我国热带季雨林、雨林带面积狭小,在热带开阔谷地或丘陵砖红壤上分布着半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雨林仅见于湿润较暖小环境.热带作物有巴西橡胶、椰子、腰果、槟榔等.
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下面,就以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例加以说明:
1、 服饰与地理
首先,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其次,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第三,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有关.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等.相反,在“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
2、 饮食与地理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3、 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例如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当今商品房的开发也要考虑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边配套设施的空间组合、周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居住区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距等因素.
4、 出行与地理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利用峡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弛骋如飞;在江南水乡,人们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人们出行,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时间与选择交通方式.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出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台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南涝北旱: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急,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
此外,形容南北方地理和文化差异的词汇还有南拳北腿、南腔北调、南柔北刚、南甜北咸等等.总之,南北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其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南北双方应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的最北境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位于北纬53°31´;最南境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位于4°附近.南北相距5500千米.
从海陆分布看,我国位于全球最大陆地与最大海洋之间,因而季风气候显著,加以青藏高原的影响,使季风气候更加发达,季风在一年内的交替与进退,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地域差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东部海洋性湿润气候至西部大陆性干旱气候间水平变化使得自然景观的经度方向的干湿带性差异颇为显著.我国大陆东海岸带的地理位置,使得西风带影响微弱.
我国的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北回归线穿过华南地区.由于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理论昼长、日地距离不同,使理论辐射量也有所不同.各纬度上的太阳高度角与理论昼长的季节变化,使理论辐射量相应地发生季节变化.夏至时,太阳正射北回归线,我国南方北回归线一带太阳高度角大而北方小,但理论昼长却是北方长南方短,结果南方与北方的理论辐射量差别并不太大.冬至时,太阳正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和理论昼长都比夏至小且南方比北方大,结果理论辐射量普遍比夏至少且南北差异大.虽然这都是各纬度大气上界出的理论辐射量的季节变化,但这正是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且南北温差小,冬季普遍低温且南北温差大的重要原因.
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是北冷南热.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从南海诸岛的25℃以上到黑龙江省北部约-5℃,南北相差达30℃以上.西部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南部的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而北部的塔里木盆地等却多在5℃以上.1月是最冷月,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分布密集,纬度效应明显.黑龙江省最北部,1月气温低于-30℃,台湾南部和海南岛南部则在20℃以上,平均每向北跨1个纬度,1月气温降低1.5℃.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最热.7月平均气温20℃-28℃,南北气温差异不大,东部地区平均跨1个纬度,气温差0.2℃左右.淮河流域以南,基本上在28℃-30℃之间.全国著名的高温中心,是深居内陆的吐鲁番盆地.我国各地四季分配长短不一,大体是北方冬长夏短,南方东短夏长.
中国地理中水文要素也有明显的南北分异.年际变化通常用径流变差系数(Cv)和实测最大与最小年平均径流的比值来表示.我国径流变差系数最大的地区是华北一带.华北平原的Cv值一般都大于1,最大可超过1.3.次高区为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部地区,其Cv值也大于1,最大的亦可超过1.2.再次为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和西北的塔里木与准葛尔盆地地区.Cv值最小地区是常年出于西风带控制的新疆伊犁河流流域.南方夏季风比较稳定的地区Cv值也较小,四川盆地西部Cv为0.2左右,西南大部分地区为0.3-0.4.而年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四川盆地、南阳盆地和海南岛西部地区,Cv则比较大,可达0.6.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0.6-0.8.年径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与径流变差系数(Cv)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v大的北方诸河Km也大,Cv值较小的南方诸河,Km值也比较小;集水面积较大的河流,其Km值亦较集水面积较小的河流为小;干流Km值比支流为小.
在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下,我国气候从西北向东南由干到湿,自北而南由冷到热,这样的水热分布规律,决定着我国土壤与风化壳的地球化学过程由西北向东南、由北向南逐渐加强.青藏高原及西北高山地区,为第四纪以来的强烈隆起区,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均处于初始阶段.发育了碎屑状风化壳和年幼的高山土壤;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水分稀缺,阻滞着地球化学过程的顺利发展,在土壤与风化壳中石灰与石膏以及其他易溶性盐类均得以保存,形成含盐风化壳和盐渍干旱土;半干旱地区雨量稍多,土壤风化壳具有明显的钙化过程,发育了碳酸盐风化壳和草原钙积干旱土、半干润松软腐殖土,前者如棕钙土、灰钙土,后者如黑钙土、栗钙土等.东部湿润地区雨量丰沛,在排水良好的情况下,地球化学过程大大加强,土壤与风化壳中不仅易溶性盐类多被淋失,就是难于迁移的硅、铝、铁等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发生迁移和聚积,粘化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占统治地位,发育了硅铝风化壳,发育的土壤为湿润硅铝土、铁硅铝土和铁铝土,自北而南,随热量增加,粘化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加强,主要地带性土壤由寒棕壤递变为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
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水平分布纬度地带性规律,可分为东部和西部两种情况.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变化,自北向南形成了不同的纬度植被带,寒温带针叶林,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分布着大面积兴安落叶松林,间或混有樟子松林.温带针叶树-落叶阔叶树混交林带,包括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本带阴湿生境中分布着槭、椴等落叶阔叶杂木林,在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生境分布着蒙古栎林,间或有成片的红松林,但红松多与杂木林混交,特别是在地带北部形成红松-落叶阔叶树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着多种栎林.过度性亚热带含有常绿阔叶林,包括泰巴山区和淮阳丘陵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常绿栎林为主,东部含喜湿树种,西部由耐旱树种组成,亚热带是我国常绿果树产区,主产柑橘类,枇杷、杨梅等,经济树木有油桐、茶等.南亚热带雨林性常绿阔叶林带,在砖红壤性土生长含有大戟科、罗汉松科等热带树种.我国热带季雨林、雨林带面积狭小,在热带开阔谷地或丘陵砖红壤上分布着半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雨林仅见于湿润较暖小环境.热带作物有巴西橡胶、椰子、腰果、槟榔等.
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下面,就以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例加以说明:
1、 服饰与地理
首先,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其次,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第三,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有关.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等.相反,在“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
2、 饮食与地理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3、 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例如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当今商品房的开发也要考虑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边配套设施的空间组合、周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居住区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距等因素.
4、 出行与地理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利用峡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弛骋如飞;在江南水乡,人们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人们出行,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时间与选择交通方式.
看了 我国南北自然环境差异!我主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王维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王维辩解道:“ 2020-05-17 …
用英文怎么说这句话,今天是中国的冬至,我们有习惯会在这一天吃汤圆,要不要来我这吃汤圆. 2020-06-04 …
一个牧场上的青草每天都匀速生长.这片青草可供27头牛吃6天,或供23头牛吃9天,现有一群牛吃了4天 2020-06-11 …
一只猫捉了12只老鼠,其中有一只聪明的小白鼠,这只猫自言自语地说:“我要分三次把它们吃掉,我先让它 2020-06-20 …
蚊子为什么吃人血?我发现蚊子吃饱了人血后似乎不能消化的最后还是因血硬化了而死掉!要是这样的话它又为 2020-06-30 …
谁能帮我仿写一下这种句式,感激不尽。我捧着饭碗,说:想你。继续吃着,我每吃一口饭都要想你一遍,所以, 2020-10-29 …
英语翻译5.今天你有许多吃的和喝的6.我这个月有许多可以庆祝的7.不宽恕别人的错误,你真傻8.你真好 2020-11-03 …
把下面这段话译为文言文中,急用,感激不尽.一人来到酒馆,要来鱼和肉,一顿酒足饭饱之后,把吃剩的鱼刺和 2020-11-14 …
三头牛一星期吃草360千克,照这样计算,五头牛,一星期吃多少千克草?呵呵,我老师说,360/3*5这 2020-11-28 …
关于保持健康的短语(汉译英)睡眠要充足多运动不要吃脂肪多的食物不要吃太多的糖、咖啡工作不要太累不要吸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