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⑴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⑴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而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下,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⑵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⑶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⑷长久以来,人们对坎儿井究竟从何而来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

⑸“西来说”。依古代波斯(今伊朗)是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国家推断,坎儿井是随伊斯兰教的东传,到了中国新疆。不过,伊朗的坎儿井叫“昆那特”。由于名称的差异,使人们对“西来说”存在疑虑。

⑹“本地说”。在现存的坎儿井中,吐鲁番市恰特咯勒乡庄子村的吐尔坎儿孜,通水时间为1520年,距今已有486年的历史,比它更早的坎儿井也一定还有。因此,坎儿井很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原产物。

⑺暂不论坎儿井究竟起源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干旱、高温、多山盆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有了坎儿井,他们才有了生存的基础。

⑻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达3千米以上,最长的鄯善县的红土坎儿孜,长25千米;也有一些短小的坎儿井,如吐鲁番市的尼牙孜坎儿孜,只有150米长,创了最短坎儿井的记录。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5000千米,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所以,有人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⑼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竖井愈多,其头道竖井就要愈深。如,开凿于1900年的鄯善县的努尔买提主任坎儿孜,长度达20.7千米,其首个竖井深度达98米,将98米深的土一轱辘一轱辘提至地面,工程量可想而知!而20余千米路线的竖井数量多达数百个,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非常艰苦,总工程量也十分巨大。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力气就能挖成坎儿井,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端到出水处沿程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是学问,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⑽由此,在新疆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坎儿匠,他们依靠这种职业谋生。过去,在吐鲁番地区,拥有土地并不一定能成为“巴依”(财主)老爷,只有拥有坎儿井,才是真正的巴依。因此,坎儿匠人受到人们尊重,他们的手艺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家族性产业。

⑾然而,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坎儿井的地位不断旁落,许多坎儿井水量枯竭,还有很多因内部缺乏维修而坍塌、废弃。2003年的相关普查发现,新疆全区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比20世纪50年代时减少了1170条,其中有963条已不可恢复;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了52%。昔日兴盛的坎儿井为何走向衰竭?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两大因素:首先,地面引水工程的发展和机井的无限制发展抢夺了坎儿井的水源。近半个世纪以来,吐鲁番建设了许多来自山区的直接引水工程,减少了水资源的下潜和二次利用,使许多坎儿井断流、枯竭;其次,坎儿井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艰苦的作业使青年人不愿承袭父业。这些因素使得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条条坎儿井就此消失。难道,坎儿井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⑿作为一种生产技术和历史文化,坎儿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吐鲁番市的坎儿井博物馆和坎儿井乐园一直吸引着大批游客,当地已经开始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工作。而坎儿井对水资源的保护、净化和无须消耗其他能源的优点,在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今天仍有相当价值,保护的关键在于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扬优抑劣。

⒀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在新疆全面启动,吐鲁番各族人民为保护、恢复坎儿井注入了相当心血。我们相信:“坎儿井的流水清”在吐鲁番还将永远持续下去! (选自《百科知识》)

作者认为坎儿井受到人们尊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⑿段中,作者认为保护坎儿井“关键在于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联系全文,请说说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nb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7-03-09 举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4亿+用户的选择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

(4分)(1)在干旱、高温、多山盆地区只有拥有了坎儿井,人们才有了生存的基础。

(2)开凿坎儿井不仅工作非常艰苦,工程量十分巨大,而且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它是一种专门的家族性职业。(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小题】

(5分)运用坎儿井传统的设计理念,利用现代的勘探技术首先确定什么地方地下有水,然后使用现代的钻井技术开挖出一个个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同时,要加强对坎儿匠的技能培训,注重对坎儿井的维修,防止坍塌。(意思答对即可,要点必须用现代技术解决“有水、工程量巨大、坍塌等传统技术不易解决的问题)

【小题】

(6分)答题要点:在干旱地区因为降水少,蒸发量大,为保护宝贵的水资源,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坎儿井这一古代水利工程,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并且无须消耗其他能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关键点:坎儿井的灌溉方式;保持水量常年稳定和无须消耗其他能源的优点)

解析: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