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创建时间
资源类别
相关度排序
共找到 438 与朝宰相 相关的结果,耗时26 ms
中书、尚书在两汉时期为少府所属机构,其长官虽掌管机要,但“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朝时“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表明()A.中书、尚书机构长官
历史
公卿矛盾尖锐
史书上说:“汉承秦制”意思是说汉朝有许多的制度是继承了秦朝的,汉朝对秦朝的继承不包括A、宰相制度B、郡县制度C、皇帝制度D、郡国并存
历史
唐朝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C.减少决策失误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历史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
历史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
历史
制朋党之争
谏官是中国古代历朝所设的评议朝政的官员。宋代以前,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如唐代谏官魏征对唐太宗的劝谏);宋代以后,谏官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就将宰相置于言谏监督之中
历史
B.宋代谏官的地位和职权下
唐朝在门下省设置的供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叫()A.中朝B.内阁C.军机处D.政事堂
历史
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
历史
于三省长官C.宰相成员增多导
唐
朝宰相
议事的场所()A.政事堂B.南书房C.军机处D.文渊阁
历史
唐朝和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共同策略是()A.分割宰相的权力B.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C.完善三省六部制D.设政事堂提高办公效率
历史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