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创建时间
资源类别
相关度排序
共找到 53 与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相关的结果,耗时311 ms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洪秀全写了一件“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御诏”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感谢洋兄弟灭清妖。这一举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历史
民族主义思想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春秋时期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私田
其他
元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令空其人以为牧地也”。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统治者
历史
D.落后民族最终被中原先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朝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数量2人5人21人710人7098人A.政府治国严谨B.世风每况愈下C
历史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天主教会是维持封建神学的工具B
历史
至上”,反对信仰上帝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B.资产阶级
其他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历史
D .文臣与武将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C.托古
历史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康有为认为改制应代表平民利益
历史
D.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B、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
历史
D、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
<
1
2
3
4
5
6
>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