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B.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C.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D.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介甫:古人重视礼仪,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所以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B.陛下:“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谦称。在此文中可译为“您”。
C.调:指一般的职务调动,类似的还有“转”、“移”、“徙”等,但文章结尾处的“黜”则是降级或免职。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记忆力超群,文思敏捷,写的文章精妙,而且口才好,在辩论时常常旁征博引,把对手说得心服口服。
B.王安石任签书淮南判官期满后,并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按照惯例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这表现出他特立独行的性格。
C.王安石任地方官时就采用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息偿还等做法,积累了许多变法的经验,这体现了王安石务实的工作作风。
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2)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11.A
12.B
13.A
14.
(1)他父亲是王益,担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年少时喜欢读书,眼睛看过一次就不忘记。
(2)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祸患在于不知道法令制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的缘故。
【解析】
试题分析:
11.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其中标志词应抓住:“久之”“岁余罢”“凡八年”是交代时间等。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C项“陛下”不是谦称,而是敬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A项中“把对手说得心服口服”在文中没有依据,原文只有“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判断句式,省略句式,少:年少时,好:喜欢;(2)日:一天比一天,患:祸患,法:效法,故:缘故。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王安石,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人。父亲是王益,担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年少时喜欢读书,眼睛看过一次就终身不忘记。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好像不经意,文章已经写完后,看过的人都佩服他文章的精微奥妙。他朋友曾巩携带王安石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替他传扬好名声。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淮南判官。按照以前的制度,官吏任期届满,允许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职,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又调任鄞县知县,修筑堤坝,疏浚池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谷物借贷给百姓,秋收后百姓再出些利息来偿还,使新年的粮食和陈年的粮食能够相互交换,鄞县的百姓认为这样做很方便。后来担任舒州的通判。文彦博担任宰相,他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王安石安于退让,请求不依照寻常次序提拔他,来抨击追名逐利的不良风气。不久朝廷征召他担任馆职,他不肯就职。欧阳修推荐他担任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由来推辞。欧阳修 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担任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县。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又进京担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宋仁宗嘉祐三年。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擅长用雄辩、旁征博引来佐证他的观点,果敢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有矫正世事、改变世俗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呈上万言奏章,他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贫穷,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祸患在于不知道法令制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的缘故。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 政令的精神罢了。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百姓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喧哗,并且本来就已经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物不足而成为国家祸患的,祸患是在于治理天下财物不得其法罢了。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可是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守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忧心万一出现的祸患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希望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那些世俗之人是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认为这是迂腐而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罢了。”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处置的事,大体上都是依据这份万言书。
王安石的性格固执,遇事无论正确和错误,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朝廷百官都在持不能变法的意见时,王安石却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不能使他屈服。甚至他还说“天灾不值得畏惧,祖宗不值得效法,人们的议论不值得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现有一架总质量为m的喷气式飞机,已知该飞机飞行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f=kv2( 2020-06-10 …
请教道推理题请不吝赐教若风大,就放飞风筝;若气温高,就不放飞风筝;若天气不晴朗,就不放飞风筝.假如 2020-06-28 …
若θ角的终边与60度角的终边相同,则终边与θ/3角的终边相同的钝角为多少度若θ角的终边与60度角的 2020-07-30 …
1785年英国的改良蒸汽机,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1903年美国的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为现代 2020-11-05 …
1.若角α的终边经点P(1,√3),写出角α的集合A2.若角2α与100°的终边相同,则α=(应该用 2020-11-27 …
若风大,就放飞风筝.若气温高,就不放飞风筝.若天空不晴朗,就不放飞风筝.假设以上说法正确,若放飞风筝 2020-12-23 …
若风大,就放飞风筝;若气温高,就不放飞风筝;若天气不晴朗,就不放飞风筝.假如以上说法正确,若放飞风筝 2020-12-23 …
像鸟一样在天空翱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20世纪初,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这一 2020-12-23 …
五架飞机以相同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飞机旁边的白云为参照物,飞机上的飞行员是(运动还是静止).若以 2020-12-24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青睐集大成若及若离飞扬跋扈.B.毗邻露马脚劳燕纷飞动辄得咎.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