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再经胡城县①杜荀鹤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注①胡城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再经胡城县①
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
【注】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徽阜阳县北。②朱绂(fú):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具体说明。(6分)
9.你认为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诗歌鉴赏】 再经胡城县 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 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 便是生灵血染成。 题目是“再经胡城县”,诗人自然会由“再经”而想到“初经”。写“初经”的见闻,只从县民方面落墨,未提县宰;写“再经”的见闻,只从县宰方面着笔,未提县民,这就给读者打开了驰骋想象的天地。如果听信封建统治阶级所谓“爱民如子”之类的自我标榜,那么读到“县民无口不冤声”,只能设想那“冤”来自别的方面,而不会与县宰联系起来;至于县宰呢,作为县民的“父母官”,必然在为县民伸冤而奔走号呼。读到“今来县宰加朱绂”,也准以为“县宰”由于为县民伸冤而得到了上司的嘉奖,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诗人在写了“初经”与“再经”的见闻之后,却对县宰的“朱绂”作出了“便是生灵血染成”的判断,这真是石破天惊,匪夷所思! 结句引满而发,对统治者的揭露与鞭挞不留余地,这与常见的含蓄风格迥乎不同。但就艺术表现而言,诗中却仍然有含而不露的东西在,因而也有余味可寻。“县民无口不冤声”既然是“去岁”的见闻,那么县民喊的是什么冤以及喊冤的结果如何,诗人当然记忆犹新,但没有明写。县宰加朱绂”既然是“今来”的见闻,那么这和县民喊冤的结果有什么联系,诗人当然很清楚,但也没有明写。而这没有明写的一切,又都是读者迫切需要知道的,这就造成了悬念。最后,诗人才把县宰的朱绂和县民的鲜血这两种颜色相同而性质相反的事物出人意外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惊心动魄的结句。那读者迫切需要知道、但诗人没有明写的一切,就都见于言外,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县宰未加朱绂之时,权势还不够大,腰杆还不够硬,却已经逼得“县民无口不冤声”;如今因屠杀冤民而赢得了上级的嘉奖,加了朱绂,尝到了甜头,权势更大,腰杆更硬,他又将干些什么呢?诗人也没有明写,然而弦外有音,读者的心怎能不为之震动?
选出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A.针贬烦锁寒喧松驰辐射B.亵渎排泄腹泻宣泄倾泻C.爆满引申延伸 2020-05-13 …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组成完整的成语吗万()更新 为()作伥虎背()腰 千军万()对()弹琴 2020-05-1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子规余靖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易堕将干泪,能 2020-05-16 …
子规余靖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名缰惭自束,为尔忆 2020-06-12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子规余靖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2020-07-01 …
中国有句古话,叫同行是冤家。从哲学角度理解,为什么同行容易成为冤家呢?因为作为同行,业务、市场基本 2020-07-13 …
阅读《掌声》完成问题。掌声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有些蹊跷——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意味。果 2020-07-22 …
图1马、恩在一起图2公社成立图3“阿芙乐尔”号的炮声请完成:(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历 2020-11-10 …
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构成完整的比喻句1荷叶上的露珠()2工地上的灯火(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构成完 2020-11-21 …
选出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A.针贬烦锁寒喧松驰辐射B.亵渎排泄腹泻宣泄倾泻C.爆满引申延伸声 2020-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