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文后问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题1:本诗对小松的描写可谓精炼传神,请结合前两句中“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文后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题1:本诗对小松的描写可谓精炼传神,请结合前两句中“刺”与“出”字,简要分析小松的特点。(3分)
小题2:后两句所写“时人”又有怎样的特征?(1分)
小题3: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写一段议论文字。(20分)要求:①论点明确  ②论证有力,使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  ③300字左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 “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
小题2:眼光短浅
小题3:多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答题思路为:①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小题3:试题分析: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本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自选一个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就是一篇小型的议论文,在作文时,不要求面面俱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看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文后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众人面前说一个男人胆小,是不是特别伤人家面子和自尊的行为啊》?就是几个人在一起说话.其中一个人说  2020-05-14 …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人离平面镜距离变大,但人像保持不变2.平面镜高度小于人高度时,镜  2020-06-04 …

人造卫星离地面的高度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千米是多少者,在日落2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同步卫星从赤道正  2020-06-07 …

高中物理问题一个人用一个长一米的细绳拴着一个质量为一千克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圆心O  2020-07-11 …

看意思写成语站在高处,对着下面人高兴得失去常态来势猛烈,充满整个天地形容文雅而有礼貌一滴一滴积累,  2020-07-24 …

(2006•佛山)如图所示,工人用小车沿斜面把质量m=100kg的物品运送到高处.已知斜面长L=3m  2020-11-12 …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丹柯(节选)高尔基古时候地面上就只有一族人,穿越不  2020-11-21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年轻的居士去拜访一位高僧。中午时分,小和尚见  2020-11-24 …

有一条河宽5m,河堤高出水面1m,有人在离河岸4m、高2m处恰能看到对岸水面下的小动物,求小动物在水  2020-12-08 …

高中物理会做的快进啊急某人从距地面25m高处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质量100g,出手时速度大小为10m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