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鹊桥仙谢文杜鹃陆游的诗中有什么特点

题目详情
鹊桥仙谢文杜鹃陆游的诗中有什么特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是《鹊桥仙·夜闻杜鹃》吧!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①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
②杜宇,杜鹃,总在春末时候叫,叫声似“不如归去”.
③故山犹自不堪听,意思是即便在故乡,听到这杜鹃的鸣声也够难受的.
上片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词人从景物写起:“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
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何况是此时此境呢! “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下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又名杜宇,这种传说中古代蜀帝灵魂的鸟,常在夜间啼叫,其声凄厉悲凉,往往触发旅人思乡之情.杜鹃这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这杜鹃竟然可以在发出鸣叫,催成词人几行清泪,惊残他一枕孤梦之后,又拣深枝飞去.“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就这样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杜甫《子规》写道:“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客中愁闷时那能听这啼声,可是那杜鹃却似故意追着人飞!这里写的也是这种情况.鹃啼除了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悲凄之感、一种心理重负之外,还由于它的象征意义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鸣,使人觉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鸣常引起人们时序倏忽之感,如《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同时,这种鸟的鸣声好似说“不如归去”,因此又常引起人们的羁愁.所以作者在下面写道:“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故山”,故乡.“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进一步表明处境,生发感慨,把他此时闻鹃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在故乡听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此时作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
纵观全词,作者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托出杜鹃夜啼,接着写啼声引发的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表达人生的感慨.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作品深沉凝重的情味,凄切悲凉的格调,令人品赏难尽,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