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老子说过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题目详情
老子说过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要把连续的三章(17、18、19)并在一起读: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事遂,百姓谓我自然.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国家昏乱,案有贞臣.
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者,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认为,最好的君主是“下知有之”,也即只是知道有一个君主而已,这就说明君主不会对百姓造成影响,这是最好的,即“太上”;之后提出要“足信”、“贵言”,就是说对待百姓要讲诚信,而且不能轻易发号施令,这些都是“无为”的具体表现.
老子认为,“亲誉之、畏之、侮之”都不如“知有之”,而仁义、知慧、孝慈、贞臣(贞:品行端正),都会引起“亲誉之、畏之、侮之”,这些都无法达到“太上”,所以不好.
老子认为,“大道废,案有仁义”,所以说“绝仁弃义”.(其实就在这17、18、19三章之前的16章,刚刚说过“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旁:同“磅”)”,“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这里又提到了“复”,文句是相通的,所以我一直强调要“一贯”,不要“分章”.有人还说“绝”是最高的意思,这样合并起来一读,含义立刻就明显了,仁义是并列的.)
19章前后有对应关系,至于如何得到的这样的对应关系,就源自17、18两章的论述,于是得出:因为“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所以“绝学无忧”;因为“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所以“见素抱朴”;因为“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所以“少私寡欲”.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事遂,百姓谓我自然.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国家昏乱,案有贞臣.
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者,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认为,最好的君主是“下知有之”,也即只是知道有一个君主而已,这就说明君主不会对百姓造成影响,这是最好的,即“太上”;之后提出要“足信”、“贵言”,就是说对待百姓要讲诚信,而且不能轻易发号施令,这些都是“无为”的具体表现.
老子认为,“亲誉之、畏之、侮之”都不如“知有之”,而仁义、知慧、孝慈、贞臣(贞:品行端正),都会引起“亲誉之、畏之、侮之”,这些都无法达到“太上”,所以不好.
老子认为,“大道废,案有仁义”,所以说“绝仁弃义”.(其实就在这17、18、19三章之前的16章,刚刚说过“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旁:同“磅”)”,“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这里又提到了“复”,文句是相通的,所以我一直强调要“一贯”,不要“分章”.有人还说“绝”是最高的意思,这样合并起来一读,含义立刻就明显了,仁义是并列的.)
19章前后有对应关系,至于如何得到的这样的对应关系,就源自17、18两章的论述,于是得出:因为“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所以“绝学无忧”;因为“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所以“见素抱朴”;因为“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所以“少私寡欲”.
看了 老子说过的:“见素抱朴,少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 2020-05-13 …
走私分子赖某在驾驶大型货轮走私成品油的过程中,指使他人将登上货轮进行例行检查的海关缉私人员 2020-06-04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 2020-06-11 …
把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以官物贷人,过不及免。译文:(2)先是有私过者,例改次等。译 2020-06-20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以官物贷人,过不及免。(2)先是有私过者,例 2020-06-30 …
《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 2020-07-12 …
nmile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15°的方向,距离A处nmile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nmil 2020-11-25 …
如图信息,L1为走私船,L2为我公安快艇,航行时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问(1)在刚出发时我公安快艇距 2020-11-25 …
如图所示,l1为走私船,l2为我公安快艇航行时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问:(1)在刚出发时我公安快艇距 2020-11-25 …
孔子对儿子的教育并无偏私,孔子这样做是否少了些父亲的温情?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