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传记,完成下面题目凡忠必愚:冯道刀尔登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这是一首骂冯道的诗。作者是元朝的“思想家”
阅读下面传记,完成下面题目
凡忠必愚:冯道
刀尔登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
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这是一首骂冯道的诗。作者是元朝的“思想家”刘因。
冯道的挨骂,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拿丧君亡国不当一回事儿。但说起来,“梁唐晋汉周,播乱五十秋”,一转瞬之五十几年,中原五次易主,如走马灯;便是同一朝里,亦君臣互噬,父子相残,一镇之内,杀帅夺旄,习为常事;各路兵将尽是虎狼之性,称孤道寡者不过沐猴而冠,借《沙家浜》里一句词,叫做“忠在哪里,义在何方”。此时能知些廉耻的,便自谓胜人一筹,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主辱臣死?从后梁的张文蔚、杜晓,到入宋的范质、吕端,一批名声尚好的大臣,都是前朝旧人,岂独冯道为然?
冯道另一挨骂处,是奉使契丹,有汉奸之嫌。不过唐代的华夷之防不像后世那么严,安史乱后,更是严也无从严起。陈寅恪曾论河朔藩镇为“胡化集团”;中原五代,更有三代是沙陀人建起来的。石敬瑭父事契丹,固然无耻,但心甘情愿给他人做奴才的,从古代到今天,难道又少了?石敬瑭不过是“皇帝”,当天下之重,格外地没面子而已。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遗患二百年,罪过不小,但他自己就是沙陀人,“汉奸”两字,用在他身上,原本不伦不类。冯道虽是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又当极废州裂之季,责他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他在契丹的言语,“哄洋鬼子”而已,“弱国无外交”而已;脸皮厚是真的,但脸皮不能如此之厚,他也不用去了。
冯道不以谄媚事人,而能取容于四朝,可见这个人是很滑头的。逢大事则依违两可,不得罪武人,不预废立,这大概就是他的自全之道。冯道善持大体,若说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倒也看不出来。有个人嘲笑他,如果走得快了,怀里一定会掉出兔园策来,他也不以为愧。他的好处是心胸开阔能容人,得罪他的人,他并不报复。诗人杜荀鹤的才能倒高,但刚在朱温那里得宠,便在家中气冲冲地掰着手指头,算计都有谁得罪过自己,准备尽杀之。这等倾险之徒,不如冯道这样的庸人远甚。
五代兵连祸结,黎民深被荼毒,当此之时,忠为下,仁为上。冯道慈悲为怀,活人无数,然而他的口碑居然还不如史弘肇之流的“好汉”,这只能说是老百姓做刍狗做惯了。史弘肇这种人,不逢其会,杀猪屠狗而已。但人如草芥之时,必有视人如草芥者出,选对主子,多杀人,便可为英雄。史上名气最大的,不是大凶大恶之人,就是大仁大善之人,说明社会出了毛病,不是纵人为恶,就是逼人去做常人所难之事。如冯道者,一平常人耳,以其平常混世界,也以其平常挨人骂。
《宋史》批评五代臣子视事君犹如拿钱干活儿,改朝易姓,就像换个东家,一拍两散,——便该如此!司马光骂冯道为奸臣之尤,理由是冯道“求生害仁”。——在司马光的头脑中,“忠”与“仁”已经分不清了。汉代起,忠的地位上升,成为伦常之首。以忠君为大节,把它像草标一样插在头顶上,倒忘了孔子的仁,孟子的义。只知吠非其主,不问善恶是非。这倒省心,最不堪时,至多落顶“愚忠”的帽子——愚忠愚忠,好像还有什么不愚的忠。其实哪里有呢?凡忠必愚。
评说人物,古人也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问题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以忠为大,则义为小;以节为上,则仁为下。在司马光、欧阳修看来,冯道所做的善事,只是“小善”——如他的廉俭,如他念诵聂夷中的《伤田家诗》来感悟李嗣源,如他劝耶律德光不事杀掠,如他救下违反买卖牛皮禁令的二十人;如武将把抢来的妇女送给他,他置之别室,访得其家送回去;及随辽北上到恒山,见到被辽兵俘掠的士女,掏钱赎出,设法送归乡里。——在忠字当头的史学家眼里,大节既亏,这些小善也就无足道了。
五代的惨剧,本可换回些出息的。但宋儒纷纷而出,把观念的旧山河收拾起来,重入轮回。此后纷纷攘攘,不出矩。至明亡,才有人认真地琢磨些事情。但——仍以冯道为例——无论是王夫之,还是顾炎武、黄宗羲,都以冯道为小人,批评誉冯道为“吏隐”的李贽为邪妄。在三人者,身为胜国遗老,自然要痛骂不忠之人,好像大家都来做忠臣节士,便有万年不倒的王朝了。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此其所以翻遍坟典,拍破脑袋,也想不出出路者也。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冯道在历史上为人唾骂,原因之一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不顾君臣之义。但在作者看来,历史上其实还有一批名声尚好的前朝旧人,因此冯道的行为无可厚非。
B.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冯道作为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都曾被后人视为汉奸,但因当时本来就是乱世,责之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
C.冯道虽无特殊才能,却心胸开阔;诗人杜荀鹤虽才能出众,却心胸狭隘。在作者看来,杜荀鹤远不及庸人冯道。
D.《宋史》批评五代臣子事君不忠,司马光骂冯道是奸臣之尤,从此“忠”己成功取代“仁”和“义”,成为儒家的主流价值观。
E.文章以“凡忠必愚”为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凡是无限忠诚于封建君主的臣子都是愚人;其二是凡以“忠”作为唯一价值尺度来评判古人者也都是愚人。
12.作者刀尔登曾指出“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请结合冯道的有关事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
13.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
14.作者认为“凡忠必愚”的根本原因是什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答:________。
1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12.对于事或人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是非善恶来进行论断,因为评价的标准本来就不是单一的,而且事或人都离不开当时所处环境的影响,不能完全按照后人的观念来苛责古人。比如:①冯道虽历仕四朝十一主,看上去是不忠,但实际上,他所处的五代本就是乱世,王朝更迭频繁,从一而终本不可能。 ②冯道出使契丹卑躬屈膝,有汉奸之嫌。他作为汉人却为沙陀人服务,看似不义。但其实,当时华夷之防本就不严,而且又当山河残破之时,弱国无外交,他也只能忍辱负重。 ③冯道求生害仁,看似大节有亏,但其实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或劝君主体恤百姓,或赎买被俘掠的士女,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13.①对传主的生平经历有所取舍。主要抓住后人争议较大的几件事进行叙述,既突显了冯道的性格特点,又为后面的评价打下基础。 ②注重对传主生平事迹的评价。对冯道的评论都严格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以此反驳后人那些囿于世俗成见的评论,表现出既客观又不落俗套的一面。③适当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做到了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相结合。尤其是对于后人永远跳不出“愚忠”怪圈一事,感到深深的愤慨与惋惜,表现出作者努力为中国文化寻找出路的历史担当。(每点2分)
14.第一问:根本原因即在于“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的所谓忠奸观。这种观点完全以是否无限忠于君主作为评判人与事的唯一标准,不关心事实,不关心真相,对权力无限崇拜,对个人生命与权利则完全漠视,培养的是整个民族深深地奴性。第二问示例:观点一:同意。 ①以“忠君”作为唯一的价值标准是一种思维的退化,导致人们对诸如“仁”“义”“廉”等其他儒家多元价值观视而不见,忠奸对立成为了人们最惯常的思维方式,也成了占领道德高地以打击异己的最佳武器。②古人以“忠孝”文化来维系封建专制体制的运转,任何违背动摇现存体制的行为都被认为是不忠不孝的行为,使得国人永远跳不出传统的文化思维定式,也使得中国出现任何变革都难如登天,所以才看不到出路。观点二:不同意。 ①对人与事的评价标准虽可多元,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论是非。古人以“忠”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体现的是对民族气节的重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冯道趋炎附势,卖主求荣,毫无政治操守,视为奸臣并无不妥。 ②古人讲的“忠君”其实并不单单是对君主忠诚而已,更包含“匡救”之意,即杜甫所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就是说,臣对君有进行讽谏的义务,应该主动纠正君主的失误,而不是如冯道般一旦君主有难就立即改换门庭,以保自身利禄。
【解析】
11.
试题分析:A项,“因此冯道的行为无可厚非”错。文中作者只是认为“岂独冯道为然?”,而不是说他的行为无可厚非。B项,原文说“但他自己就是沙陀人,“汉奸”两字,用在他身上,原本不伦不类。冯道虽是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又当极废州裂之季,责他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由此可见,选项对冯道的评价是正确的,而对石敬瑭的评价不对。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D项,“从此‘忠’己成功取代‘仁’和‘义’,成为儒家的主流价值观”错。原文无据,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对句子“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的理解,关键在“事不宜以是非论者,人不可以善恶论者”,意即“对于事或人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是非善恶来进行论断”,“十居七八,十居八九”是说评价的标准不是单一的。本题要求结合冯道的事迹评价这一观点。首先找到相关信息,之后在说明作者的看法。第2段“ 冯道的挨骂,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拿丧君亡国不当一回事儿”。作者认为,他所处的五代本就是乱世,王朝更迭频繁,从一而终本不可能。第3段“冯道另一挨骂处,是奉使契丹,有汉奸之嫌”,作者认为,当时华夷之防本就不严,而且又当山河残破之时,弱国无外交,他也只能忍辱负重。第6段“司马光骂冯道为奸臣之尤,理由是冯道求生害仁”,作者认为,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或劝君主体恤百姓,或赎买被俘掠的士女,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传主的生平经历,对传主生平事迹的评价方面分析。如对传主的生平经历,作者主要抓住后人争议较大的几件事进行叙述,取舍得当。对冯道的评论都严格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以此反驳后人那些囿于世俗成见的评论,即评价客观。并且在评价时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第一问:根本原因在最后一段“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即无限忠于君主作为评判人与事的唯一标准。第二问:是探究题。答案不唯一。答题思路为,①亮出明确的观点;②分点列出事实依据;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注意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④注意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此外,答题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一次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如何把2+3=8变成一个真正的等式”.很长时间都没有人答出.小兰仅 2020-03-31 …
求北师大版初一上学期数学卷子求数学卷子,要10道选择题,一题3分.10道填空题,1题3分.2道计算 2020-05-13 …
从前有一个人,到宝塔里面求了一面镜子,别人都说那面镜子有古怪,他还不信,还拿着那面镜子向别人炫耀, 2020-05-1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阅 2020-06-16 …
怎样理解“人和”、它反映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孟子》二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问题.《孟子》二章中 2020-07-01 …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目。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 2020-07-13 …
阅读下面第文字,完成小题。“道”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探寻老子平等观的重要线索。老子说:“道生 2020-07-2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 2020-07-28 …
某考生参加某次面试,面试时从一道数学题,一道物理题,且该生答...某考生参加某次面试,面试时从一道 2020-07-29 …
某考生参加某次面试,面试时从一道数学题,一道物理题,两道化学题中随机抽选两道回答,且该生答对每一. 2020-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