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过分水岭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题目详情
过分水岭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相关资料: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我们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看了 过分水岭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秋天何其芳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1.诗歌中选择“  2020-03-30 …

谁知道这首诗的题目作者还有这是全诗么?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在柳荫里静听那汩汩的水响诗,遗忘了  2020-03-31 …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谁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陈子昂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2020-04-06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  2020-04-06 …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6〜18题。(9分)诗意山水①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峻秀神奇的中国山水  2020-05-02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  2020-05-13 …

为了怀念近代史上抵抗外来入侵的英雄,人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如果想为左宗棠做一  2020-05-15 …

放小杯子里的水是透明的,为什么放在很大杯子里的水就变成蓝色的了?水会反射波长短的光,为什么我们看到  2020-05-16 …

古诗的离情别绪、古诗的春夏秋冬、古诗的风花雪月、古诗的山水风光、古诗的名胜古迹.整首诗!  2020-05-17 …

繁星春水小题摘自《春水》三三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鉴赏]:诗的通过贴切的形象恰当地表  2020-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