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别宋常侍[隋]尹式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留别王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别宋常侍
[隋]尹式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1)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
(2)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作答本题,首先要审题.“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也就是分析抒情方式.最后两句是诗人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运用的手法是想象,或者是虚写.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分析孟浩然的诗还要注意结合注释“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答案:
(1)(5分)作者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3分)诗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2分)
(2)(6分)尹诗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怜的伤感及人生迟暮的无奈.(3分)孟诗表达了科举不第的失意、知音难遇的感慨及归隐故园的决心.(3分)

参考译文:
宋常侍要到汉水以东的地方去,我在杜陵北为宋常侍送行.他也是宦游之人,无论是行者还是送行者,都是天涯漂泊,就像秋后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彼此都是两鬓如秋霜的白发之人了,衰老的容颜依仗酒力才变红.今日离别之情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相思之情.分别以后,我将会因为思念好友而不得安眠,得以听到静夜里的乌啼声夹杂着如泣如诉的夜风声.

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赏析:
首二句总说送行之事,提出“游人”与“客”双方以及“杜陵北”与“汉川东”两地.“游人”,诗中指宋常侍.“客”,诗人自谓.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杜陵自繁华,汉水空悠悠,这两处地名在古诗里经常出现,其符号意义远超过了地理意义.宋常侍在长安为尹式饯行,离情别绪即由此生出.
三四句转而抒情.“去”者,说自己;“住”者,指宋常侍.当此分手之际,不作丈夫的壮词,也不为儿女的呢语,而是着眼于彼此共同的流寓者的身分,以“飘蓬”作比.蓬草秋后枯萎,随风而走.诗人将自己与对方比成蓬草,见出对对方的理解,同病相怜之意与羁旅飘泊之情,已尽含在这浅近而又动人的比喻之中.
五六句着眼于年龄带来的变化.“秋鬓”,迟暮之年的白发.秋鬓本白,遇秋霜而愈白,“衰颜”,衰老的容颜.衰颜本不红,倚仗酒力而始显红润.这两句写衰老之态,抒迟暮之感,含蓄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末两句写别后相思之意.“别有”即“另有”.此二字于言外见意,意谓今日此地之别离情景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离情.诗人拟想,分手以后,自己将因念友而失眠,由失眠而得以听到静夜里的啼乌声、风声,而啼乌声、风声如泣如诉,又会加重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显得别有韵致,情味绵长.
这是一首早期律诗.全篇都是律句和律联,但前两联之间并后两联之间都失粘;三四句处于颔联的位置上,本该用对仗,却只是两句一意的十字句而并不构成流水对.该粘而不粘,该用对仗而不用,这些都是律诗在演进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重要的迹象.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自己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又有谁来理睬,又有谁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源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感人.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题。浣溪沙①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②,牛衣③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  2020-06-15 …

附加题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题。宋江自饮御酒之后,觉道肚腹疼痛,心中疑虑,想被下药在酒里。却自急  2020-06-18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清平乐(北宋)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2020-07-0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酒婆冯骥才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  2020-07-0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酒婆冯骥才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  2020-07-0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酒婆冯骥才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  2020-07-05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  2020-07-23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沉厚寡言。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  2020-11-02 …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题.好酒源自好葡萄.欧盟成员国葡萄牙顶级葡萄酒“波特酒”原产自杜罗河谷(图1阴影  2020-12-0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酒事于德北17岁那年,我离开了学校,走上了社会。我父亲是一个古板而严谨的人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