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崔琦遇到的坎坷

题目详情
崔琦遇到的坎坷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世界之大,崔琦同名同姓者千千万,你若说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崔琦,我可以介绍一些他的际遇:
  崔琦是在中国河南出生并长大的美籍华人,任美国普林斯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从事电子研究工作, 成就斐然.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其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人之后,第7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
  崔琦最后悔的是在人生艰苦的时候没有陪伴在父母身边,没能尽到为人子的责任,没能陪伴父母走过人生中最难且最后的日子.在中国,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在,是每个身为人子最痛苦和悔恨的事情,所以崔琦在悔恨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儿子应有的职责.
  诺贝尔物理奖最新得主崔琦,为华人争光,立时引来各方掌声,不过原来他过往跟今日千千万万内地新到港儿童一样,被人戏谑只懂乡土方言.到今天,除了避过那些不能追悔的憾事之外,或许就是那永远朝前面看的精神,让他当上一代科学家.
  追述人生际遇,诉说童年坎坷的时候,崔琦以平和温婉、谦虚的语调说,一切都是恩典,在他人生的旅程中,太多人对他太好.
  崔琦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一个一穷二白的乡下,当时正逢三反五反政治运动,乡中连一间学校都没有,教育在那种地方是一种奢侈品.他父母眼看养不饱一家人,就让大女儿带了排行最小的他远奔香港去,留下中间三个女儿.
  ?不谙广东话遭讪笑
  ?今年59岁的崔琦说,他到香港,一入学就念6年级.当时也不觉得有什么困难,猜想是较早时在私塾的四书、五经教育帮了一把.
  到香港之前,他只懂得河南方言,来到香港又要学广东话,人人谑笑,叫他“老兄”.幸好同学姚心声很照顾他,不断提供支援.
  到今天他仍与老同学密切联系,几乎每年聚会一次,跟现时身在加州的姚心声亦常常通话.他的“香港朋友”比美国的朋友还要多.他说,香港在他回忆中也一直是美好的.说到底,那时候一切随缘,老师也很照顾他,令他能在培正毫无压力下完成学业.
  ?读科学应中英并用
  ?据崔琦说,那时候他所就读的培正中学是双语并用,他亦相信,华人研读科学应该中英文交错使用,才可兼容并蓄,收到真正学习之效.他说,只懂得中文会令科学家无法追读最新的科研报告,而完全放弃中文却是舍本逐末.
  在他的记忆中,当年在培正念理科是中英文混合,课本用中文,授课用英文或是名词中英对照.他比喻,语文是抒发思想的媒介,懂得的语文愈多,可以表达的东西愈多.
  ?人际关爱非常重要
  ?1958年,19岁的崔琦到了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就读,那时全校只有他一名华裔学生.第二年中国发生大饥荒,他父亲就这样死了.
  从河南到香港,从香港到美国,他历经挫折,然而他都一一尽力克服.直到他在芝加哥大学跟随史达克教授,才开始了他对物理的特别喜好.个中原因,是那位教授把物理变成趣味,令他无限投入.后来崔琦又在贝尔研究室跟随罗威尔教授,将实验物理弄成玩意儿,更令他感到趣味盎然.
  假如得诺贝尔奖要归功于某人,那么这两位教晓他物理那玩意的教授居功至伟.人生至此,他感到人际的关爱、照应非常重要.所以他又要将这个殊荣与成就归功于他一生中遇上的所有关爱他的人.
  ?视做实验如玩游戏
  ?到今天,崔琦仍然视做物理实验如玩游戏.他说,能随心所欲设计新模型,能制造出一个个用钱都买不到的新产品,那种满足感难以形容,做实验又有何难?“做研究报告才烦人呢!”
  这次他与美国的劳克林及德国施特密因发现原子粒子有液态流动的行动模式、以及电子群在低温的强大磁场下能形成新形态的粒子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崔琦说,他的物理研究结果仍需要一段时日才能应用于商业科技生产.他微笑说:“我还没有资格去提如何应用这个新理论.但它是客观存在的,量子物理的电子有其新的特性.”
  ?新念头永无止境
  ?崔琦的现任太太琳达,是他刚进美国大学时便认识的,不过直到多年后两人到芝加哥大学进修时重逢才开始交往.琳达是挪威人,当时对崔琦的印象是这样的:思想有深度,很具幽默感,而且不因袭传统,“在那个年代,异国婚姻是极不寻常的”.
  34年的婚姻生活,她发现崔琦脑中经常涌现的新想法,新念头像是永无止境,相信是与他爱好阅报有关.她说,崔琦每个周末最爱捧着厚厚一叠的《纽约时报》,一头栽进去就是数个小时,政治、经济、科技到艺术都不放过,尽情读个几小时.不过崔琦幽默地说,自已什么新闻都爱看,但不是所有都看得懂.
  ?女儿受影响学中文
  ?崔琦的两个女儿,外表洋化,但在父亲影响下原来亦学习过中文.两姐妹小时候都上过中文学校,在哈佛研究所主修艺术史的姐姐大熙就怪那时没有好好地学,现在都忘个精光,但想到出生在文化背景 迥异的中国爸爸令她开始希望认识中国文化,于是参加了交换计划,到武汉的中国民族学院教了一年英文.妹妹一芯则曾到香港读了一年书.
  ?引《四书》重身教
  ?[香港《明报》10月15日文章]崔琦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管杰雄就曾经受教于他.学生眼中的崔琦,治学态度严谨,平日多说英语的他,在教学时却曾引述《四书》章句,令学生们印象深刻.管杰雄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崔琦那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态度.
  虽然师生之间的讨论大多使用英语,但崔琦也会用普通话引述一些中国经典.《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崔琦最常引用的句子,因为它言简意赅,应是论文写作的模范,而且这句子又符合“由小至大”的科学逻辑精神.
  除了论文写作,崔琦对学生一直强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治学态度.虽然他教学严谨,但也有轻松的一面,其时管杰雄为写论文奋斗了半年,当他遇到困难时,崔琦会跟他说“外面天气很好,到外面玩玩再回来”,压力得以舒解,人也就不会钻牛角尖了.
  ?全心投入研究
  ?[香港《明报》10月14日报道]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沈平忆起10年友人兼今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时笑说:“他很投入物理研究,身旁其他东西,他很少理……”
  记者问及沈平对崔琦的印象时,他想了一想,便表示崔琦念及的总是物理研究.沈平说:“他好投入,喜欢做实验,由于研究需要,他不惜四处奔波,走遍波土顿及佛罗里达州,打个强力磁场以进行他的‘量子液体实验’.”
  两人大约是在10年前参加美国著名大学举办的夏令活动时相识的.那时候,他俩联同其他人往芬兰出席座谈会,由于志趣相投,两人谈谈笑笑,做做实验,友谊便从物理开始.
  沈平表示,平日的崔琦是个好静、很随和的人.这与他另一位朋友、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张立刚说及的崔琦不谋而合.张立刚以流利的英语说:“他少说话,手脚倒快得很,做事非常有效率.”
  张立刚又盛赞崔琦非常出色,且投入工作,颇得业内人士尊敬.在发现了今届获奖研究“分数量子电尔效应”后两年,崔琦便于1984年和另外两位应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赢得“美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头衔及巴克利特理大奖,显示其研究成果获得肯定.
  ?能文能武乃全才
  ?在毕业同学录中,有同学对崔琦有如下评价:“六尺身材堪谓高,天赋英聪功课好,兼长国、英、数,日常小事却糊涂,五毫当一毫.写字时笔墨飞舞,笔迹字体犹如乱草,指挥音乐,南拳北腿如比武,歌声动人,姿势美妙够风度.爱班之宝,基督虔徒.”
  与崔琦同届的现职浸会大学助理教务长蔡子平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当年崔琦的物理、中英文、化学和生物等科的成绩特别好.
  虽然蔡子平与崔琦非同班,但曾在课后一起玩耍,印象中的崔琦个性率直,做事不计较,文武全才,对很多事物均感兴趣,热爱打篮球和唱歌,尤其爱唱宗教歌曲及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