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

题目详情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变化:①秦汉时代植桑、丝织技术开始向南、向北发展。
②唐朝中期以前,中国丝绸的产地主要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的丝绸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
④北宋时,丝织业的中心已经在四川和东南沿海地区。
(2)原因:
①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过度开垦。
②历代帝王多在北方建都,就近砍伐林木,破坏生态平衡。
③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应抓住材料一中秦汉、唐中期、北宋这三个时间段来分析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第(2)题的回答,可以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分析归纳出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膨胀,帝王多建都于此,进而导致环境恶化、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
看了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单位是( )A.农村居民B.农村常住户C.农村暂住人口D.农村村民  2020-05-30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郑家庄村,是全国闻名的民族团结示范村。这个125户的小村庄,聚居着汉、白、藏、  2020-07-13 …

“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  2020-11-02 …

司马溪尾朱村地形概况在百度寻了只有“概况溪美朱村拥有居民2万多人,乃南宋大文学家朱熹后代子孙.工业发  2020-11-12 …

英语翻译1、南宁路甲二单元101户2、山东省青岛市南区湖南路40号乙1单元39户.翻译成英语哈.用机  2020-11-13 …

英语翻译请帮助翻译下面两个地址,广西省容县黎村镇六胜村上妈队10号广西省南宁市江南区那洪街道办事处平  2020-11-13 …

皖南古村西递村的典型的格局是“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  2020-11-13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郑家庄村,是全国闻名的民族团结示范村。这个125户的小村庄,聚居着汉、白、藏、傈  2020-11-23 …

(1)南华社区分北区和南区两个住宅区.北区有12栋23层的居民楼,每层住8户.北区共有居民多少户?(  2020-12-12 …

材料作文作文作文!浙江省永嘉县潘宅村地处偏远山区,居住着400户人家.村里的街道一直没装路灯,每到夜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