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诗》云:‘秉彼蟊贼①,付畀②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③,以及蟊贼。’此除蝗

题目详情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诗》云:‘秉彼蟊贼①,付畀②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③,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④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曰:“聪伪主,德不胜袄⑤,今袄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帝然之,蝗害讫息。

  注:①蟊贼:吃禾苗的害虫。

  ②付畀( b@ ):付与。

  ③螟蜮:吃禾苗的害虫。

  ④刘聪:十六国时期汉国国君,无道。

  ⑤袄( y1o ):同“妖”。

  

从姚崇三次讲话的内容看,他关于灭虫的实际见解是

[  ]

A.既要做到合道,又要做到适权,就能战胜蝗灾妖异。

B.既要有德行,又要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战胜蝗灾妖异。

C.既要有德行,又要有正确的方法,就能战胜蝗灾妖异。

D.既要有正确的方法,又要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战胜蝗灾妖异。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要求考生先要对三次谈话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从中概括出观点,因此应先看三次谈话内容的共性及个性,第一次谈话中引《诗经》及汉光武帝诏令中的话说明一个问题,人们应当奋力捕捉害虫并用火烧掉。第二句姚崇的话主要是为了反驳倪若水“除天灾当以德”的观点,指出德不能除蝗。第三句姚崇的话的内容是指明蝗灾若不除,后患无穷。完成了这一步后就要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了。从三次谈话中不难看出其见要全力除蝗,而不能以德抵御蝗灾,除蝗的方法是可以用火烧,烧后埋掉,因此,在比较了四个选项后,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
提示: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考查中的最高层级,它是前面所提训练的综合体现,只有准确把握了语句含义,对文章的有关信息进行辨别筛选后,才能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倾向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并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直露,有时含蓄,有时集中,有时分散,因而这给归纳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带来较大难度。要想准确地分析概括,首先必须弄懂文意,也就是说这项工作要在通观全篇的基础上完成。文意理解可以借助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先完成对句意的准确理解,然后就要对所理解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筛选,看文章涉及的人物、事件、道理等,并理清其间的关系,以达到对全文意思理解的目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就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推理,完成抽象的概括了,而概括的内容也正是作者观点态度的体现。在进行概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应该尊重原文,不能依据自己的想法随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观点。②如果作者的观点不够明显或分散在文章各处,应当仔细阅读并进行综合概括,概括时不可夸大事实或片面地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加以评价。③阅读分析时应注意那些隐含信息的句子,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有助于准确地概括观点。   在这里还需提醒一点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区别。前者要求将文章中事件本身或道理本身的有关内容分析概括出来,这属于客观的东西,考查着眼于归纳、概括能力,后者要求在分析归纳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提炼出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属于作者主观的东西,考查着眼于分析推理、概括能力上。但在实际考查时,这二者有时很难截然分开,因为提炼作者观点态度要建立在对文章内容要点、主旨思想的分析上,因此,将前面复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是完成“分析概括作者观点”的坚实基础,也可以说是顺利完成整篇文言阅读的必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