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
答: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显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结尾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访戴天山[注]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 2020-06-15 …
用适当的形近字组词.(例:严(峻)(竣)工(骏)马(俊)俏例:严(峻)(竣)工(骏)马(俊)俏①手 2020-06-18 …
一只松鼠以均匀的速度在1.5min内从8m高的树上跳到地面。在树根旁停留2.3min,突然,一声巨 2020-06-19 …
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立即飞回树上它 2020-06-26 …
学校开展植树活动,运回树苗76棵.五年级领走27棵,六年级领走33棵,还剩下多少棵树苗? 2020-06-27 …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 2020-06-28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2020-06-28 …
一只小鸟从柿子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柿子,吃了一会,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立即飞回树上它出 2020-07-08 …
阅读,回答文后问题。男孩溜回树下尿尿。老人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直往树下奔。我 2020-12-17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旧答后面的问题。当一只离群的大雁饱经风霜又重回鸟群时,它是幸福的。当秋天的最后一片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