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归沦得无人.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题目详情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归沦得无人.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画松 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赏析】 好的艺术品往往具有一种褫魂夺魄的感召力,使观者或读者神游其境,感到逼真.创作与鉴赏同是形象思维,而前者是由真到“画”,后者则由“画”见真.这位盛唐诗僧景云(他兼擅草书)的《画松》诗,就维妙维肖地抒发了艺术欣赏中的诗意感受.一件优秀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就很新鲜、强烈,令人经久难忘.诗的首句似乎就是写这种第一印象.“画松一似真松树”.面对“画松”,观者立刻为之打动,由“画”见“真”了,这该是何等样的妙品啊,“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感,一种会心的喜悦,一种似曾相识的发现.于是,观画者进入欣赏的第二步,开始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联想,去玩味,去把握那画境.他陷入凝想沉思之中:“且待寻思记得无?”欣赏活动需要全神贯注,要入乎其内才能体味出来.“且待寻思”,说明欣赏活动也有一个渐进过程,一定要反复涵泳,方能猝然相逢.当画境从他的生活体验中得到一种印证,当观者把握住画的精神与意蕴时,他得到欣赏的最大乐趣:“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这几乎又是一声惊呼.说画松似真松,乃至说它就是画的某处某棵松树,似乎很实在.然而未有过“天台访石桥”经历的读者,毕竟不知某松到底是什么样子,似乎又很虚.然而细加玩味,此松之精神俱在.这是从天台石桥的特定环境暗示出来的.“天台”是东南名山,绮秀而奇险,“石桥”是登攀必经之路.“石桥南畔第三株”的青松,其苍劲遒媚之姿,便在不言之中.由此又间接传达出画松的风格.这就是所谓虚处传神了.诗言画松之逼真,具体到石桥南畔“第三株”,又似乎过于指实.其实,“天台”、“石桥”在唐诗中几乎作为奇境胜地的同义语被广泛运用,此诗对此未必是实写.或者应该更为确切地说,是实事虚用而已.作为题画,此诗的显著特点在于不作实在的形状描摹,如“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龙甲虬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荫南山”(王安石咏松诗句)一类,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写来,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出画家的艺术造诣,它在同类诗中是独树一帜的.
看了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归沦得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黄山顶上一棵松”.松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器官→松→组织B.松→细胞→组织→器官C.细胞→器  2020-04-06 …

英语翻译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  2020-06-1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仆(我)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2020-06-16 …

重庆市云阳县沙沱派出所端掉一家赌博机窝点,查获10多台赌博机,抓获老板和正在参与赌博的中学生3名。  2020-06-26 …

松子是从松果里长出来的么?平时经常能看见松树,松果也经常可以看到,但是为什么就是见不到鲜的松子呢?是  2020-11-03 …

选出最不通顺,不恰当的一个句子A这些松树一株株显得生气勃勃,十分顽强B世界闻名的迎客松挺立在青狮石旁  2020-11-10 …

一棵柏树的寿命是3000年比一棵雪松的寿命长2分之1.一棵雪松的寿命是多少年(用方程解)(2)201  2020-11-26 …

作文描写学校花坛600字左右10点前花坛大体为:进校门右边:有一条长方形花坛里面都是形态各异的玫瑰花  2020-11-30 …

(2013•烟台模拟)玉米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上,也可以  2020-12-08 …

有70个松果,松鼠2小时运走了30个松果(1)如果要4小时运完70个松果,剩下的时间,松鼠平均每有7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