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宋)司马光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
(宋)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萧相②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注】①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作者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退居洛阳,本诗即作于此段时期。君贶,司马光的朋友,二人多寄赠唱和之作。潞公,即北宋宰相文彦博,潞国公是其封号。东庄,文彦博洛阳宅第。②丕构:大厦。③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于是他“置田宅必居穷处”。
(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描述。
(2)诗歌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
(宋)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萧相②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注】①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作者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退居洛阳,本诗即作于此段时期。君贶,司马光的朋友,二人多寄赠唱和之作。潞公,即北宋宰相文彦博,潞国公是其封号。东庄,文彦博洛阳宅第。②丕构:大厦。③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于是他“置田宅必居穷处”。
(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描述。
(2)诗歌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描述诗句的画面,应属于鉴赏诗歌的内容.对于描述画面题,首先要读懂诗句,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去了解诗句所写的内容,根据语境,用艺术的表达方式进行描写.其中,可以运用修辞手法以及细节描写,但切记一点,描写不是翻译,不能将其当做翻译来写,要根据其内容进行想象和拓展,并要与主题结合.多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会使你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前两联是写远处是嵩山,层层山峦上覆盖着白雪.山下是伊河,茫茫一片,水天相连;近处是大片平原,一座楼绾,也就是文彦博的庄园,矗立其间.庄园内小溪岸边是两行垂柳,轻轻地拂拭着水面.然后概括起特征:应是描绘的恬静的庄园山水图.最后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即可.
(2)本题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此类题作答时,先明确使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手法的体现及表达效果.而本题已明确是修辞手法,所以考生作答时首先理解此联的内容:第三联是说国家大厦需要柱石来支撑,渡过巨川须乘楼船.从章法上看,“柱石”承第一句的“嵩峰”,由嵩山的顶天立地,而想到“扶丕构”;“楼船”承第二句的“伊浦”,由伊浦的“一片天”而想列“济巨川”.这里还有言外之意,“柱石”是指作者自己和文彦博这些朝廷重臣而言;从“济巨川”看,显然作者认为他们面临“巨川”,也就是处于困境.怎样才能渡过这一难关呢?那要依靠“楼船”.“楼船”指皇帝的信任.但皇帝信任王安石,实行新法,这在司马光这些保守派看来,是国家大厦将倾了,必须由他们来扭转政局.可是皇帝不信任他们,这正如渡河无船一样,又有什么办法呢?由此分析可得出,此联主要运用的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最后考生只要据此理解分层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
(1)一幅辽阔恬静的田园山水画.(2分)远处嵩山重峦叠嶂,覆盖着皑皑积雪,茫茫的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近处辽阔平整的土地连接着楼台,低垂的柳枝轻拂水着清泉.(3分;答出一联给2分,答出两联给3分;意思对即可)
(2)比喻(双关).诗人用大厦需要柱石支撑比喻国家需要栋梁之才来辅佐大业,用人要等待大船帮助才能渡过江河比喻人才需要得到君王的提拔重用才能施展理想抱负.(4分;答出“修辞手法”给2分,“简要分析”2分;如没有答出“修辞手法”,但“简要分析”中可以明确看出“修 辞手法”的,也可给4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能重用治国贤才的忧虑(或:委婉地表达了对重获君王重用的渴望).(2分)
译文:
遥远的嵩山堆千重白雪,低低的伊水映一片蓝天.水滨百顷田地连接着别墅,两行疏落的柳枝拂动清泉.国之大厦正须柱石般的重臣支撑,谁想渡过大河必得凭借高大楼船.潞公像萧相国一样曾是左右臂膀,如今却在荒僻的村野造屋买田.
鉴赏:
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于神宗熙宁四年(1071)退居洛阳.此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富弼等人也因反对王安石迁来洛阳.他们组成一个在野反对派,名叫“耆英会”,诗题中的君贶也是其中一员.他们常在一起聚首,喝喝烧酒,发发牢骚.这首诗当写于他们的一次聚会之后.王拱辰有诗,司马光和了一首.
前四句写潞公庄园的景色:远处是嵩山,层层山峦上覆盖着白雪.山下是伊河,茫茫一片,水天相连;近处是大片平原,一座楼绾,也就是文彦博的庄园,矗立其间.庄园内小溪岸边是两行垂柳,轻轻地拂拭着水面.以上所写,有远景有近景,有楼阁有农田,是一幅恬静的庄园山水图.在这里面饮酒写诗,一定是相当惬意的.看了这四句轻松的写景之后,人们会以匆接下去又会像一般田园诗那样.抒发悠闲淡泊的心情.那知三联笔锋突然一转,口气严肃起来,说国家大厦需要柱石来支撑,渡过巨川须乘楼船.从章法上看,“柱石”承第一句的“嵩峰”,由嵩山的顶天立地,而想到“扶丕构”;“楼船”承第二句的“伊浦”,由伊浦的“一片天”而想列“济巨川”.这里还有言外之意,“柱石”是指作者自己和文彦博这些朝廷重臣而言;从“济巨川”看,显然作者认为他们面临“巨川”,也就是处于困境.怎样才能渡过这一难关呢?那要依靠“楼船”.“楼船”指皇帝的信任.但皇帝信任王安石,实行新法,这在司马光这些保守派看来,是国家大厦将倾了,必须由他们来扭转政局.可是皇帝不信任他们,这正如渡河无船一样,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尾联就发牢骚了,以古人作比:萧何曾是汉高祖的“左右手”.为刘氏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最终还是遭到猜忌,回家买田种地去了.这里将文彦博比萧何,也是作者自况;又暗含讽喻,埋怒宋神宗将得力大臣排斥在朝廷之外,致使朝纲紊乱.
这首诗,前四句平和轻松,后四句感情突然冲动起来.这一笔锋的转换,反映了这些“耆英”们的内心矛盾,表面上看他们在洛阳过着闲适的生活,饮酒赋诗,好像与世无争;内心里却时时刻刻注视着朝廷政局的变化 伺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事实也正是如此,神宗死后,高太后掌权,立刻请回了司马光,废除新法,恢复旧制.司马光终于成了支撑封建旧体制的“柱石”了.
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前四句写眼前景,笔起云烟,历历如绘,平和匀称.眼前景勾起心底情.五六句触景生情,骤然振起,气势轩昂,情感冲动.结尾又陡然抹倒,历史如彼,现实如此,不尽之意,尽在言外.这并不是出于作者的有意做作,而是由生活的矛盾所决定的.闲散的生活和宏伟的抱负、平静的风景和强烈的感情构成了生活中的巨大矛盾,作者把这个矛盾写出来,就形成了诗中起伏的波澜和抑扬的章法.
(2)本题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此类题作答时,先明确使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手法的体现及表达效果.而本题已明确是修辞手法,所以考生作答时首先理解此联的内容:第三联是说国家大厦需要柱石来支撑,渡过巨川须乘楼船.从章法上看,“柱石”承第一句的“嵩峰”,由嵩山的顶天立地,而想到“扶丕构”;“楼船”承第二句的“伊浦”,由伊浦的“一片天”而想列“济巨川”.这里还有言外之意,“柱石”是指作者自己和文彦博这些朝廷重臣而言;从“济巨川”看,显然作者认为他们面临“巨川”,也就是处于困境.怎样才能渡过这一难关呢?那要依靠“楼船”.“楼船”指皇帝的信任.但皇帝信任王安石,实行新法,这在司马光这些保守派看来,是国家大厦将倾了,必须由他们来扭转政局.可是皇帝不信任他们,这正如渡河无船一样,又有什么办法呢?由此分析可得出,此联主要运用的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最后考生只要据此理解分层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
(1)一幅辽阔恬静的田园山水画.(2分)远处嵩山重峦叠嶂,覆盖着皑皑积雪,茫茫的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近处辽阔平整的土地连接着楼台,低垂的柳枝轻拂水着清泉.(3分;答出一联给2分,答出两联给3分;意思对即可)
(2)比喻(双关).诗人用大厦需要柱石支撑比喻国家需要栋梁之才来辅佐大业,用人要等待大船帮助才能渡过江河比喻人才需要得到君王的提拔重用才能施展理想抱负.(4分;答出“修辞手法”给2分,“简要分析”2分;如没有答出“修辞手法”,但“简要分析”中可以明确看出“修 辞手法”的,也可给4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能重用治国贤才的忧虑(或:委婉地表达了对重获君王重用的渴望).(2分)
译文:
遥远的嵩山堆千重白雪,低低的伊水映一片蓝天.水滨百顷田地连接着别墅,两行疏落的柳枝拂动清泉.国之大厦正须柱石般的重臣支撑,谁想渡过大河必得凭借高大楼船.潞公像萧相国一样曾是左右臂膀,如今却在荒僻的村野造屋买田.
鉴赏:
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于神宗熙宁四年(1071)退居洛阳.此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富弼等人也因反对王安石迁来洛阳.他们组成一个在野反对派,名叫“耆英会”,诗题中的君贶也是其中一员.他们常在一起聚首,喝喝烧酒,发发牢骚.这首诗当写于他们的一次聚会之后.王拱辰有诗,司马光和了一首.
前四句写潞公庄园的景色:远处是嵩山,层层山峦上覆盖着白雪.山下是伊河,茫茫一片,水天相连;近处是大片平原,一座楼绾,也就是文彦博的庄园,矗立其间.庄园内小溪岸边是两行垂柳,轻轻地拂拭着水面.以上所写,有远景有近景,有楼阁有农田,是一幅恬静的庄园山水图.在这里面饮酒写诗,一定是相当惬意的.看了这四句轻松的写景之后,人们会以匆接下去又会像一般田园诗那样.抒发悠闲淡泊的心情.那知三联笔锋突然一转,口气严肃起来,说国家大厦需要柱石来支撑,渡过巨川须乘楼船.从章法上看,“柱石”承第一句的“嵩峰”,由嵩山的顶天立地,而想到“扶丕构”;“楼船”承第二句的“伊浦”,由伊浦的“一片天”而想列“济巨川”.这里还有言外之意,“柱石”是指作者自己和文彦博这些朝廷重臣而言;从“济巨川”看,显然作者认为他们面临“巨川”,也就是处于困境.怎样才能渡过这一难关呢?那要依靠“楼船”.“楼船”指皇帝的信任.但皇帝信任王安石,实行新法,这在司马光这些保守派看来,是国家大厦将倾了,必须由他们来扭转政局.可是皇帝不信任他们,这正如渡河无船一样,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尾联就发牢骚了,以古人作比:萧何曾是汉高祖的“左右手”.为刘氏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最终还是遭到猜忌,回家买田种地去了.这里将文彦博比萧何,也是作者自况;又暗含讽喻,埋怒宋神宗将得力大臣排斥在朝廷之外,致使朝纲紊乱.
这首诗,前四句平和轻松,后四句感情突然冲动起来.这一笔锋的转换,反映了这些“耆英”们的内心矛盾,表面上看他们在洛阳过着闲适的生活,饮酒赋诗,好像与世无争;内心里却时时刻刻注视着朝廷政局的变化 伺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事实也正是如此,神宗死后,高太后掌权,立刻请回了司马光,废除新法,恢复旧制.司马光终于成了支撑封建旧体制的“柱石”了.
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前四句写眼前景,笔起云烟,历历如绘,平和匀称.眼前景勾起心底情.五六句触景生情,骤然振起,气势轩昂,情感冲动.结尾又陡然抹倒,历史如彼,现实如此,不尽之意,尽在言外.这并不是出于作者的有意做作,而是由生活的矛盾所决定的.闲散的生活和宏伟的抱负、平静的风景和强烈的感情构成了生活中的巨大矛盾,作者把这个矛盾写出来,就形成了诗中起伏的波澜和抑扬的章法.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因特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 2020-05-15 …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中:“因为我跟你一样。因为我也和你一样孤独,和你一样不能爱生活,不能人,不能 2020-06-16 …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反映了什么现象?在哪一和约前后出现的?怎么看 2020-06-17 …
奴隶主把奴隶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对待奴隶就像对待工具和牲畜一样任意买卖,这是因为A.奴隶社会出现 2020-06-17 …
设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有穷数列a1,a2,…,an为n(n=2,3,4,…,)阶“期待数列”:①a1 2020-06-18 …
设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有穷数列a1,a2,…,an为n(n=2,3,4,…)阶“期待数列”:①a1+ 2020-08-02 …
看漫画《取之不尽》,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 2020-10-30 …
现在的电视剧常常听见这个词.比如:有什么差错我也担待不起啊?这个孩子出身乡野,做错什么事请你多多担待 2020-11-08 …
求关于“等待”一词,各个名家名作中提到的解释或理解……例如这一句:大仲马:人类的一切智慧,包含在四个 2020-11-13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写序号)1.待:①对待;②招待;③等待;④要,打算。(1)有的含羞待放 2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