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饥饿的歌声陈力娇米粒初中毕业,暂时没有工作,待在家里和母亲做土豆包包。土豆包包很繁琐,且费时费力,孤寂难耐,有时不留神,还会被磨板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饥饿的歌声
陈力娇
    米粒初中毕业,暂时没有工作,待在家里和母亲做土豆包包。
    土豆包包很繁琐,且费时费力,孤寂难耐,有时不留神,还会被磨板刮破手指,血洇出来时,米粒再也不想干了,却苦于母亲严厉的眼神。
    这天米粒来了解救的人,是街道的曾阿姨。曾阿姨一来,母亲绽开笑脸迎了上去。曾阿姨对母亲说,听说你家米粒歌唱得好,我是特地来请她,水城之夏音乐会,想让米粒拿头彩。母亲一听乐了,说,我家米粒唱得是好,但是你们那里供饭吗?米粒一走,土豆包包没人做了,我家还有等着吃饭的呢。米粒的母亲说着,眼光投向一直生病在床的米粒的哥哥。曾阿姨忙道,就是因为供饭我才找米粒的,我知道你们家困难,粮食不够吃,米粒去练唱,半个月就可给你省下六斤粮食,那要顶多少土豆包包呀!
    母亲不吭声了。
    第二天米粒去练唱了。米粒的嗓音,天生丽质,高音亮而圆,一般歌曲都是原调唱,唱郭兰英的《我的祖国》,根本不用降调,又柔又软,余音悠长,懂行的人闭眼一听,俨然在品尝郭兰英甜美的歌声,不由得对米粒刮目相看。
    乐手们很久没听到这样的声音了,曲音一落,他们放下手中的乐器都不吭声了,他们完全陶醉了,他们被这小姑娘的歌声征服了。
    曾阿姨站在一旁,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虽不懂音乐,但米粒唱得好她还是知道的,乐手们发了愣她还是看得出来的。曾阿姨就当即许愿,米粒好好唱,音乐会若一举夺魁,阿姨推荐你去文工团。
    曾阿姨的话,搅动起米粒的心思,她做梦都想上文工团,那样她就不用天天做土豆包包了。米粒高兴得唱了一首又一首,她的嗓音适应能力强,能唱反串,把胡传魁和阿庆嫂,还有刁德一的唱腔唱得惟妙惟肖。
   食堂里吃得好,每顿一个菜,两个馒头,米粒就想到了哥哥。哥哥瘫痪在床,从没吃过白面馒头。米粒一想到他,就吃不下去了。就和曾阿姨提出,能不能把自己的另一个馒头,带给自己的哥哥。
    若是别人,曾阿姨不会同意,但是她是米粒,音乐会最有希望得大奖的歌手。曾阿姨就点头了。从这天起,米粒每顿都吃一个馒头,把另一个馒头留给了哥哥。
    一个馒头很快就消化完了,米粒会很快感到饥饿,但她会转移方向,她一饿就唱歌,一唱歌就什么都忘了。这办法很帮米粒的忙,既赶跑了饥饿,还把歌越练越好,米粒成了大家的宠儿。
    一转眼,水城之夏音乐会临近了,排练也在紧锣密鼓中。这天彩排,彩排实际就是领导检查节目。曾阿姨对彩排十分重视,她说,主管文化的县长前来观看,文化局长前来观看,这次演出,不亚于正式演出。米粒第一次上台,曾阿姨鼓励她,好好唱,县长看你唱得好,会特批你去文工团。米粒是个孩子,只要能去文工团,她什么都不害怕,别说在台上唱一两首歌。
    米粒的放松果然让她声名鹊起,歌声像一只漂亮的鸟,飞向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让人久久挥之不去。县长上台和演员合影时,特意拉过米粒,问寒问暖,还让摄影师给他们单独摄了一张。
    曾阿姨对米粒的表现,别提多高兴了。
    三天以后音乐会开始了。演出顺序排在下午。曾阿姨为鼓舞演员的士气,中餐特地由馒头改成面条。又特地把米粒和一个小演员单独安排在一张桌上。可是那小演员突然肚子痛,面条都没吃,青着脸回去了。米粒很惋惜那碗面条,若是馒头,她会给哥哥留着。
    小演员突然掉队让曾阿姨很是不悦,但一想到有米粒顶着,能一俊遮百丑,曾阿姨一心的乌云也就散了。可是事情往往不随人愿,往往都是指儿不养娘,指地不打粮。谁都没想到这么有优势的米粒,会意外地把这次演出搞砸了,米粒在演唱时高音区根本就没上去,而且声音喑哑,还出现了破音儿。
    曾阿姨失望了,当时就撂了脸子。米粒自己也失望,下了台妆都没卸,一个人哭着回家了。不用说去文工团的事也泡汤了。
    米粒又开始做土豆包包了,任谁也问不出她败场的原因,成为一个谜。
    一直到十年后,米粒考上了音乐学院,偶然的一次机会,米粒遇到当年的一位乐手,乐手请米粒吃饭,席间问起了这事,米粒听了乐手的话,神情怅然了许久,最后才幽幽地说:那碗面条,扔了真的太可惜了。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米粒不想跟母亲在家里做土豆包包,做土豆包包繁琐又费时费力,而且不小心会刮破手指,表明米粒不爱劳动。
B.文中“歌声像一只漂亮的鸟,飞向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米粒歌声的优美动人。
C.母亲不让米粒去唱歌,因为唱歌就不能做土豆包包挣钱,无法补贴家用,但是,听到可以供饭就不吭声了,这说明母亲很小气。
D.米粒每顿饭可以有两个馒头,但是,她想到瘫痪在床的哥哥从没有吃过馒头,就留下一个给哥哥,这事破例得到曾阿姨的同意。
E.米粒在音乐会上败场,令曾阿姨很失望,没有去成文工团,后来考上了音乐学院,揭开了谜底,“饥饿”是她败场的主因。
(2)“曾阿姨”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米粒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A“不爱劳动”错,无中生有.
C“母亲很小气”错,这是生活拮据贫穷使然.
E“‘饥饿’是她败场的主因”分析不全面,米粒当时爱惜一碗面条,不舍得扔,就自己吃了,影响了唱歌,导致败场.
(2)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这是一道文章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形象的作用的题目,主要体现为突出主要人物、线索、见证人和推动情节的发展的作用,答题时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曾阿姨是小说次要人物,她贯穿全文,起着线索的作用;她见证了米粒出去唱歌、练歌、演出、败场,使得小说内容更具真实性.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是一道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和细节描写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这些描写对凸显人物性格的作用.
①句是写乐手们在米粒演唱结束后的反应,属于侧面描写,主要是为了突出“米粒的嗓音,天生丽质,高音亮而圆…又柔又软,余音悠长”.
②句是写米粒吃馒头时想到瘫痪在床的哥哥从没吃过馒头,就节省一个馒头留给哥哥吃,属于细节描写,表现了米粒的善良和对哥哥的疼爱.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本题探究小说结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作答:①是否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否使得情节更加完整,使得叙事更加合理.②是否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是否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是否揭示了主题或深化了主旨.④是否使环境更加典型.⑤是否使用了写作手法.⑥是否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两种观点均可,答题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一般要遵照原文;然后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再分析对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凸显,文章结构的完整性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1)DB   (答D得3分,答B得2分,答E得1分;答A、C不得分,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得分)
(2)①故事的见证者.米粒出去唱歌、练歌、演出、败场都有曾阿姨身影,她见证了米粒的所作所为;
②线索人物.曾阿姨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每点3分)
(3)①米粒的嗓音高而圆润,歌声甜美:该段侧面描写乐手们“不吭声”“完全陶醉”的情态,再现了米粒嗓音丽质、高亢、圆润和歌声甜美动人的特点.
②善良,疼爱哥哥:该段写米粒吃馒头时想到瘫痪在床的哥哥从没吃过馒头,就节省一个馒头留给哥哥吃,表现了米粒的善良和对哥哥的疼爱.
(每点3分)
(4)示例:
观点一:不可以删去.理由:
①最后一段写米粒十年后考上了音乐学院,使人物的结局出现了喜剧性;②“那碗面条,扔了真的太可惜了”照应了前文的情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提升了人物形象;③米粒说出了那次音乐会败场的原因,揭开了谜底,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④形成对比,命运改变,升华主题.
观点二:可以删去.理由:
①小说开端于做土豆包包,结束于唱歌败场,再次做土豆包包,情节完整,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②不揭开谜底,说出败场的原因,让读者去思考,留有悬念,有余味;③不写米粒十年后考上音乐学院,不揭开谜底,增强故事的悲剧性,使读者产生同情;④揭开谜底,使故事情节过于直白.
(其他答案,紧扣文本、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