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儒、道、释的融合苏轼在政治上奋发有为、希望实现他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时,曾经批判过释、道思想;但在他处于逆境时,即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难
苏轼对儒、道、释的融合
苏轼在政治上奋发有为、希望实现他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时,曾经批判过释、道思想;但在他处于逆境时,即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个人又遭受到排斥打击时,则又更多地接受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思想,在释、道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寄托。在《醉白堂记》一文中,他借称颂韩琦来表现自己的处世态度:“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这完全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而在《超然台记》一文中,他通过推究人们“乐少悲多”的原因来阐发和推崇那种超然物外的思想时说:“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他认为如果认识到美恶齐一,无所谓“去取之择”。就可以“游于物之外”了。而他之所以能“无往而不乐”,“盖游于物之外也”,可见他的乐天派的性格和生活态度,确实跟庄子齐生死、齐得丧、等富贵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他极力调和儒学和佛、老思想之间的差别和矛盾。他认为佛、老思想同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有其相通之处。在《上清储祥宫碑》一文中,他说:“道家者流,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合于《周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他批评《史记》中所说庄子诋訾孔子之徒是并不真正了解庄子,实际上“庄子盖助孔子者”。在《南华长老题名记》一文中,他甚至认为“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并且肯定南华长老所认为的佛家虽是出世的,但与入世的儒家实际相通不悖的思想——“宰官行世间法,沙门行出世间法,世间即出世间,等无有二”。本来是很不相同的。他却极力调和,可见他在自己的思想中是要努力使儒、释、道三家熔于一炉。对韩愈他是十分尊崇的,却批评他固守孔孟而不能吸收佛、老之学。他说:“韩愈之于圣人之道,盖亦知好其名矣,而未能乐其实。何者 ? 其待孔、孟甚尊,而拒佛、老甚严。”
苏轼尽管怀抱着“致君免舜”的理想,但现实却难尽如人意。那么,如何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 ? 苏轼的回答是:淡化功名意识;守着“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随机应变的人生哲学;抱定“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苏轼的人生思考超出凡俗,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在逆境中淡泊名利,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
其实不仅仅是苏轼,从历代文学家的身上,从他们刚正不阿清廉正直的人格上,我们可以悟出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妙章:“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
( 选自《论苏轼对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有删节 )
6 .关于苏轼“超然物外”思想的理解,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苏轼的“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思想,来源于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
B .苏轼认为如果有了美恶齐一,无所谓“去取之择”的认识,就可以“游于物之外”了。
C .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苏轼人生态度、处世哲学和治乱兴亡上,体现在身处逆境遭受打击时。
D .这种思想在苏轼的《醉自堂记》《超然台记》等作品中都有解释和阐发。
7 .对于苏轼“调和儒学和佛、老思想之间的差别和矛盾”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苏轼认为“儒释不谋而同”,儒学和佛、老思想不但不是对立的,而且还有相通之处。
B .苏轼认为,道家的“清静无为”之道与《周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是吻合的。
C .苏轼对庄子诋訾孔子之徒的做法是持批评态度的,他认为庄子的做法实际上帮助了孔子。
D .苏轼批评韩愈待孔盂甚尊而不能吸收佛、老之学。表明他对韩愈的为人颇有微词。
8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 .苏轼在逆境中从释、道思想中找到了精神寄托,表现出了“无往而不乐”的乐天派性格和生活态度。
B .“相反而相为用”“世间即出世间”表明了苏轼是极力想对本不相同的道佛思想进行调和的。
C .儒、道、释的融合,使得苏轼既热爱现实人生而又能做到在逆境中淡泊名利,从容自如。
D .在如何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方面,苏轼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6 .
C( “治乱兴亡”属经世济民之举,此时苏轼是批判释道的 )
7 . B(A .原文是“他认为佛、老思想同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C .苏轼批评的是《史记》中的说法,而非庄子; D .原文说苏轼“对韩愈他是十分尊祟的”,他对韩愈的批评不涉及“为人” )
8 . B( 苏轼调和的是“儒释”而非“道佛” )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不幸牺牲.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走过那片芦 2020-06-20 …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不幸牺牲.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走过那片芦 2020-06-30 …
混凝土振实的判定标准是什么:振捣时间是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在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 2020-07-04 …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不幸牺牲。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走过那片芦苇 2020-11-03 …
曾有一首宣传环保的歌曲叫《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不幸牺牲。歌词中有 2020-11-03 …
阅读短文我曾经说过,科学家是在理性的最高法庭上对自然界最忠实的诠释者。但是,假如无知偏见成为陪审团的 2020-11-07 …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曾对执法不具有这样的判断:“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记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该 2020-11-25 …
恩格斯曾经指出,“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 2020-12-03 …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曾预言当时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 2020-12-27 …
传播学者克罗斯曾提出一个“谣言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这说明谣言的能 2021-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