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题多景楼[注]曾肇(北宋)屈曲危楼倚半空,诗情无限景无穷。江声逆顺潮来往,山色有无烟淡浓。风月满楼供一醉,乾坤万里豁双瞳。片云回逐斜阳去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多景楼[注]
曾肇(北宋)
屈曲危楼倚半空,诗情无限景无穷。江声逆顺潮来往,山色有无烟淡浓。
风月满楼供一醉,乾坤万里豁双瞳。片云回逐斜阳去,知落淮山第几重?【注】本诗是作者被贬途中登多景楼而作。
题多景楼
王琮(南宋)
秋满阑干晚共凭,残烟衰草最关情。
西风吹起江心浪,犹作当时击楫[注]声。【注】晋朝祖逖北伐,到中流击楫,誓日;“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曾诗所写景物有何点,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虽然都是登楼抒怀之作,但所抒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题多景楼[注]
曾肇(北宋)
屈曲危楼倚半空,诗情无限景无穷。江声逆顺潮来往,山色有无烟淡浓。
风月满楼供一醉,乾坤万里豁双瞳。片云回逐斜阳去,知落淮山第几重?【注】本诗是作者被贬途中登多景楼而作。
题多景楼
王琮(南宋)
秋满阑干晚共凭,残烟衰草最关情。
西风吹起江心浪,犹作当时击楫[注]声。【注】晋朝祖逖北伐,到中流击楫,誓日;“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曾诗所写景物有何点,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虽然都是登楼抒怀之作,但所抒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分析景物的特点,结合具体写景的句子分析即可.“危楼倚半空”“乾坤万里”体现景的雄伟壮阔;“江声逆顺潮来往,山色有无烟淡浓”写出了景色的多变.
(2)本题分析作者的情感,两首诗都是写景,应注意景和情的关系.曾诗写景物多变,再联系注释介绍的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被贬途中登多景楼而作”,可以分析出诗人借多变的景色暗示宦海沉浮,从而表达了宦海沉浮之感.
王诗中借用了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理解了典故的意思,就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结合注释,也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渴望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
答案:
(1)雄伟壮阔,景色多变.危楼倚空,乾坤万里,体现雄伟壮阔;潮涨潮平,来而复往,时有时无,烟岚聚散,或淡或浓,体现多变.
(2)曾诗表达了宦海沉浮之感.借多变的景色暗示宦海沉浮.
王诗抒发了慷慨报国之志.借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
参考译文:
(一)一座屈曲危楼斜倚在半空,登斯楼也,诗情犹如胜景无尽无穷.江潮声声,时逆时顺;潮涨潮平,来而复往;山色易变,时有时无,或浓或淡;烟岚聚散,若有若无,或淡或浓.清风明月,良辰美景,聊且供得游人一醉;乾坤万里,水天相接,凭栏处,境界开阔了双瞳.又见那几片白云,徘徊追逐西去的夕阳,但不知它坠落在淮山第几重?
(二)共同倚靠照满秋色的栏杆上,残烟衰草景色最能牵动愁情.
秋风萧萧的吹起江心的波浪,好像当年祖逖过江的击楫声.
赏析:
(一)
《题多景楼》是作者被贬途中登多景楼而作,写景抒情能使读者很自然地去联系作者的身世和经历,来深思体味内在的含意.在诗人眼里,景色多变犹如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令人无所适从;凭栏远眺,又勾起诗人对未来岁月的深切忧虑:宦海沉浮,自己不知将被抛向何方.以雄丽之景写悲凉之情,是此诗特色.
(二)
这首诗辞色壮烈,诗人慷慨报国之志,激越之情,激荡于字里行间.
前二句写凭楼北顾,时值高秋,满目萧瑟,令人愁伤.“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这是李煜亡国后的沉痛体验.王琮登上多景楼时是秋天的黄昏,他看到的却是残烟衰草.并不是北国江山就没有更美的东西值得一提,而是作者眼中的北国是遭受金人践踏的北国,“最关情”点出了作者之所以满眼残烟衰草的原因,因为他眼中的景都带上了他的感情.其实就作者眼中所及的江北地区,当时仍然是南宋的土地.宋、金以淮河为界.江淮之间是宋、金缓冲之地.这两句“穷乎遐迩”,与王安石《桂枝香》中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但寒烟衰草凝绿”似有相仿,但王琮写得更深沉,有“黍离”之悲,不仅仅象王安石为了发古之幽思,而是将自己融入诗中.
后两句用景物描写和用典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从江中风涛声里,仿佛听到当年祖逖中流击楫的慷慨誓言.东晋终于没有收复中原,祖逖不能实现壮志,他的慷慨誓言也只能“有如大江”,随着长江浪涛,呼吁至今.这是苟安和软弱的历史,发出千古悲愤的馀响.雄誓永存,壮士长逝,诗人缅怀祖逖,既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心壮志,也不乏有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那种感事、伤时、忧国的意味,其中还寄托着对南宋王朝的不尽忧愤.
即景咏怀,叹古讽今,是这诗显著特点.大概由于处于南宋初期的绍兴年间,朝廷苟安已成定局,而朝野主战臣民仍激愤慷慨.因此,这诗表达时代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简洁,而风格别有特色,舒而不展,言犹不尽.
(2)本题分析作者的情感,两首诗都是写景,应注意景和情的关系.曾诗写景物多变,再联系注释介绍的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被贬途中登多景楼而作”,可以分析出诗人借多变的景色暗示宦海沉浮,从而表达了宦海沉浮之感.
王诗中借用了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理解了典故的意思,就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结合注释,也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渴望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
答案:
(1)雄伟壮阔,景色多变.危楼倚空,乾坤万里,体现雄伟壮阔;潮涨潮平,来而复往,时有时无,烟岚聚散,或淡或浓,体现多变.
(2)曾诗表达了宦海沉浮之感.借多变的景色暗示宦海沉浮.
王诗抒发了慷慨报国之志.借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
参考译文:
(一)一座屈曲危楼斜倚在半空,登斯楼也,诗情犹如胜景无尽无穷.江潮声声,时逆时顺;潮涨潮平,来而复往;山色易变,时有时无,或浓或淡;烟岚聚散,若有若无,或淡或浓.清风明月,良辰美景,聊且供得游人一醉;乾坤万里,水天相接,凭栏处,境界开阔了双瞳.又见那几片白云,徘徊追逐西去的夕阳,但不知它坠落在淮山第几重?
(二)共同倚靠照满秋色的栏杆上,残烟衰草景色最能牵动愁情.
秋风萧萧的吹起江心的波浪,好像当年祖逖过江的击楫声.
赏析:
(一)
《题多景楼》是作者被贬途中登多景楼而作,写景抒情能使读者很自然地去联系作者的身世和经历,来深思体味内在的含意.在诗人眼里,景色多变犹如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令人无所适从;凭栏远眺,又勾起诗人对未来岁月的深切忧虑:宦海沉浮,自己不知将被抛向何方.以雄丽之景写悲凉之情,是此诗特色.
(二)
这首诗辞色壮烈,诗人慷慨报国之志,激越之情,激荡于字里行间.
前二句写凭楼北顾,时值高秋,满目萧瑟,令人愁伤.“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这是李煜亡国后的沉痛体验.王琮登上多景楼时是秋天的黄昏,他看到的却是残烟衰草.并不是北国江山就没有更美的东西值得一提,而是作者眼中的北国是遭受金人践踏的北国,“最关情”点出了作者之所以满眼残烟衰草的原因,因为他眼中的景都带上了他的感情.其实就作者眼中所及的江北地区,当时仍然是南宋的土地.宋、金以淮河为界.江淮之间是宋、金缓冲之地.这两句“穷乎遐迩”,与王安石《桂枝香》中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但寒烟衰草凝绿”似有相仿,但王琮写得更深沉,有“黍离”之悲,不仅仅象王安石为了发古之幽思,而是将自己融入诗中.
后两句用景物描写和用典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从江中风涛声里,仿佛听到当年祖逖中流击楫的慷慨誓言.东晋终于没有收复中原,祖逖不能实现壮志,他的慷慨誓言也只能“有如大江”,随着长江浪涛,呼吁至今.这是苟安和软弱的历史,发出千古悲愤的馀响.雄誓永存,壮士长逝,诗人缅怀祖逖,既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心壮志,也不乏有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那种感事、伤时、忧国的意味,其中还寄托着对南宋王朝的不尽忧愤.
即景咏怀,叹古讽今,是这诗显著特点.大概由于处于南宋初期的绍兴年间,朝廷苟安已成定局,而朝野主战臣民仍激愤慷慨.因此,这诗表达时代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简洁,而风格别有特色,舒而不展,言犹不尽.
看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2020-05-14 …
按要求默写。(1)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 2020-05-16 …
英语翻译那年月,风掠过,微凉,樱花半开琉璃暖,青叶萋萋犹遮面,樱花半醉留香久,随风而去,轻旋起舞, 2020-05-17 …
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2020-06-29 …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下列各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 2020-06-30 …
将进酒中表现诗人豪爽豁达醉傲尘世的诗句是 2020-07-02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迎达旦,大醉,作此篇以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020-07-08 …
水调歌头中哪几句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 2020-07-08 …
古诗词赏析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2020-07-10 …
病句修改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了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为什么要把“把”改为“让”, 2020-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