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虚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遇到危险而不扶持,将要跌倒而不搀扶,那么何必用那个搀扶盲人走路的人呢?

B.(瞎子)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干什么呢?

2.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A.比喻凶恶的人出来了要干坏事,贵重的物品要坏在匣子里。

B.比喻季孙将代颛臾,颛臾在邦内却要受到侵伐。

C.看守柙或椟的人不能辞其咎。

D.比喻作为家臣的冉有和子路对季孙的行为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3.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A.指责冉有和子路不该为季氏辩护。
B.指责季氏为自己辩护。
C.表明孔子对那种行为的憎恶。
D.表明有德者对那种态度的憎恶。

4.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A.反映了孔子思想的进步性。

B.反映了国君和大夫思想的进步性。

C.揭露当时社会贫富不均,危机四伏。

D.指责季氏没有尽到大臣的职责。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季氏将伐颛臾》中三段对话都用了呼告语“求”,这是有用意的。三次呼“求”是要引起冉有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了孔子的谈话是有针对性的。

B.孔子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讨,主张以德服人,并为之游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他所说的“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确实是一种美好的思想,但这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谈。

C.《季氏将伐颛臾》第2自然段运用了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法,有力地指责冉有没有尽劝止之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B;D;B;D;A
看了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季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