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马铃薯的文学缘王干①似乎,每个地方的马铃薯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它在什么地方生长,就和那个地方的气息融到了一起,然后变异,因而马铃薯的品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马铃薯的文学缘
王干
    ①似乎,每个地方的马铃薯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它在什么地方生长,就和那个地方的气息融到了一起,然后变异,因而马铃薯的品种之多,让植物学家们为之挠头。
    ②山东叫地蛋,云贵称洋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安徽又叫地瓜,东北各省多称土豆,广东人叫薯仔。我的家乡在苏北泰州,和上海人一样叫它洋山芋,我们把红薯叫山芋,马铃薯是舶来品,加“洋”前缀,自然。国外怎么称呼它,我现在无力去考证,但按照马铃薯随性生长的适应能力,它在国外也会有其它的叫法。
    ③1978年我开始接触现代文学史,知道两个著名的文学流派,一个是山药蛋派,一个是荷花淀派,荷花淀派以     为代表,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他们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文学史的农民形象,尤其是赵树理的一系列小说给我们塑造了一些欢乐的喜剧农民形象,比如小二黑,和鲁迅笔下的闰土、祥林嫂、阿Q是不一样的。赵树理的出现改变了现代文学的生态,原先在启蒙者笔下被启蒙的农民,有了喜悦的表情,有了正面的时刻。很喜欢山药蛋派的质朴和诙谐,但不知山药蛋是什么样的植物,满以为山药蛋也与荷花一样招人怜爱,等有人告诉我山药蛋就是土里土气的土豆,就是长相笨笨的马铃薯,还是有些失望的,但现在想来,当年为山药蛋派命名的人真是有才,山药蛋的质朴、深厚、皮实、实用,和赵树理的小说太吻合了。
    ④后来又在汪曾祺的文章里读到了马铃薯,他在一篇题为《马铃薯》的散文里,写到他与马铃薯的故事,老先生被打成右派后下放到张家口的沙岭子农科所,居然画成了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汪先生对马铃薯充满感情,他说:“我对马铃薯的科研工作有过一点很小的贡献:马铃薯的花都是没有香味的。我发现有一种马铃薯,‘麻土豆’的花,却是香的。我告诉研究站的研究人员,他们都很惊奇:‘是吗?--真的!我们搞了那么多年马铃薯,还没有发现。’”这就是汪曾祺,对生活的爱意不放过一个角落。
    ⑤我对马铃薯的好感和关注也由此产生,一个物产影响一个地方的人,一个人影响一个地方的名声,是常有的事情。我后来有机会吃到各个地方的马铃薯,有意识地品出各个地方马铃薯味道的差异,也知道好几处都说自己是马铃薯之乡。我印象是这样的,山东的宜做成土豆丝,东北的适合乱炖,西北的烤着吃,香。评论家阎晶明带我到大同吃过那里的山药蛋,烤炒炖煮,都有嚼头,让我对山药蛋派增加了更直观的认识。
    ⑥这一次来到西吉,作家季栋梁告诉我们:西吉有三宝,我好奇问:哪三宝?他说,洋芋、土豆、马铃薯。大家哄堂大笑,我没有笑,我觉得这貌似笑话的民谣里,混杂着西吉人的自豪和苦涩。西吉就是张承志笔下西海固的“西”(海是海原,“固”是固原),张承志笔下的西海固贫瘠而强悍,血性而坚韧。西吉县甚至曾经被联合国列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马铃薯成为西吉县的特产,让我对马铃薯这个普通植物肃然起敬。有学者研究证明,马铃薯从南美引入中国,对中国西部人口尤其是西北高寒地带人口的繁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明代以前,西海固这里的人口是非常稀少的,因为没有食物,不能种植农作物,人难以果腹,生存和繁衍自然是困难的。而马铃薯的出现,让西北部山区寒带的人们有了生存的可能。西北被称为“苦甲天下”,是中国西部最贫穷的地区,马铃薯成为西吉人的三宝,可见对他们生存的重要之重要。
    ⑦让人想不到的是,西吉还是全国第一个被授予文学之乡称号的县,这里的文学创作异常活跃,形成了颇有气候的作家群,西吉籍的作家获过鲁迅文学奖、骏马奖、春天文学奖、冰心文学奖。
    ⑧这马铃薯之乡居然是文学之乡!为什么?只是贫穷吗?贫穷不是出作家的理由,很多贫穷的地方没有文学,很多富庶的城市作家辈出。
    ⑨我隐隐地想起了那个山药蛋派,西吉的作家是马铃薯派吗?记得2004年评春天文学奖时,王蒙听说青年作家了一容是东乡族,来自西海固,他顿生敬意,他说,在那样的环境写小说,难得。了一容肯定是吃土豆长大的,果然,我在一篇文章看到他对马铃薯心存感恩。
(1)荷花淀派以___为代表。(横线处填入作家名)
(2)概括第②段的大意。___
(3)作者引用汪曾祺的话的用意是___
(4)第⑤段中“更直观的认识”是指___
(5)下列关于马铃薯与西吉关系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
A.马铃薯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西吉的主要特产。
B.马铃薯对西吉人口的生存与繁衍具有决定作用。
C.马铃薯铸就了西吉人强悍、血性而坚韧的品质。
D.马铃薯与西吉的文学创作及作家群有密切关系。
(6)依据文意推断,“马铃薯之乡居然是文学之乡”的原因。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相关文学常识要点,重点把握文学常识的相关内涵,荷花淀派以孙犁女士为代表.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重点分析其内容要点.第二段内容主要写了马铃薯在各地的叫法不一致.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特点的基本能力.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规范回答: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引用汪曾祺先生的话语表达了马铃薯的品种众多,同时表明汪曾祺先生对生活充满浓浓的爱意.
(4)此题考查学生关键牲语句理解的能力.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人领悟其语段的“意”.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明确“更直观的认识”的深刻含义,这点实际上表明了山药蛋的实用价值.
(5)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C、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西海固贫瘠而强悍,血性而坚韧”,这表明并不是马铃薯造成的,而是介绍的这个地方,表里关系错误.故选C.
(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阅读中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具体筛选文学与马铃薯的关系.

答案:
(1)(1分)孙犁
(2)(2分)马铃薯在不同地方的称呼.(马铃薯叫法众多.)
(3)(3分)说明马铃薯的品种之多,连植物学家也了解不全;表现汪曾祺对马铃薯充满感情,从而表现他对生活充满爱意.
(4)(2分)由山药蛋的烤炒炖煮都有嚼头更深入体会到山药蛋派的皮实、实用.
(5)(3分)C
(6)(5分)因为一个物产影响一个地方的人.(1分)马铃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适应性,不仅解决了西吉人的温饱问题,同时影响着西吉人的精神品质.(2分)西吉人在苦涩中充满自豪,心存感恩,对生活充满爱意,而文学与生活,与人的思想精神紧密相连.这些可能是马铃薯之乡成为文学之乡的重要原因.(2分)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第(1)-(6...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同学们能够看到黑板上5字,是由于字5表面发生了反射5缘故,而有时黑板反射5光能“晃”着一些同学5眼  2020-05-17 …

佛曰: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你们只有思之苦,无姻之缘,未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2020-06-16 …

连接台灯的双股软线因绝缘损坏而发生短路,其结果是A.台灯灯泡因电流过大而烧坏B.台灯灯泡两端因电压  2020-07-01 …

怎么去评论这段话士为知己者死,情于相慕中生,无慕何来情缘,有缘方可尽份,缘生缘失心境衡,份辉份遗人  2020-07-05 …

同学们能够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字的表面发生了反射的缘故,而有时黑板反射的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  2020-07-12 …

电影院里坐在不同位子上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的缘故.而在教室某些位置看黑板  2020-12-08 …

求解:缘法实无生;若谓为有生,为在一心中,为在多心中内因缘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如七十论中说:“缘法  2020-12-14 …

真的十万火急,一.填空1.声波传进我们的耳朵,会引起而产生听觉2.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隆隆不断,是因  2020-12-19 …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的缘故;而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使它们紧密接触,两铅块就能结合在一起,是由  2020-12-24 …

入中论:"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分别能观察,是故以此缘起理,能破一切恶见网。"请解释前两句?前两句是说  2021-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