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湖上寓居杂咏宋姜夔荷叶披披①一浦凉,青芦奕奕②夜吟商③。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注释①披披:分散状。②奕奕:摇曳貌。③商: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湖上寓居杂咏
【宋】姜夔荷叶披披①一浦凉,青芦奕奕②夜吟商③。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注释】①披披:分散状。②奕奕:摇曳貌。③商:五音之一,其音悲凄,在四季中属秋。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2)本诗的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湖上寓居杂咏
【宋】姜夔荷叶披披①一浦凉,青芦奕奕②夜吟商③。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注释】①披披:分散状。②奕奕:摇曳貌。③商:五音之一,其音悲凄,在四季中属秋。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2)本诗的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描绘画面,结合诗句,展开合理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最后点出画面的特点即可.这里抓住几个意象“荷叶”“青芦”,同时注意几个关键词“凉”“奕奕”“商”,分析意象的特点,从而概括出画面的特点:清冷萧瑟.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忆故乡”三支直接点明情感,写出游子飘零之痛和思乡之苦.
答案:
(1)描绘了一幅清冷萧瑟的湖上清秋图.(2分)湖中稀疏的荷叶透着侵人的凉意,摇曳的芦苇在夜风中发出凄凉的声响.(2分)
(2)后两句写出了游子飘零之痛和思乡之苦.(2分)“江湖味”感慨自己羁旅飘零的苦痛,“最识”体现了飘零之久和对苦痛的体味之深;最后一句触景生情,听秋声而思故乡.(2分)
参考译文:
湖中的荷花,叶子已经稀疏,满湖透发着阵阵的凉意;青色的芦苇,在晚风中摇荡,发出凄厉的声响,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愁思.我一生颠沛流离,已尝够了浪迹江湖的滋味;如今,猛听得这秋声,禁不住把故乡深深地思忆.
赏析:
这首诗作于庆元六年(1200),当时姜夔旅食杭州,依托张鉴等人而居.这年,他考进士落第,郁郁寡欢,加以长期漂泊江湖,生活困顿,使他更加心灰意懒,西湖的佳丽风光,触眼皆成愁思,因此写下了这组《湖上寓居杂咏》诗.组诗共十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时逢秋天,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况早已过去,只剩下柄柄荷叶,稀疏离披,在秋风中摇曳,满湖中透着侵人的凉意.岸边的芦苇,在夜风中发出凄凉的声响.这两句写湖上秋景,选取了两种湖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寄以愁思.两句相对,又各嵌以叠字,以“披披”状莲叶扶疏衰败的状况,以“奕奕”状青芦沙沙作响,凝聚着肃杀萧瑟之气,都很入神.第一句写静态,突出环境是衰冷.第二句将静态的景物赋予生命与活力,用拟人化手法,让青芦变成有忧愁、能叹息的生物,诗人自己的心情也就深深地寄托在笔下的景物之中了.
上句的“夜吟商”,即发出愁怨肃杀的声息.秋声秋气,令人哀怨,诗人们已经反复形诸吟咏,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一句,也早已成为诗人固定的情思,聆听着秋声,姜夔同样心潮起伏.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飘零的身世,于是深深地感叹,我这一生,浪荡江湖的滋味真是尝够了,因此听到这秋声,顿生思乡之情.这两句,是姜夔倦游情怀的总申诉,“江湖味”三字,凝聚着无数的愁怨;“最识”二字,又包含着无数的辛酸.“听得秋声忆故乡”,只是思绪的一端,实际上,他离乡背井,辗转江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落到眼下这有家难归的地步,何止仅仅“听得秋声忆故乡”而已!“白头行客,不采花,孤负熏风”(《诉衷情》),“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玲珑四犯》),“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一萼红》)…他在词中表现的落寞伤感,我们在这首诗外同样能品味到.
全诗写得低回凄迷,感人肺腑.前两句用比兴,以景抒情;后两句用赋体,直抒心臆.深远惨淡的景色,哀怨迷离的情思,在诗人的笔下缓缓流出,读后令人伤叹.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姜夔的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移评比诗,也很允当.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忆故乡”三支直接点明情感,写出游子飘零之痛和思乡之苦.
答案:
(1)描绘了一幅清冷萧瑟的湖上清秋图.(2分)湖中稀疏的荷叶透着侵人的凉意,摇曳的芦苇在夜风中发出凄凉的声响.(2分)
(2)后两句写出了游子飘零之痛和思乡之苦.(2分)“江湖味”感慨自己羁旅飘零的苦痛,“最识”体现了飘零之久和对苦痛的体味之深;最后一句触景生情,听秋声而思故乡.(2分)
参考译文:
湖中的荷花,叶子已经稀疏,满湖透发着阵阵的凉意;青色的芦苇,在晚风中摇荡,发出凄厉的声响,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愁思.我一生颠沛流离,已尝够了浪迹江湖的滋味;如今,猛听得这秋声,禁不住把故乡深深地思忆.
赏析:
这首诗作于庆元六年(1200),当时姜夔旅食杭州,依托张鉴等人而居.这年,他考进士落第,郁郁寡欢,加以长期漂泊江湖,生活困顿,使他更加心灰意懒,西湖的佳丽风光,触眼皆成愁思,因此写下了这组《湖上寓居杂咏》诗.组诗共十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时逢秋天,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况早已过去,只剩下柄柄荷叶,稀疏离披,在秋风中摇曳,满湖中透着侵人的凉意.岸边的芦苇,在夜风中发出凄凉的声响.这两句写湖上秋景,选取了两种湖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寄以愁思.两句相对,又各嵌以叠字,以“披披”状莲叶扶疏衰败的状况,以“奕奕”状青芦沙沙作响,凝聚着肃杀萧瑟之气,都很入神.第一句写静态,突出环境是衰冷.第二句将静态的景物赋予生命与活力,用拟人化手法,让青芦变成有忧愁、能叹息的生物,诗人自己的心情也就深深地寄托在笔下的景物之中了.
上句的“夜吟商”,即发出愁怨肃杀的声息.秋声秋气,令人哀怨,诗人们已经反复形诸吟咏,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一句,也早已成为诗人固定的情思,聆听着秋声,姜夔同样心潮起伏.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飘零的身世,于是深深地感叹,我这一生,浪荡江湖的滋味真是尝够了,因此听到这秋声,顿生思乡之情.这两句,是姜夔倦游情怀的总申诉,“江湖味”三字,凝聚着无数的愁怨;“最识”二字,又包含着无数的辛酸.“听得秋声忆故乡”,只是思绪的一端,实际上,他离乡背井,辗转江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落到眼下这有家难归的地步,何止仅仅“听得秋声忆故乡”而已!“白头行客,不采花,孤负熏风”(《诉衷情》),“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玲珑四犯》),“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一萼红》)…他在词中表现的落寞伤感,我们在这首诗外同样能品味到.
全诗写得低回凄迷,感人肺腑.前两句用比兴,以景抒情;后两句用赋体,直抒心臆.深远惨淡的景色,哀怨迷离的情思,在诗人的笔下缓缓流出,读后令人伤叹.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姜夔的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移评比诗,也很允当.
看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湖...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急!急!请教诗歌文学题在整体上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倾向,表现了积极干预人生,反映 2020-05-16 …
按下面的格式,在空格内填上唐诗,使上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成为下一句诗的开头一字.举()()()()— 2020-05-17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A.诸葛亮进攻天水,并设下埋伏。天水郡 2020-06-09 …
《望岳》1.本诗中富有哲理,被后人誉为“绝唱”的诗句是2.本诗中描写诗人初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 2020-07-01 …
1.晚唐诗人骆宾王《咏鹅》一诗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白鹅在水上嬉戏的情景.()小学六年级诗歌知识预赛题 2020-07-02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 2020-07-10 …
请用姜佳雯我喜欢你每个字作每句诗的开头作首诗请帮忙作首诗,姜佳雯我喜欢你,每个字作每句话的第一个字 2020-07-11 …
下面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徐志摩是现代诗坛上“新月派”的主将之一,其诗深受英国浪漫诗派诗歌的影 2020-11-08 …
填唐诗(使上一句诗的最后一字成为下一句诗的开头一字。)举————天街小雨润如酥疑是银河若九天——天下 2020-11-25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 202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