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1)请结合全诗,分析首句中“竟”的妙处。(2)这是一首讽喻诗,全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请结合全诗,分析首句中“竟”的妙处。
(2)这是一首讽喻诗,全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请结合全诗,分析首句中“竟”的妙处。
(2)这是一首讽喻诗,全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本题为炼字题,首先要把“竟”放回原诗句,理解字义和句意,然后再结合着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理解效果的时候,要结合“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进行分析;
(2)本诗是咏物诗,托云讽世,具有讽刺性.“云”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根据“云”的特点联想社会上的人,抓住“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便知,“旱苗”指的是百姓,而“云”指的就是不管百姓死活的权势者,据此分析其手法即可;
答案:
(1)禾苗干枯,亟待甘露,云彩万变,最后居然闲作奇峰.“竟”字贴切地写出了诗人对夏云由祈盼到失望再到怨愤的感情变化.
(2)托物言志或象征.诗中“云”的形象,既是可以洒降甘露给人希望的夏云,又是可以“解民倒悬”的权势者的象征.诗人借对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的夏云的不满,讽刺了权势者的“不问苍生”.
译文:
你(云)在天空中不时变幻却不见下雨,有时映在水面,有时藏在山腰,有时一片片,有时重重叠叠.虽然庄稼干旱得快要死了,你仍然悠闲地变幻成奇山怪峰站在天边.
赏析: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迭迭.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呢.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到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识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1)本题为炼字题,首先要把“竟”放回原诗句,理解字义和句意,然后再结合着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理解效果的时候,要结合“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进行分析;
(2)本诗是咏物诗,托云讽世,具有讽刺性.“云”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根据“云”的特点联想社会上的人,抓住“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便知,“旱苗”指的是百姓,而“云”指的就是不管百姓死活的权势者,据此分析其手法即可;
答案:
(1)禾苗干枯,亟待甘露,云彩万变,最后居然闲作奇峰.“竟”字贴切地写出了诗人对夏云由祈盼到失望再到怨愤的感情变化.
(2)托物言志或象征.诗中“云”的形象,既是可以洒降甘露给人希望的夏云,又是可以“解民倒悬”的权势者的象征.诗人借对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的夏云的不满,讽刺了权势者的“不问苍生”.
译文:
你(云)在天空中不时变幻却不见下雨,有时映在水面,有时藏在山腰,有时一片片,有时重重叠叠.虽然庄稼干旱得快要死了,你仍然悠闲地变幻成奇山怪峰站在天边.
赏析: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迭迭.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呢.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到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识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你们复原二阶魔方只凭借空间想象力能复原六面吗?这样的人应该是少数!我看到很多人都是用公式才把二阶魔 2020-05-13 …
苏轼译文全部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出於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於 2020-05-17 …
英语翻译原文:海市(节选)苏轼子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 2020-06-04 …
英语翻译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也."予到官五日崐而去,以不见为恨,祷 2020-06-09 …
文言文高手请进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尝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 2020-06-27 …
英语翻译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 2020-06-29 …
matlab复平面作图复数运算大概的意思是将三维坐标系中的z轴定义为虚轴该轴与x轴形成的复平面上的 2020-07-30 …
用(星空野花饼干)连成一片想象作文用(星空野花饼干)连成一片想象作文思路即可坐等.↖(^ω^)↗加油 2020-11-06 …
知识点三openspace开阔的空地space作“空地”讲,有复数形式;作“太空,空间”讲,为不可数 2020-11-21 …
海市翻译原文:海市(节选)苏轼子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