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材料二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议行新法。……熙宁四年二月,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熙宁六年三月,置经义局,修《诗》《书》《周礼》“三经义”。……熙宁八年六月,颁《诗》《书》《周礼》“三经义”于学官。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三 朱熹尝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范仲淹认为“官乱风坏”的源头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其具体解决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土主张的相同处,并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王安石取士措施的看法。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材料二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议行新法。……熙宁四年二月,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熙宁六年三月,置经义局,修《诗》《书》《周礼》“三经义”。……熙宁八年六月,颁《诗》《书》《周礼》“三经义”于学官。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三 朱熹尝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范仲淹认为“官乱风坏”的源头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其具体解决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土主张的相同处,并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王安石取士措施的看法。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考查学生史料阅读能力,分析材料一据“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可知范仲淹认为“官乱风坏”的源头是士人没有继承儒家的“师道”大旨.第二和第三小问可结合所学的史实来回答即可.
(2)分析材料二依据“…熙宁四年二月,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并结合材料一可知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土主张的相同处在于都主张取士不以词赋、明经为主.这种取士制度客观上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改革的中坚力量;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依据“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并结合所学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是与守旧派发生冲突;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故答案为:
(1)源头:士人没有继承儒家的“师道”大旨.
途径:清明吏治;改革取士制度.
措施:吏治:改革文官升迁方法;严格“恩荫”制度.取士:改革贡举制(改革科举制).
(2)相同:都主张取士不以词赋、明经为主(重策论).
看法: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改革的中坚力量;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因素:与守旧派发生冲突;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2)分析材料二依据“…熙宁四年二月,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并结合材料一可知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土主张的相同处在于都主张取士不以词赋、明经为主.这种取士制度客观上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改革的中坚力量;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依据“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并结合所学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是与守旧派发生冲突;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故答案为:
(1)源头:士人没有继承儒家的“师道”大旨.
途径:清明吏治;改革取士制度.
措施:吏治:改革文官升迁方法;严格“恩荫”制度.取士:改革贡举制(改革科举制).
(2)相同:都主张取士不以词赋、明经为主(重策论).
看法: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改革的中坚力量;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因素:与守旧派发生冲突;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修辞者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 2020-06-15 …
《论语公冶长篇》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是什么意思?“妻”应该读第几声?(原文是:子谓 2020-06-16 …
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中不难寻其踪迹。从庄子“技进乎道”到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 2020-06-17 …
谁知道美废3#,美废8#, 2020-06-30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 2020-07-13 …
如果是写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作文,这样可以吗?写1个阿姨,人很好,每天都给大家扫楼道,浇花,有一天遇 2020-11-03 …
《西游记》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里的“西天”指的是[]A.佛教发源地古代印度B.基 2020-11-25 …
我们知道,电源两极间存在电压。实验表明:不接用电器时,电源两极间电压的大小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2020-11-29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 2020-12-2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