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苟利国家生与死说的是谁?与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影响?

题目详情
苟利国家生与死 说的是谁?与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影响?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两句是对偶.律诗要求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必须对仗,这两句是“岂”对“苟”,“因祸福”对“利国家”,“避趋之”对“生死以”.“生死以”是“以生死”的倒装,这是为了和“避趋之”对偶.对仗的要求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以”和“之”都是虚词.这是其一.
林则徐领导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名垂青史,是民族英雄,世界名人.他最喜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平时常不离口.这两句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白,是他崇高品质的真实写照,是他诗歌中的名句.
这两句诗是假设关系.“以”字的主要作用是作介词,相当于“拿、把、用”.“以”字单独作动词用,在近代文言里已经没有,通常都和“为”结合用,所以说不是动词.若把“以”解释为“随便”,那么就是形容词.根据杨树达《词诠》和吕叔湘《文言虚字》两书研究的结果看,还没有将“以”作形容词用的.我认为“以”在这里是作介词用.这两句诗的联系是:前句表假设,后句表结果.前句说,如果有利于国家要以生死作为标准;后句说,那么岂能因祸而逃避,因福而趋附.如果把“以”解释为“做”、“随便”,那么,这两句诗就没有对偶和联系了.这是其二.
总之,这两句诗既有对偶,是一定要对偶,且又有一定的联系.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这两句诗;才能理解公与私、国与家、祸与福、荣与辱的关系;才能理解林则徐舍己为国的崇高美德.
看了 苟利国家生与死说的是谁?与他...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