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2)比较《蜀相》和《书愤》,说说它们在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默写,注意:频烦、洲、渡的书写.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书愤》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陆游以记叙为主,
 先回忆自己的过去,然后写自己的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抒发情感.

答案:
(1)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 楼船夜雪瓜洲渡(《书愤》)
(2)《蜀相》和《书愤》,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书愤》先回忆自己的过去,然后写自己的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参考译文: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赏析:
《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几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大有气魄.诗人未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几多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如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
看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020-05-12 …

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①,锦官城外柏深深。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②,两朝开  2020-06-18 …

阅读杜甫的《蜀相》,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下面问题.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  2020-06-18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  2020-06-18 …

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下面问题。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2020-06-18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2020-06-23 …

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不相同的是()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  2020-06-25 …

(一)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下列各题。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  2020-06-25 …

2.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不相同的是(3分)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2020-06-25 …

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不相同的是(3分)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  2020-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