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庐山雾中行庐山云雾,天下闻名。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

题目详情

庐山雾中行

  庐山云雾,天下闻名。

  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

  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凉爽的风,还有守在半山、频频招手的白云。我闭上眼睛,任由身体随着车子摇晃、颠簸,嗅着混杂一点汽油味的山野气息,进入半梦半醒状态。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原来,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弥漫的雾。到底哪儿是云,哪儿是雾,谁也分不清了。

  就这么穿云破雾行到了住处。住处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边潺潺流过。傍着小溪,一条石阶小径通到山下。周围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里面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在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于是我好奇地走入松林。雾气罩在身上,湿湿的。偶尔有几滴水珠从树上落下,却分明没有下雨。以前听过“松涛”这个词,在此亲身体验,原来不仅是“形似”,也是“声似”。如果说,溪流“哗哗”声有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么,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了。

  庐山雾有声,古时就有记载,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种说法是认为“风作鬼”,使雾中水汽在树叶间激荡出声。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 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更为庐山云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①庐山雾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②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青石壁,全都朦朦胧胧,半遮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③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飘渺,若有若无。④而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⑤群峰傲然挺立。⑥牯岭上,白色铁皮屋顶银光闪耀。⑦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间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庐山雾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几日,已为庐山雾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雾天更为多见。

  文章赏析: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通过夏季游庐山时的所见所感,围绕庐山云雾多姿多彩的特点,描绘出雾中庐山的美丽景象,且雾有声又使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阅读散文,多读多诵是理解、感悟的基础。在诵读的基础上,想想庐山云雾有哪些特点,再想想为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作者运用了哪些描述方法和修辞方法。在诵读中,要体会品味作者对云掩雾锁的庐山神韵的赞美之情。

1.作者“庐山雾中行”是在什么季节?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表明季节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一句中“恍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说说第3~6段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描述庐山云雾特点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括号在第4段中标出与“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了。”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5.第5段划线句中“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称之为“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第6段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7.最后一段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  ]

A.云掩雾锁的庐山还会不会有这样的神韵呢?

B.云掩雾锁的庐山难道会有这样的神韵吗?

C.云掩雾锁的庐山又该有怎样的神韵呀!

D.云掩雾锁的庐山也该会有这样的神韵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夏季

  “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正是夏日旅游旺季。”

  2.仿佛

  3.(1)云雾绕绕,雾中行

  (2)雾罩松涛,雾有声

  (3)雾态万千,瞬息变(意思对即可)

  4.“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

  5.庐山雾有声,不一定是“风作鬼”

  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吹拂

  6.①‖②③‖④⑤⑥⑦

  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