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根据文章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题目详情
根据文章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君子该具有的优秀品质
慎独自修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中庸》第一章就提出了这一原则.其文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人们必须严格地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尤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应该谨慎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别人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地方也十分谨慎,不说违背道德的话;在别人看不见自己物为的地方,也时刻属守中庸之道,做到至诚、至仁、至善、至圣,就必须坚持慎独自修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其乐无穷,其用无穷,其功无穷.故《中庸》第三十三章云:“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年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自.’至矣!”
(2)忠恕宽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这一原则分别见一《中庸》十三章、三十章.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这一思想源于孔子,曾子将其概括以传于世.《论语.里仁》记载孔子告戒曾子的话:“吾道一以贯之.”别的学生问曾参,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为仁之方.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之道,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为仁、行仁.孔子说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所谓“能近取譬”就是将心比心,就是忠恕之道的具体实施.
忠恕之道在《大学》里被称作“ 矩之道”.《大学》说:“所恶于上,毋(勿)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这谓 矩之道.“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不论是忠恕之道还是挈矩之道,其实质都是仁慈博爱,都是要求人们做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
《中庸》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和《大学》的挈矩之道.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治人”,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用责备他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只要坚持忠恕之道,人们就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人们就会达到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中庸》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锹,行乎夷锹.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3)至诚尽性
至诚尽性的原则 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良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这就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慎独自修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中庸》第一章就提出了这一原则.其文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人们必须严格地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尤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应该谨慎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别人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地方也十分谨慎,不说违背道德的话;在别人看不见自己物为的地方,也时刻属守中庸之道,做到至诚、至仁、至善、至圣,就必须坚持慎独自修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其乐无穷,其用无穷,其功无穷.故《中庸》第三十三章云:“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年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自.’至矣!”
(2)忠恕宽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这一原则分别见一《中庸》十三章、三十章.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这一思想源于孔子,曾子将其概括以传于世.《论语.里仁》记载孔子告戒曾子的话:“吾道一以贯之.”别的学生问曾参,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为仁之方.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之道,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为仁、行仁.孔子说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所谓“能近取譬”就是将心比心,就是忠恕之道的具体实施.
忠恕之道在《大学》里被称作“ 矩之道”.《大学》说:“所恶于上,毋(勿)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这谓 矩之道.“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不论是忠恕之道还是挈矩之道,其实质都是仁慈博爱,都是要求人们做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
《中庸》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和《大学》的挈矩之道.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治人”,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用责备他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只要坚持忠恕之道,人们就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人们就会达到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中庸》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锹,行乎夷锹.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3)至诚尽性
至诚尽性的原则 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良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这就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看了 根据文章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句话是谁说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句话是中国古代谁说的? 2020-03-30 …
英语翻译在英文里,自己动手应该是doitmyself为什么用doityourself代替doitm 2020-05-02 …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赞颂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二者有什么联系? 2020-05-16 …
《第一次真好》中,文中说“第一次感觉真奇妙”,作者对“奇妙”是如何解说的?①文中说“第一次感觉真奇 2020-05-16 …
手提干粉灭火器多长时间检验一次?有无国家标准?举出来!怎么有的知识网说是半年,百度知道上回答是两年 2020-05-17 …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 2020-05-21 …
英语翻译我要一些英语的翻译,是我几天之后要用的,和一个外国人.虽然我也知道怎么说,但是想确认一下是 2020-05-24 …
名著解读A.两部小说的作者属于同一国籍B.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小时候都经历苦难,都是以作者本人为创作原 2020-07-02 …
初中课外阅读题阅读答案急急急!3.文中划线句b是否真的说什么事都用不着“钢铁般的意志”.用不着“技 2020-07-04 …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1、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 2020-07-06 …
相关搜索:根据文章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