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作为一种方法论,中庸之道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
作为一种方法论,中庸之道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运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如《盘庚篇》的“各设中于乃心”、《洛诰》的“时中”等。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孔子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概括而言,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中道本身是极高极难的标准。孔子有言:“过犹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
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叩其两端就是指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仔细体会把握,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需要说明的是,孔子所倡导的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被误解为折衷主义,事实上,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和折衷主义完全不同,叩其两端的方式,更加接近于现代逻辑中的试错法。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的理想主义的方法论呢?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其三,同时,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摘编自王泽民《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骨髓》)
1.下列对于“中庸之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朱熹则认为中是一种做事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能更改的常理。
B.“中庸”一词,出自《论语·雍也》,但中庸思想起源得很早,《尚书》中“各设中于乃心”、“时中”等语句中的“中”就是中庸思想。
C.在《论语》中,孔子先是把中庸看成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后来又把它普泛化,在这个过程中,它转换为一种方法论,表现为做事追求最优解。
D.中庸之道是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一种方法论,凡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元素和成分,无不深深渗透有中庸之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与生俱来,每个有文化的中国人,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无论你愿意或承认与否,都是无法摆脱的。
B.过犹不及,意思是做事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孔子此言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说明他做事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
C.叩其两端,是孔子倡导的寻求最优解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折衷主义完全不同,有些近似于现代逻辑中的试错法。
D.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单一重复,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为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提供了社会背景和时间上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朱熹和郑玄对中庸的解释,在“中”的含义上没有差别,在“庸”的含义上有一定分歧,郑玄的解释更符合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中庸”的本意。
B.如何做到最优解,孔子谦逊地表达了自己的不足,但他的智慧在于能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研究把握,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
C.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遵循中庸之道是获得成功的秘诀,而儒家又以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这应该成为孔子倡导中庸之道的一个重要缘由。
D.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骨髓,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中庸之道,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研究倡导中庸之道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分 析:
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本题属于概念类考查,需逐项加以分析。C项,“孔子先是把中庸看成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后来又把它普泛化”理解错误,孔子将中庸普泛化就体现在《论语》中。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分 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A项,“每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偷换概念,根据原文第一段内容,应该是“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分 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C项,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遵循中庸之道”理解错误。不是先有“中庸之道”,这些古代圣王再“遵循”,而是他们的治理中融有中道患想,久之,形成了中庸之道。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求一篇100字英语作文请以TheBeijingOlympics为题写一篇作文一,奥运会召开中国人很 2020-05-15 …
英语翻译罗斯克宁品牌的建筑外墙透明修补防水涂料-墙渗宝译自产品的英文名称Transparence, 2020-05-23 …
2013年央视元旦晚会的主题是:“中国式平台,国际化舞台。”让观众在家门口欣赏到了多个国家的文化精 2020-06-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王泽民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 2020-06-20 …
外国人能懂得了文言文的意义吗我知道我们中国的文言文翻译成英文后完全失去了本意,一篇字数甚少的文言文 2020-06-26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渗透着深沉的悲痛,也充满了 2020-07-24 …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作为一种方法论,中庸之道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 2020-07-29 …
为什么不论水分出入、细胞内渗透势不变按理说Ψπ=-CRT水分出入后C变了啊渗透势为什么不变?我想知 2020-07-29 …
“对本国文化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这句话表明A.了解本国文化就能了解西方文化B.不同民族 2020-11-02 …
你们学英语都有什么用?为了出国?,极少部分的人吧.为了和外国人做生意?为了做翻译?为了读英文原著?为 2020-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