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从“格致”到“科学”西学中源,这个词的意思是,西方学问源自中国。Science(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士大夫问,Science是什么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从“格致”到“科学”

西学中源,这个词的意思是,西方学问源自中国。Science(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士大夫问,Science是什么?洋人说,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自然,获得知识。中国士大夫说,这种学问,中国自古有之,叫做“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缩写,《四书集注》的作者朱熹先生解释说,“格”就是“到”,“格物致知”就是“到物质上面去研究物质,获得知识”,这不是你们的Science吗?洋人一听,大为叹服,从此Science便译为“格致”,在中国近代科技史上,使用了半个世纪。

  朱熹先生教诲我们,从自身到万物,一草一木都要“格”(研究),今日格一物,得到一点知识,明日再格一物,又得到一点知识,积累多了,万物之理,豁然贯通。这套“格致”学问,表面上看,很像搞科研,却只是假象。原来朱熹先生所谓“格物”,不是动手动脚做实验,而是瞅着那物想问题;“格物”不是研究那物,而是通过那物反思自己的道德观,去恶从善,达到圣贤境界。在朱熹先生看来,真要用全副精力去研究实物,那叫“玩物丧志”;让你观察外物,为的是内省,好像参禅,与科研风马牛不相及。明朝的另一个理学家王阳明曾讥笑朱熹的“格致”说:“有一位朋友姓钱,想成为圣贤,我就让他去‘格’庭前竹子。钱先生面对竹子,‘格’了三天三夜,‘格’不出个道理。我就自己去试,‘格’了七天,也‘格’不出道理来。我们只好叹口气,说,圣贤是做不成了!”对此,胡适先生说,“王阳明这段话最可以表示中国的士大夫从来没有研究自然的风气,从来没有实验科学的方法,所以虽然有‘格物致知’的理想,终不能建立科学。”

  《四书集注》里的“格致”与“科学”无关,却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终演变为“科学”。读《四书五经》,遇到“格致”二字,不能解为“科学”,否则,《四书五经》就读不懂;可读中国近代科技书刊,遇到“格致”二字,那意思却大致等同于“科学”。1866年,丁韪良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为学生编译《格致入门》,放在今天,与《科学入门》同义。1874年,徐寿和傅兰雅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英文译作“上海综合工学院”,又创办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刊名为《格致汇编》,英文称作“中国科学杂志”,发行23种,译介了西方近代科学的方方面面。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各门科学学科,如数学、化学、电学、声学、光学、热学等等,都有了对应的中文译名,但“格致”向“科学”的过渡却步履维艰。

  日本学者岛尾永康考证,日本最早将英文的Science译为“科学”的时间在1874年;中国科技史家樊洪业先生考证,中国最早引入“科学”二字的学者是康有为先生,他在1897年11月前编写的《日本书目志》一书中介绍了这样两本书:“《科学入门》,普及舍译;《科学之原理》,本村骏吉著。”樊先生说,“虽然中日两国的‘科学’在写法上没有差别,但中文从前无此词,康有为的书目志意味着把日文的‘科学’译为中文,是中文第一次出现‘科学’,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有其特殊意义。”同一年,严复先生开始翻译《原富》,将“格致”与“科学”并用。但

直到十年后的民国初年,“科学”才逐渐取代“格致”,在中国学术界广泛流行。

(2005年12月《中国青年报》)

关于中国古代“格致”之学的实质,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自然,获得知识。

    B.到物质上面去研究物质,获得知识。

    C.从自身到万物进行研究,最终达到万物之理豁然贯通。

    D.通过研究事物来反照自己的道德观,去恶从善,从而达到圣贤境界

关于中国近代对“科学”一词的理解和使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科学”一词是康有为首次从日本借用过来的。

    B.中文“科学”一词的含义与英文Science的含义完全是一致的。

    C.《四书五经》里的“格致”不能理解为“科学”,但中国近代科技书刊里的“格致”却与“科学”的含义完全一致。

    D.中国近代科技史上近半个世纪时间里,各门科学学都有对应的中文译名,但“科学”一词却一直未得到确认。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西方的“科学”,强调实验的方法,强调研究自然规律,求得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

    B.西方的“科学”,经中国士大夫依据朱熹的言论,译为“格致”,让洋人大为叹服。

    C.中国古代的“格致”之学,不是真正研究事物,所以“格致”是终没有成为“科学”的代名词。

    D.由“格致”向“科学”的过渡,其实质上是由主观臆想向实证研究的过渡。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小题1】C  最全面准确
【小题2】C  原文中是“大致等同科学”,此处绝对化表述为“完全一致”
【小题3】D  原文中无此信息